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技助力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

2023-12-28     中國商界雜誌

原標題:前沿科技助力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

人工智慧、元宇宙、機器人、6G、算力……2023年,多項前沿科技陸續推出,科技發展大踏步前進,助力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

河北省石家莊市融創中心第一小學,學生與人工智慧設備進行互動,體驗科技魅力。(圖片由CNSPHOTO提供)

人工智慧發展迎來利好

在2023年「百模大戰」打響之時,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管理與規範也相應發布。

2023年7月,國家網信辦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廣電總局公布《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旨在促進生成式人工智慧健康發展和規範應用,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目前,產業數字化已成為國家戰略,大模型的發展也應該為產業數字化賦能,作為工業革命級的生產力工具,幫助傳統產業特別是製造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到智能化升級。大模型未來真正的發展機會就是企業級市場,包括組織機構、政府和城市。從該辦法來看,國家對企業級場景的應用研發和落地整體持大力支持的態度。」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表示。

各地政府也紛紛出台政策,支持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

2023年11月,廣東出台《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建設通用人工智慧產業創新引領地的實施意見》,力爭到2025年實現智能算力規模全國第一,核心產業規模突破3000億元;2023年10月,上海印發《上海市推動人工智慧大模型創新發展若干措施(2023—2025 年)》的通知,推出11條措施推動大規模預訓練模型創新發展,加快打造人工智慧世界級產業集群;2023年5月,深圳印發《深圳市加快推動人工智慧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應用行動方案(2023—2024年)》,統籌設立規模為1000億元的人工智慧基金群;2023年5月,北京印發《北京市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慧創新策源地實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達3000億元,持續保持10%以上增長,輻射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

元宇宙和機器人有了具體目標

對於元宇宙的發展,相關部門也提出了具體目標。

2023年8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等5部門聯合印發《元宇宙產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行動計劃為我國元宇宙發展提出了目標,即到2025年,元宇宙技術、產業、應用、治理等取得突破,成為數字經濟重要增長極,產業規模壯大、布局合理、技術體系完善,產業技術基礎支撐能力進一步夯實,綜合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培育3—5家有全球影響力的生態型企業和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打造3—5個產業發展集聚區。

「明確的目標是整個計劃中的亮點和關鍵點。」銀河威爾創始人兼CEO胡珩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該計劃的發布意味著政府對元宇宙產業的關注和支持,會帶來政策紅利,為相關企業提供優惠政策、資金支持等。其次,該計劃可以推動元宇宙行業的規範和標準化,有助於整個行業朝著更健康、更有序的方向發展。該計劃在明確方向、市場開拓、技術研發、行業合作等方面都對企業發展有著促進作用。」

人形機器人的發展指導意見也為該行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2023年10月,工信部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其中提出,到2025年,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大腦、小腦、肢體」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確保核心部組件安全有效供給。整機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實現批量生產,在特種、製造、民生服務等場景得到示範應用,探索形成有效的治理機制和手段。培育2—3家有全球影響力的生態型企業和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打造2—3個產業發展集聚區,孕育開拓一批新業務、新模式、新業態。

「正如指導意見所指出的,人形機器人將成為繼計算機、智慧型手機、新能源汽車後的新一代顛覆性平台型產品。」優必選科技聯合創始人、首席技術官兼執行董事熊友軍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從產業應用方面來說,我國的人形機器人具有一定的產業基礎,與其他國家的人形機器人技術和應用方面相比,沒有『代際差異』,再加上政策支持,可以實現並跑,並有望實現領跑。同時,人形機器人發展可以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升級,並促進產業集群和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而在2023年1月,工信部等17部門還聯合發布了《「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分類施策拓展機器人應用深度和廣度,培育機器人發展和應用生態,增強自主品牌機器人市場競爭力,推進我國機器人產業自立自強。

前沿技術助力數字經濟

6G技術距離商用也越來越近了。

12月5日,我國6G推進組首次對外發布了6G核心方案。中國6G推進組組長、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表示,6G商用時間基本在2030年左右,標準化制定時間為2025年。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張雲明表示,推動形成6G全球統一標準,打造全球產業創新合作新典範,並表示6G作為新一代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需要全球產學研用各方凝聚共識、集思廣益、緊密合作,進一步提升創新深度、融合廣度、合作力度。

與此同時,我國6G推進組首次對外發布了《6G網絡架構展望》和《6G無線系統設計原則和典型特徵》等技術方案,為6G從「萬物互聯」走向「萬物智聯」提供技術路徑,為推動形成具備業界共識的6G總體架構提供了指引。

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新生產力,算力發展也獲得了有關部門大力支持。

2023年10月,工信部等6部門聯合印發《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分別從計算力、運載力、存儲力以及應用賦能4個方面,提出了到2025年發展量化指標。

中國科技體制改革研究會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小組組長陳曉華表示,良好的算力基礎設施可以推動科技創新、提升信息產業鏈協同效率、支撐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並加強維護國家網絡信息安全防護能力,對我國的數字經濟建設以及實現數字強國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從人工智慧、元宇宙、機器人,到6G技術、算力發展,我國對多項前沿技術的政策支持,使得數字經濟的發展步伐越來越快。

《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3年)》顯示,2016—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數字經濟規模增加4.1萬億美元;中國數字經濟年均復合增長14.2%,是同期美中德日韓5國數字經濟總體年均復合增速的1.6倍。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3年)》顯示,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了10.3%,已連續11年顯著高於同期GDP名義增速,數字經濟占GDP比重相當於第二產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達到41.5%。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其中提出,要全面賦能經濟社會發展,包括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發展高效協同的數字政務、打造自信繁榮的數字文化、構建普惠便捷的數字社會、建設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記者 趙熠如)

(原標題:2023年經濟觀察 丨前沿科技助力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

來源:中國商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bc8b48f5e90c9fa1aaead9a23155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