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辦學校中小學教師為什麼這麼累?
2013年,國家社科基金「十二五」規劃「中學專任教師工作量狀況及標準研究」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教師每周工作時間都在54小時以上,實際工作時間超過法定工作時間25%,一些地區的高中主課教師日平均工作時長甚至達到16小時。
此外,教師所承擔的工作內容繁多,許多非教學的「隱形工作」,耗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實際用於課堂教學的時間不足總工作時間的1/4。
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管理學生、教師培訓、競賽、寫論文、教科研課題、職評,還要應對種類繁多的檢查驗收……毫不誇張地說,忙碌成了常態。
之所以累到如此地步,是升學壓力、僵化管理以及承擔了太多與教育本身不甚相關的職責等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
如果只是時間精力的付出,雖然辛苦,但基本上還屬於可以接受的「身累」。最可怕的是,應試功利之風盛行,戴著鐐銬的滋味令許多有教育情懷的教師陷於「心累」之中,根本享受不到教書育人的成就和快樂,惆悵難言,無從化解。
由於對孩子教育的高度重視,家長的高要求也會給教師施加很大壓力。家長對教育的不同理解,更常常令教師感到左右為難。在重重高壓和束縛之下,在教師們身心俱疲的狀態下,課外培訓的火爆和民辦學校的崛起,正好給教師的「逃離」提供了契機。
新京報大數據帶你了解真正的教師行業
━━━━━
高中的老師越來越多了
專任教師指的是具有教師資格,專門從事教學工作的人員。
教育部的數據顯示,從1997年到2016年20年間,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普通小學和普通初中——的專任教師數量沒有明顯的變化。而普通高中的專任教師數量增長了184%。
值得注意的是,教師編制雖屬於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編制,享受事業單位工作待遇,但並不是所有的教師都是「在編」人員。
由於各地能提供的編制十分有限,很大一部分的專任教師都是「合同制」,即非教師編制。調查顯示,非編制的教師和在編教師在工資收入、職稱評級和晉升方面依然存在較大差異。
━━━━━
為人師表
教師行業的門檻一點也不低
根據2017年的教育統計數據,目前我國中小學專任教師中,本科畢業的有68%,專科畢業的為26%。
從不同的教育階段來看,小學教師中,專科畢業的占比40%,而到了初中,專科畢業的教師比例下降到15%,82%為本科畢業。高中階段,98%的教師學歷在本科或研究生以上。
從全國範圍看,各地的教師學歷水平有很大差異。北京、上海等發達地區,中學教師的學歷普遍在研究生及以上,而農村地區的師資水平相對較低。
━━━━━
年收入不到8萬
選擇當老師「不是為了高薪」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城鎮就業人員的平均年工資約為6.8萬元,平均月工資為5667元。教育行業的工資略高於平均水平,但與金融行業、計算機行業相比,差距超過60%。
《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8)》分析了當下我國公立教師的「離職潮」,內文提到,「收入太低是大多數一線教師選擇跳出體制的原因。」
與部分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國中小學教師的工資確實不高。在美國,教師的年收入可達6萬美元(約40萬元人民幣),而盧森堡的老師每年平均能掙11萬美元,相當於人民幣71.5萬元。
但調查顯示,絕大部分的老師選擇這個行業,並不是為了高薪。去年,成都市一所名校校長辭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她說道,「有了夢想,我就出發了。如果為了高薪,我也不會在體制內待30年。」
━━━━━
學生放學,老師就下班了?
不存在。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師發展研究中心曾做過一項專門針對我國中小學教師工作量的研究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我國中小學教師普遍超負荷運轉。
根據調查,中小學老師每周工作時間達到52.5小時,遠超勞動法規定的40個小時/周。其中,在校工作時間為44小時/周,而工作日晚上和周末加班為平均8個小時/周。調查還顯示,約69%的教師工作日晚上要加班0.5~1.5小時,73%的教師周末加班1個小時以上。
此外,問卷調查中,99%的教師都表示非教學工作——如參加與教學無關的會議、為應對各級檢查寫學習心得等,也占用了教師大量的個人時間。
━━━━━
全國高校21萬正高級教師
29歲及以下的只有50名
2017年的教育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高等學校(包括普通高校和民辦高校)正高級專任教師中,年齡在50歲以上的占比61%,其中50-54歲的有7萬多人。副高級教師中,40-49歲的占比44%。35-39歲年齡段的中級教師人數最多,有23萬人。
總體來看,高校的教師職稱與年齡成正比,職級越高的教師中,年齡大的占比越多。
與大學老師不同,中小學教師的職稱分5個等級,分別為正高級、高級、一級、二級和三級,但職級評定也與老師的學歷、任教經驗密不可分。其中,正高級職稱評定需要教師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並在高級教師崗位任教5年以上。
━━━━━
多種職業病困擾
教師的健康誰來關心?
2006年,《首都醫藥》雜誌調查了2000多名中學教師的身體健康狀況,發現許多老師都患有部分 「職業病」,其中有慢性咽喉炎的教師占比接近一半。
慢性咽炎主要是因為過去上課,老師只能用粉筆在黑板上書寫。長時間的講課,讓老師吸入粉塵的數量大大增加,給老師的身體帶來了極大傷害。
「每天的付出都能換來收穫,每一滴汗水都是在澆灌生命。人生,還有什麼比看著身邊的孩子成長進步更有意義的?」
也許這些就是支持無數教師們堅持下去,奉獻一生的理由吧。簡單卻已足夠。
那些仍堅守的教師
更需要被鼓勵被呵護
1、提高工資待遇——安心從教的穩定劑
囊中羞澀見人慚愧,青春年華如此狼狽。 ——生活
對策:《教育部教師工作司2017年工作要點》中就提到「著力完善教師工資待遇保障機制,依法保證教師工資待遇;全面落實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鼓勵各地提高補助標準,依據學校艱苦邊遠程度實行差別化補助,擴大補助範圍。」生活有了保證,老師們教學的心,也就更堅定啦!
2、保障職稱評定——安心從教的興奮劑
不評不甘心,參評特累心,落評更灰心。——評職那些事
對策: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明確要求「各地要研究完善鄉村教師職稱(職務)評聘條件和程序辦法,實現縣域內城鄉學校教師崗位結構比例總體平衡,切實向鄉村教師傾斜」「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注重師德素養,注重教育教學工作業績,注重教育教學方法,注重教育教學一線實踐經歷」。有了這樣的好政策,擴寬教師職業發展空間,相信職業認同感會成為老師們紮根講台的一支「興奮劑」。
3、為教師減負——安心從教的舒緩劑
會議多、檢查多、評比多! ——老師三多
對策:2017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陳寶生部長已經明確表態,「現在基層對評審評比評估「三評」問題意見很多,教育部制定了三評清單辦法,今後不在「三評」清單的不能開展檢查。各地也要抓緊清理規範,用清單確認檢查事項、減少檢查事項、規範檢查事項,讓學校靜心辦學,讓老師潛心育人。」
4、增強教師培訓實效——安心從教的充電劑
下班開會,放假培訓,天天學習不懂社會,內容脫軌。——無效培訓
對策:2017年教育部發布的《關於大力推行中小學教師培訓學分管理的指導意見》,教師培訓不再是各地甚至各學校「隨心而為」的了,而是成為了真正規範化的學習活動——培訓建立在明確流程之上,培訓內容經過科學制定,培訓考核有了準則,考核結果甚至會影響到教師的職稱評聘、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