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第1輛車是國產車

2022-05-12     備胎說車

原標題: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第1輛車是國產車

買國產車的年輕朋友越來越多了,一方面的話是預算剛好就在這個區間。

還有一個角度來說,同樣的價格就比這些合資車要更能打一點,再加上品牌效應這東西,年輕人現在不看這個。

就有點像是:之前還有人賣了個腎也要買個水果手機,現在大米、小米、稻米……各種各樣的手機,不都挺好用的嗎?什麼還賣腎了?

「你這個手機今天能不能便宜點?」還挺好用。

年輕人們在買什麼樣的車

新京報、貝殼財經聯合其他平台發布了一個《2021新青年用車報告》,裡面這麼說。

有70%的人在30歲之前完成了第1次購車,這個比例是較往期提高了不少的。

在車系上面看,國產占比41.86%,挺高的,合資車占比已經從早些年的絕大多數降到了58.14%,以前大家都買合資車。

從購車價格上來看,45.35%的年輕朋友購買的第1輛車價位是在15萬以下。

為什麼年輕人更青睞國產車

報告還提到,年輕朋友買車最關注的幾個點是啥?價格、車子質量、品牌認可等等,我們一個個來看。

  • 預算確實不太富裕

首先,其實拍在臉門上的就是價格,國產車價格對年輕朋友吸引力還是比較強的。

大多數都是工作沒幾年吧?大多數沒有特別厲害的爸媽腰纏萬貫吧?我們都普通人是吧?工資水平不低也不高,是不是?花銷其實也存在。

買車對絕大多數的年輕朋友來說,絕對不算是個小錢,是吧?

社交平台「探探」發布了一個《三十而立 探探奔三90後報告》,顯示:奔三的男生們的平均存款是98210塊錢,女生的平均存款是66120塊錢。

從存款來看,年輕人買車的預算確實非常有限,要麼是貸款,要麼是爸媽支援一點,選個15萬以下的算是很好了,對不對?已經算很不錯了。

在某車之家上也做了個篩選:5到15萬元,國產品牌的轎車有99個車型,合資車只有53個。要是換成SUV的話,國產車優勢就更大了,157個,合資才49個,算3倍了。

而且每個車型的款式選擇上,國產車也比合資車豐富得多。

比如說:吉利星瑞和本田思域,這2款車價格、銷量差不多的,但是星瑞2021年就有7款車型推出,思域就只有4款。

對於年輕朋友來說,款式更多就可以更好地匹配自己的需求和預算,也就不容易「撞衫」,這個不能說「撞車」。

追求基礎功能就買普通版,體驗要好一點的,高配、頂配也是買得到。

  • 國產車自己也爭氣

現在比較主流的年輕朋友選擇國產車,不可能只是因為剛好符合價格預期我就買,是吧?國產車也得自己足夠優秀才可以,對不對?

這方面國產車的質量確實是越來越好了,以前很多人罵國產車質量不行,開個3年就要修車,那真的是很以前很以前了。

現在國產車的可靠性進步是非常大的,也接近了行業靠前的位置,桌子一拍,中國製造,還有誰?是不是就這種感覺?是吧?

J.D.Power發布的《2021中國車輛可靠性研究SM(VDS)》上面說。

自主品牌和主流國際品牌之間的差距從2020年的9個PP100縮小至6個PP100。

表現最好的一汽紅旗,以132個PP100在主流車品牌排行榜上排名第3,PP100不知道沒關係的,你就知道排第3。

在2009年,國產品牌最好的數據是258個PP100,和合資車沒有辦法比。

這10多年的數據一變化,可以明顯看到國產車的質量進步幅度真的是相當地厲害,翻倍上去的。

再來看,國產車的配置其實也是更適應年輕朋友的新需求的,年輕朋友大多數喜歡高科技、便捷、人性化、個性化各種配置,正好是國產車的主打特色。

比如說某車帝裡面,篩選15萬以下的看看,HUD抬頭顯示的車子,國產車14款有的,合資車只有豐田雷凌和斯柯達明銳2款有的。

同樣的車型不同版本中,一些好用的配置,國產車往往全系標配,合資車就扭扭捏捏沒個高配,沒個怎麼頂配就不給你,靠這個一檔檔的要多賺錢。

比如說,長安UNI-V和大眾朗逸,價格差不多的,但像ACC這種功能,UNI-V就是全系都有的,朗逸要加價上豪華版才可能實現。

360°影像這種比較實用的功能,天天都可以用得到的,朗逸沒帶。

  • 年輕人更看重實用主義

除了國產車本身越造越好,年輕朋友們的品牌意識的轉變,也是他們買國產車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

和球鞋都有點像,你看看,現在穿國產球鞋的朋友都多起來了。

高傑發表在《經濟經緯》上面有篇論文的,《成分品牌來源國形象對品牌資產及消費者購買意願的影響——以汽車產品為例》,上面這麼說。

國家形象和國家產品形象對消費者購買意願有著非常顯著的影響,在信息不足的時候,人們更願意根據品牌來源國的形象來決定自己的購買行為。

舉個例子:像幾年前這種自動馬桶墊什麼特別流行,智能的、高級的,還得托個人到日本去買的,你怎麼不到非洲去買一個馬桶圈,是不是?

這就和日本這個國家給人的印象是有關係,大家都覺得他們那邊做小家電,精緻、科技、好用、人性化,對吧?

現在網上內容接觸得多了,接收的信息也多了,年輕朋友們的消費觀念就是和大家是不太一樣的,或者說在慢慢轉變的。

以前就覺得外國就是牌子是一定好的,小家電就得買日本的,怎麼樣怎麼樣……「哎呀」重工、機械,德國就最強了。

現在國貨崛起了,還是桌子一拍,中國製造,誰與爭鋒,是不是?這感覺不一樣的。

現在買電視還有多少是合資品牌?現在買手機還有多少是合資品牌?大多數都是國產的。

唯品會和南都大數據研究院發布了一個《中國社會新人消費報告》,上面說。

90後在購物的時候,有65.6%的人首要關注性價比,就是實在,打破了虛榮心的迷思。

而且國貨本命正在成為90後的消費趨勢之一,年輕朋友對國貨的接納度和消費熱情也比以前高得多了多了。

可以看到,熱愛國產品牌的年輕朋友是更看重生活的實用主義者,性價比自然也會清清楚楚,看得門清的。

相比於就是為了面子,為了品牌去買單。

年輕朋友更願意為豐富的配置,真實、良好的駕乘體驗,或者說是清晰、可見、可觸達的、良好的售後服務等等這些實實在在的東西付錢,不來虛的。

一是更具性價比,二是越做越好

所以,總得來講,買車子就是一個面對真實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具體體現,實在就是關鍵詞所在。

不知道各位朋友怎麼看?留言區也可以大家討論一下。

第1輛買國產車,第2輛還考慮國產嗎

在這批年輕朋友買車之前,當然以前也是有年輕朋友的了,他們也是有買國產車的了,買回來開了5、6年了之後,他們第2台還買不買國產車?

如果說預算不變,他會不會換車?如果預算暴漲10倍,你覺得他是買德國豪華車,還是買國產自主豪華車了?

  • 關鍵詞:車系

想知道這些很簡單,關注微信公眾號「備胎說車」,回復關鍵詞「車系」就可以了。

我這個公眾號,每天會給你一段汽車實用小乾貨,文字、音頻、視頻都有,挑你自己喜歡的版本就可以了 ,「備胎說車」等你來玩哦。

參考文獻

[1] 2021新青年用車報告.新京報 貝殼財經 途虎養車

[2] 三十而立 探探奔三90後報告.探探

[3] 2021中國車輛可靠性研究SM(VDS).J.D.Power

[4] 高傑.成分品牌來源國形象對品牌資產及消費者購買意願的影響——以汽車產品為例[J].經濟經緯,2009.

[5] 中國社會新人消費報告.唯品會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d0f7cde03cf6dddfe9887efb0686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