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其中最高的層次是自我實現的需求。
怎麼樣的感覺,才算作是自我實現了呢?被人欣賞,應當就是一種自我實現吧。
諸葛亮被劉備欣賞,他自我感覺良好,於是決定出山,為劉備效犬馬之勞。從此他的人生里也就有了更大的實現。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於是,三顧茅廬立馬成為了佳話,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大家都希望有諸葛亮這樣的狗屎運。被人欣賞的感覺真好啊。
無獨有偶,魏晉時期的陳孺子,也應是被人嫉妒欣賞著吧。王勃在他的滕王閣序里就提到了徐孺下陳蕃之榻這一典故。少年王勃,小小年紀就覺懷才不遇,對那徐孺子,可謂是羨慕得要死。那麼陳蕃又是如何待見徐孺子的呢?
那年,陳蕃可是被貶謫到了遠方。可是,他剛一到就任之地,就問徐孺子的家在何方,他要去拜訪。真是連自己的衙門都懶得進了。他的秘書覺得不妥,說衙門裡上上下下的人都想跟長官見個面,先去衙門才是正事。
陳蕃卻說,當年武王伐紂,取得勝利,進城之後,就去拜會商朝的那些賢人去了,連坐下來喝一口熱茶的時間都捨不得給自己。他如今還是被貶,又如何不能先去向賢人致敬呢?
這話傳到徐孺子耳朵里,他應當會被感動死吧。可是,徐孺子後來還是不願意出來做官。只是,人家都這麼殷勤,這麼看重自己了,徐孺子也不得不敬重人家。他也就答應了陳蕃一請求,說會經常去太守府跟陳蕃聊天。
每一次的相見,二人自是相談甚歡,秉燭暢談。因為徐孺子超世絕俗,陳蕃非常尊重他的個性,還專門為他準備了一床榻。徐孺子來的時候,就把那床榻放下,徐孺子在那上面睡覺休息。徐孺子要是走了,他就把那床榻吊起來,掛在房樑上。
陳蕃這樣的敬重一個人,欣賞一個人,真的是把事情做到了極致。這樣,是哪一個都想成為陳蕃的座上賓吧。王勃因之也在他的文章里感嘆了一番。
陳蕃如此禮賢下士,在當時的社會裡,在他的朋友圈中,人們都熱衷於把他說的話當作行事的準則;他的一些行為舉止,也成了一個個典範。他善於欣賞別人,別人也更加地欣賞他。
被人欣賞的感覺就是如此美妙。生活中多多欣賞他人,多給出一點讚許,多給出一點尊重,自己的氣度大了,達成自我實現的過程,也會相對簡易得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