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日坐 11 小時增加 48% 死亡風險

2019-09-16   吳棟說跑步



如今,現代人的生活和工作大多呈現出久坐不動的靜態行為,坐太久不只是腰酸背痛,一項研究更發現,相較於一天坐不到7小時者,成人一天累計坐9小時將增加22%死亡風險;若加班坐11小時,更增48%死亡風險。

雖然目前國際專家無法訂立一個共同的時間建議上限,但研究者提出:每天最多別坐超過9小時,如果無法避免久坐,每天運動1小時能讓你基本「功過相抵」。




據以往研究,過多靜態行為會提高死亡率、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謝症候群、肥胖、膽結石、部分癌症等生理性疾病的風險,甚至對憂鬱、焦慮和認知受損等心理疾患有顯著的負面影響。

另一項根據54個國家的研究分析則顯示:成人的全死因死亡率約有3.8%可歸因於靜態行為。因此,許多學者呼籲,久坐是一種新的吸煙行為,意即它對健康的巨大危害與抽煙不相上下。


什麼是靜態行為?

除了睡覺以外,生活中其它「坐」或「躺臥」等清醒時間的行為都算在內,例如看電視、用電腦上網、玩手機或平板、閱讀書報雜誌、坐大眾交通工具、開車或騎機車、用餐、工作、社交聊天等。


彰化師範大學運動健康研究所教授古博文與研究團隊,比對多篇國際間使用客觀儀器測量的分析,並以每天坐7小時為基準,發現:相較之下,每天久坐超過9小時,死亡風險增加22%;久坐超過11小時更增加48%,高達近5成。


目前,對於成人每日靜態行為的時間建議上限,迄今沒有共識可遵循,從5-9小時都有,主要是因為各研究測量方法不同,導致結果存在差異。若只針對使用客觀儀器測量的研究,9小時是影響死亡風險的切分點。因此,研究建議人們每天久坐不應超過9小時。


國際上成人平均每日靜態行為時間分布

(單位:小時)


然而,部分人因為工作限制,很難減少久坐時間,建議可增加久坐的中斷次數,每50分鐘起身走動、伸展5-10分鐘。另外,國外研究也指出,如果每天做1小時中強度身體活動,即便一天久坐8小時,也可以功過相抵,將死亡風險等對健康的負面效應降到和7小時以內者一樣。


簡而言之,學生族、上班族就算總是坐著,也應儘可能避免久坐超過9小時。如果實在難以避免,坐0.5-1小時就起身動一動吧!下班後記得用中強度運動補救白天被虐待的身體,能幫自己降低久坐帶來的死亡風險。


——資料來源:台灣公共衛生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