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歌曲向詩詞致敬 用詩詞表達「抗疫」決心

2020-02-17     央視網

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總決賽臨近尾聲的時候,觀眾們在節目中聽到一首十分優美的歌曲,那就是《中國詩詞大會》的主題歌。這首歌先有詞,再有曲,而這首歌的歌詞創作者正是《中國詩詞大會》的策劃人之一、1-5季的點評嘉賓康震老師。

今天小編在這裡為大家送上《中國詩詞大會》主題歌《千秋我唱》,請大家欣賞。


2020年2月9日《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圓滿結束,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康震作為節目的學術顧問及現場點評嘉賓,從2016年的第一季一直陪伴著觀眾走到了第五季。

用歌曲傳播中華文化 意義非凡

康震老師被網友稱為是一個被詩詞「耽誤」的「畫家」,被畫畫「耽誤」的「主持人」,今年又多了一個身份——《中國詩詞大會》主題歌《千秋我唱》的歌詞作者。

作為五季節目的直接創作者和參與者,康震老師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和感情,也有很多難忘的經歷和深刻的觸動。今年正值《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康震老師便創作了《千秋我唱》的歌詞。

《中國詩詞大會》第一季

在我們的印象中,歌詞創作與詩詞創作有些類似,也許很漫長,就像王立群老師在今年第六期開場說的「精華在筆端,咫尺匠心難」;也許是靈感乍現,就像蒙曼老師說的「下筆如有神」。而這首歌詞的創作有點類似於後者,但又不全是。

康震老師介紹說,這首歌並不是「做出來」或「想出來」的,而是一種內心真情實感的表達,希望把中國的詩詞文學都融入進去,所以寫到了「周秦漢唐」「宋元明清」,寫到了「英雄」「江月」「星輝」等,通過這些不同的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

世界四大古文明,只有中華文明沒有斷代,源遠流長;古往今來,有多少詩詞歌賦,精美華章,讓明月如玉,讓鄉愁如醉,讓春山空翠,讓江河奔雷。這些都給了康震老師歌詞創作的靈感動力和想像的空間。

他說,這首歌的創作過程很快,從一開始寫這詞的時候,主要是想到了兩點,一個是,中國的古典詩詞是五千年文明當中的一個代表,中國文學自發端也已有三千年的歷史,這也就是歌詞開頭「五千年文明,三千年詩章」的表述;其次,《中國詩詞大會》正在做的就是文明傳承,詩詞就是中華文明傳承的一種載體。這不就是「千秋我唱」嗎?而且,這裡的「千秋」不單單指千年,還有千秋萬代的意思,中華文明能夠源遠流長,正是因為一代代人的傳承與發揚。這是我們發自內心的情感表達。

所以,他寫下了「千遍萬遍我們吟唱著詩與夢想」。

他說,我們為什麼千百年來不能忘卻這些詩詞、這些詩人,也不能忘卻詩人的那些時代呢?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我們不停地回首、回首、再回首,回首「千遍萬遍」,是為了能更好地向前走。我們中華文明幾千年,沒有像其他的文明一樣斷流,而是源遠流長、越流越壯大,這不能不說是中華文明生命力的所在。

《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

他在歌詞中寫到「柔情萬種卻又那麼倔強」,是因為想到了女詞人李清照和她的作品。李清照的婉約詞作,寫少女時光的、寫愛情的、寫婚姻的,讓我們感受到她柔情萬種、情深意長,但李清照又確實是個非常倔強、非常有個性的女詞人,她說「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他想用這句歌詞來體現中華文化柔韌堅強的特點。中國文化本身是含蓄、內斂的,中國文學抒情性很強,但中國人其實又很倔強、有個性。所以,「柔情萬種卻又那麼倔強」是想概括中國文學、中國文化的兩個特點,一方面堅毅如鋼,但另一方面又是情深意長。

他寫到「那是你的漁火,也是我的月光」,「那是你的完美,也是我的想像」,他要向詩詞致敬、向詩人們致敬,向那些誕生詩人的輝煌時代致敬。

《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

我們現在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之所以叫「偉大復興」,就是因為我們中華民族在歷史上曾經有過輝煌和偉大的振興。他說,「我前段時間看一個英國教授講中國文化,講得非常好,我很認同。他說在中國人的心目當中並不存在一個朝代消亡文化也隨之消亡的概念,恰恰相反,一朝一代只不過是中國文化的守護者,朝代雖亡文明長存。所以,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從不存在中華文明衰落的問題,只是每一朝每一代有不同的人守護而已。因此,中國人認為,文化只不過是再一次回到了昌盛時期,而不是重新生長起來的。而我們的理想,就是再一次恢復中國文化的榮光、再一次實現文化的復興與壯大。」

身體力行傳播古典詩詞 責任在肩

雖然多重身份加身,但康震老師始終稱自己為「教書匠」。

他認為任何一種學問的核心是研究的縱深,這是基礎;但是學問還要走向社會,走向大眾,走向當代文化的建設。中華傳統文化只有跟人民群眾結合在一起,跟社會結合在一起,它才擁有了持續不斷的、永恆的生命力。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

所以,這些年來,康震老師一直身體力行,在做好大學教師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參加社會活動,通過各種途徑,把古典詩詞、古代文化推向社會、推向民眾,而《中國詩詞大會》無疑是最好、最大的舞台。

對於剛剛結束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他覺得第五季最大的一個變動就是內容和形式更加貼近大眾,比如有個題型叫《身臨其境》。而這個題型就是他提出來的。因為他始終覺得,大家不能只坐在演播室里出題,而應該在祖國的山川大地上去出題,用現在說法是「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這不就是行萬里路嗎?事實證明,這個環節還是很受大家歡迎的。

康震老師在劍門關拍攝「身臨其境」題目

用歌曲向詩詞致敬 用詩詞表達「抗疫」決心

康震老師在廬山拍攝「身臨其境」題目

他覺得主持人龍洋非常年輕非常富有朝氣,雖然她可能在經驗方面還需要積累,但他覺得「江山代有才人出」,只有一代一代的年輕人加入這個節目,才能讓這個節目煥發出青春的活力。

對於被觀眾和網友持續關注的繪畫線索題,他對自己也提升了一個難度,以前都是一幅畫猜一道題,這很簡單,但是他覺得這樣很割裂,如果能夠把這幾幅畫聯繫在一起,最後畫完之後組成一幅完整的畫卷,這對觀眾來講更具有審美享受。在本季,他多次畫了三幅有關聯的「一張」大畫。

用詩詞表達「抗疫」決心 責無旁貸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播出正值全國共同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之際,康震老師從大年初一開始,每天抄錄一首詩詞,給大家加油打勁。

他抄錄毛主席的詩詞比較多。因為毛主席擅長寫古典詩詞,同時具有時代特徵,有鮮明的人格魅力,大氣磅礴,志存高遠,情深義厚,很適合抗擊疫情,也很適合為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白衣戰士們加油鼓勁。比如《送瘟神》:「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表達了戰勝瘟神的決心,這首詩本來就是毛主席帶領全國人民戰勝血吸蟲病的精神標識,用在現在抗擊疫情,非常恰當!還有《滿江紅》:「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盪風雷激。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等等。

他以顏真卿的《勸學詩》寄語青少年:「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他說,雖然現在是特殊時期外出不便,但也是聚精會神讀書的好時光。同學們在注意身體健康的同時,也需多補充精神食糧。容顏、裝飾的美麗永遠無法替代自身的內在美,只有「腹有詩書」才能修得「氣自華」的美,現在年輕多讀書,將來老大方不悔。

展望《中國詩詞大會》未來 滿懷期待

康震老師對《中國詩詞大會》第六季提出了自己的展望和期待。

他說,希望詩詞大會可以打破藩籬,打破既有比賽模式,可以更加凸顯節目與觀眾的互動,與觀眾有更直接的關係,達到選手在電視節目裡做什麼觀眾就可以在節目外做同樣的事情。這是其一,即增強節目的互動性、趣味性,達到與年輕人互動,掌握年輕人的特點。第二,可以考慮通過先進科技,把詩詞大會的舞台搬到群眾當中去。第三,充分調動融媒體,形成媒體間的共振和共鳴,可以做到「鋪天蓋地」、「貫徹始終」,發揮更大影響力,讓節目、讓詩詞文化在群眾中紮根,只有根扎得更深,才能夠更加地枝繁葉茂。

康震老師在黃鶴樓作畫


讓我們共同期待微笑面對的春天,期待從容自信的詩意生活的回歸,也期待明年的《中國詩詞大會》,「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康震老師專訪作者:劉書會、胡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kWHABgx9BqZZIwbD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