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發布2019年上半年經營業績打了誰的臉

2019-07-31     尼古拉斯憶心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經表示,「華為不是上市公司,不需要漂亮的財務報表。華為完全是由其員工所有,股東近9.7萬人,且沒有任何外部實體持有華為的任何股份。如果不想讓華為呆在某些市場,可以縮減規模。只要能夠存活下來,養活員工,總有未來等著我們。」

對華為來說,2019年備受全球關注。任正非在上半年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2019年對華為而言將會是面臨挑戰和困難的一年。 如今半年過去,華為交出了怎樣的一份答卷呢?

7月30日下午3點,華為向全球發布2019年上半年經營業績。

報告顯示,華為上半年營收4013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3.2%,凈利潤率8.7%;其中消費者業務2208億元,占比55%;運營商業務1465億元,占比36.5%;企業業務316億元,占比7.9%。

華為上半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達到1.18億部,同比增加24%。華為已獲得50份商用5G合同,全球基站發貨超過15萬個;華為上半年平板電腦同比增長10%,PC增長3倍,可穿戴設備增長2倍,雲服務生態用戶超過5億。

華為董事長梁華表示,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會持續投資未來,計劃2019年研發投入1200億人民幣









結合之前已經公布的2019年一季度數據,華為公司銷售收入1,797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9%;凈利潤率約為8%,同比略有增長。可以說華為在二季度頂住了巨大壓力,實現了持續性增長,著實不易。

作為一家業務遍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全球化公司,要想把帳算清楚可真不容易。然而,華為的財務部門卻非常淡定,因為半年業績數據早就準備好了!

來看一組數據:


3天月度財務報告出初稿、5天月度財務報告出終稿、11天年度財務報告完成初稿……要把一家業務遍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全球化公司的「總帳」算清楚可真不容易。要做到財報的高效、準確、完整,離不開高度集成的全球結帳管理系統,更離不開一個個為為之付出努力的華為財務人。

原來,財務的全球結帳管理有這樣一個監控系統,看起來像不像在搞火箭發射?




這裡是華為全球結帳工作的指揮控制中樞,每個月,橫跨5個時區的7個共享中心,都要接受這裡的指揮調度,給華為在全球的數百家子公司「算總帳」。




通過交易核算自動化、ERP優化、數據調度優化、數據質量監控以及提升數據分析平台的性能,華為實現了全球核算實時可視,過程可跟蹤、可管理。




正是靠這套系統和無數華為財務人的努力,才讓即將於明天發布的半年業績得以準確、完整的呈現。

同樣是會計,到大公司工作和到小公司工作肯定是不一樣的。華為作為中國知名大公司,很多財會人削尖了腦袋想擠進華為。

那麼,在華為做會計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任正非曾不止一次提到對財務人員的四點要求:

  1. 財務如果不懂業務,只能提供低價值的會計服務;
  2. 財務必須要有渴望進步、渴望成長的自我動力;
  3. 沒有項目經營管理經驗的財務人員,就不可能成長為CFO;
  4. 稱職的CFO應隨時可以接任CEO。


總結一個詞,業財融合

詳細閱讀請戳連結:

在華為做會計是種什麼樣的體驗?看完任正非對財務的四點要求...

正如華為CFO孟晚舟所言:

當我們財務站在新的高度,此時此刻的超然,只是下一段雄關漫道的開始。打開作業邊界,責任在哪裡,我們就在哪裡打開管理邊界,機會在哪裡,我們就在哪裡打開組織邊界,人才在哪裡,我們就在哪裡打開思想邊界,方法在哪裡,我們就在哪裡打開能力邊界,工匠在哪裡,我們就在哪裡傳統的財務服務,早已不再是我們孜孜以求的目標。那個駝著背、彎著腰、端著水杯、戴著老花眼鏡的帳房先生,絕不再是我們的形象代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PMXSGwB8g2yegNDkxV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