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生的寶寶在飲食上只能母乳喂養,媽媽在喂奶的時候,發現寶寶經常會吐奶,很多媽媽採用的方式都是給孩子拍嗝,實際上,這不是一種最好的解決寶寶吐奶的方式,父母在生活中要留意育兒知識,學習合適的解決寶寶問題的方式。
為什麼寶寶會吐奶呢?
1、消化器官沒有發育完善
對於新生的寶寶來說,胃部發育沒有完善,
胃的容量比較小
,胃部的肌肉無法支持消化運動,而且,在食道下方的
括約肌比較鬆弛
。因此,在母乳喂養的時候,寶寶胃部無法消化乳汁,就會反流,也就出現吐奶的現象。
2、喉軟骨沒有發育好
寶寶在剛出生後,喉軟骨發育不完善,這就會導致寶寶
吞咽能力差
,媽媽喂養母乳的量過多的時候,寶寶無法及時吞咽,就會吐奶。
3、寶寶患病
當寶寶在吐奶的時候,還伴有其他症狀,比如
腹瀉,體熱,體重下降,精神狀態不好
等等,如果,這些不良症狀持續的時間比較長的話,父母就要注意寶寶是不是患有疾病,導致寶寶出現吐奶。
除了寶寶的原因之外,寶寶吐奶有很大的原因是父母的喂奶的失當造成的,在喂奶的時候,
最怕父母做出以下的幾種事情:
1、沒有注意喂奶的奶量
很多媽媽在喂奶的時候,都擔心自己的寶寶沒有吃飽,在喂奶的時候就會一直給寶寶喂,直到寶寶吐奶為止,其實,很多媽媽也不知道寶寶什麼時候飽,只知道寶寶吐奶的時候,就會飽了。這樣算是過度喂養,對於寶寶的成長是不利的,會導致寶寶出現過度生長或者是消化不良的現象出現。
2、沒有掌握喂奶的最佳時間
每一天的喂奶是媽媽最辛苦的事情,甚至在半夜都要起床給寶寶喂奶,生怕自己的寶寶缺少營養。當寶寶哭鬧的時候,媽媽們的第一反應也是寶寶是不是餓了,於是就給寶寶喂奶。媽媽心疼寶寶的想法是沒有錯的,但是,當寶寶哭鬧的時候給寶寶喂奶的話,就是在寶寶張大嘴的時候,會吸入空氣,這使得寶寶胃部的容量更小了,於是更容易造成吐奶。
3、媽媽沒有拍奶嗝
很多媽媽在寶寶出生之前就會看很多育兒方面的書,也知道在喂完寶寶奶之後,要給寶寶拍奶嗝。不過媽媽們拍的未必到位,在幾次實驗後沒有結果,就會停止,其實,很多情況下,奶嗝並沒有被拍出來,這就會導致寶寶吐奶。
4、喂奶的姿勢不正確
對於很多媽媽來說,在生完寶寶之後,自己的身體也是很虛弱,正確的喂奶姿勢會讓媽媽感到很辛苦,於是為了放鬆一下自己的身體,就會採用讓自己舒服的喂奶方式,不過這樣的方式會讓寶寶在喝奶的時候,吸入打大量的空氣,使得寶寶的胃部容易填滿,就會吐奶。
拍奶嗝是防止吐奶的好辦法,不過很多媽媽都無法正確地使用這種方式,為了寶寶的身體健康,媽媽們要採取有效的方式來預防寶寶吐奶:
1、喂完奶之後不要運動
不少父母認為寶寶在喝完奶之後,需要運動來促進消化,就會主動與寶寶玩耍,其實這樣的想法與做法是錯誤的。最好是讓寶寶的上半身倒在媽媽的肩膀上,媽媽手掌留空,從上到下,在寶寶的背部輕輕拍打,使得寶寶胃部中的空氣被排出,避免出現吐奶的症狀。
2、注意寶寶喝的奶的溫度與質量
給寶寶直接喝的母乳是比較衛生的,不過有的時候,媽媽會出現母乳過量額情況,就會用容器裝好,存儲起來給寶寶下次喝。寶寶喝存儲的母乳或者是奶粉的時候,就要注意使用的容器是不是乾淨衛生的,在食用的時候還要注意溫度是不是符合寶寶入口,太涼或者是太熱都會傷害到寶寶。
3、注意喂奶的劑量
喂奶是肯定要充足的,在保證充足的情況下,不能過量。寶寶剛出生不久,胃部的容量很小,媽媽給寶寶喂奶過於頻繁的話,就會增加吐奶的機率。因此,在給寶寶喂奶的時候,媽媽一定要注意喂奶的量。如果寶寶是由於喝奶比較多的情況下吐奶的話,就要減少喂奶的次數與喂奶的量了。
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會遇到很多育兒上的難題,在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要冷靜的分析,耐心的解決,給孩子的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