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四大野戰軍,為何東野能輕鬆擴軍百萬,華野卻零增長

2024-01-12     歷史兩張臉

原標題:同為四大野戰軍,為何東野能輕鬆擴軍百萬,華野卻零增長

1946年至1949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解放戰爭在全國範圍內展開,旨在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

其中,起初只有十萬人的東北野戰軍在戰爭後期竟成為兵力最多的一支部隊,號稱擁有百萬之眾。

然而,相比之下,華東野戰軍在解放戰爭期間卻幾乎沒有人數上升。這一現象引起了很多人的疑惑。

二戰期間,東北地區先被日本占領,並建立了偽滿洲國。在日軍的殘酷統治下,東北人民深受其害,導致極大的不滿和抵抗。

林彪率領了由各兄弟部隊抽調出來的十萬人進入東北戰場,意圖占領該地區的重要資源和交通要道,開闢新的戰場。

國民黨也派了數十萬部隊進入該地區,與野戰軍部隊展開激烈的爭奪戰。

國民黨將山海關和錦州地區攻占以後,使得東北野戰軍失去了和中央的陸地聯繫,東野迅速被國軍壓制。

作為一名非常出色的軍事指揮家,林彪在東北戰場上採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一步步扭轉了東北野戰軍初期的不利局面。

這種戰略不僅增強了東野的軍事力量,也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其次,林彪採取了擴大軍隊規模和練兵的措施,吸收了大量的東北青年加入部隊。

受到日偽軍和國民黨的壓迫已久,東北人民對共產黨的政策十分擁護和支持,這為東野的壯大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力資源。

這些措施使東野的軍事實力得到了大幅的可持續提升,成為解放戰爭中的重要力量。

經過這些努力,東野的兵力越來越多,其綜合實力也在逐漸提高,成為國共兩方軍事力量天平發生傾斜的重要因素。

林彪和東北野戰軍的勝利不僅改變了東北地區的歷史,也為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看過《亮劍》的朋友可能會有印象,我黨的武裝力量分為正式部隊和地方力量兩個部分,地方力量比如縣大隊、區小隊等。

從十萬人發展到超過百萬,這是相當震撼人心的。

東北野戰軍雖然位於相對孤立的地理和軍事位置,但這也是他們的潛在優勢。

蔣將防守重點集中在大城市,卻忽視或者說看輕了農民群眾的力量。這使得東北野戰軍在農村根據地抗爭和發展過程中得到了極大的進步。

這使得林彪逐步控制了除了瀋陽、長春等幾個城市之外的所有地區。

在這幾個省份,蔣介石駐紮了大量的軍隊和將領,並且周邊地區也都有著很多的機動支援力量。這使得陳毅、粟裕在發展和指揮上承受的壓力更大一些。

華野部隊與東野一樣,起初為了求生存,大多分布在鄉村與山地里。這也使得他們能夠與當地的老百姓們打成一片,擁有非常深的群眾基礎。

此外,粟裕大將擅長打機動戰,喜歡「極限調兵」,總是能將敵人耍得團團轉找不到大部隊所在。

在蔣的多次的「圍剿」的壓力下,華東野戰軍雖然兵力沒有擴充多少,但也不至於有太多的減員。他們基本保持在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數字,這已經是極大的成果了。

儘管東野與華野所面對的敵人和地區有所不同,但它們在發展過程中卻存在許多相似之處。

這兩支部隊都贏得了當地廣泛民心的支持,這使得他們能夠源源不斷地獲得兵力並打勝仗,而國民黨的部隊則不斷縮小了地盤,士氣也逐漸低落。

此外,這兩支部隊能夠在惡劣的條件下開展革命鬥爭,這是得益於共產黨人在長期革命實踐中形成的優秀組織能力、鬥爭策略和群眾基礎。

總的來說,這兩支部隊在解放戰爭中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新中國的成立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a3f891329d375b4f6165a76045ffd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