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打穿鋼板的子彈,為何打不穿沙袋呢?你知道這是什麼原理嗎?

2023-08-01     渺茫的風景

原標題:輕鬆打穿鋼板的子彈,為何打不穿沙袋呢?你知道這是什麼原理嗎?

大家知道為什麼,連鋼板都能輕鬆打穿的子彈,卻打不穿普通的沙袋嗎?在麻袋裡裝上隨處可見的沙子,就能抵擋子彈甚至是炮彈的攻擊,因此在戰場上用麻沙袋搭建防禦工事,成了最簡單又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很多諜戰片中,我們也能找到麻沙袋的影子,但卻很少有人會好奇,這究竟是什麼原理?在真實的實戰中,麻沙袋能否阻擋住子彈呢?感興趣的小夥伴別忘了點贊關注。

子彈打穿鋼板

實驗證明真偽

大家都知道槍是在戰場上最常見的武器,攜帶方便而且威力足夠強,但其實子彈也是一種武器,最早的子彈就是一種火藥的製品,發射時還需要用明火點燃,那個時候的槍還不能叫槍,而叫銃。

隨著子彈的發展,才慢慢有了我們現在常見的這種,由彈丸,彈殼,發射藥和火帽四個部分構成的,成長條橢圓形的子彈。

別看子彈只有小小的一枚,但其威力卻是很大的,曾經有人用一塊豬肉測試過子彈的威力,在距離豬肉50米遠的位置上,測試人員將子彈裝進槍枝里,然後扣動扳機發射子彈。

只聽到一聲槍聲後,肉塊的表面便出現了一個小洞,但當測試人員將豬肉反過來一看,豬肉的背面竟是個碗口大的窟窿,而且四周已經爛開。

子彈打穿豬肉

所以可以想像,子彈射進人的身體會發生怎樣的情況,也足以看得出子彈威力確實很大,那麼子彈到底能不能擊穿麻袋呢?

為了測試麻沙袋阻擋子彈的能力,好奇的外國網友,做了很多關於子彈射擊沙袋的實驗,而且在美國一個槍械愛好者的交流網站上,也有很多關於子彈穿透性的權威實驗,其中有一個就是測試子彈射擊沙袋後,會發生什麼。

我們知道子彈穿過豬肉後,表面看起來沒有很大的痕跡,但實際上肉塊的背後已經爛成一片,那沙袋被子彈射擊後,也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嗎?

於是專業人士用不同口徑的民用槍枝子彈,射擊沙袋,不同口徑的子彈代表不同的威力,結果發現,這些子彈都沒有穿過15厘米厚的沙袋。

子彈打沙袋

後來他們又用了一款威力更大的子彈,再次進行了測試,並將15厘米的沙袋替換成了17厘米的沙袋,這一次的結果稍微成功一些,但依然沒有辦法穿透,而且在子彈進入沙袋內部後,也並沒有像豬肉那樣,形成巨大的窟窿,子彈似乎被沙子整個個吞沒了一樣。

正是因為人們發現了沙袋的這一特點,才將它用在了戰場上,而且近百年來都沒有被淘汰,在修築戰壕時,戰壕的一圈都會疊上好幾袋的沙袋。其目的就是為了抵擋子彈,或者炮彈的傷害。

通過這一系列實驗,也引起了大家對沙袋的好奇,甚至還有網友發出了感嘆,「恨」自己上學時沒有好好學習,不然也能侃侃而談解釋這其中的原理,所以大家有人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

子彈打沙袋

子彈之所以能穿透堅硬的鋼板,而穿不透麻沙袋,是因為沙子被裝進沙袋後,會發生神奇的變化,這種神奇的表現,就像影視劇中看到的一樣,人陷入流沙後會不斷下陷,而子彈咋進入麻沙袋中之後,也產生了類似了情況,那麼這種該如何用物理知識解釋呢?

擊不穿沙袋的原因

其實當子彈進入沙袋後,會與沙袋中的沙子產生摩擦力,從而不斷的削弱子彈的動能,雖然沙子是鬆散的,但有了麻袋的加持後,麻袋就會將沙子聚合在一起,就會形成阻力。

而子彈射擊沙袋後,會在沙袋中產生「空腔效應」,也就是子彈在受阻後開始不斷的翻滾,在阻力的作用下,子彈的方向會被不斷的改變,隨著子彈動能的消失,子彈便停留在沙袋裡了,所以子彈才很難擊穿沙袋。

「空腔效應」

其實這種現象咱們小時候經常會看到,比如在沙灘上玩耍時,相信大家都做過一個動作,那就是將手指戳進沙子裡,然後會發現周圍的沙子慢慢將手指包圍。

這其實和沙子的特性有關,當手指戳進沙子裡時,流動的沙子就會變成一個低密度的固體,就會有一種沙子將手指包裹住的感覺。

因為這一行動動作並不快,所以手指能輕鬆戳進沙子,如果是麻沙袋的話,甚至可能會戳透。子彈的射擊速度,可比手戳進沙子的速度要快得多,但子彈卻不能擊穿沙袋。

這是因為在子彈加速度撞擊麻沙袋後,沙子會被瞬間壓縮成緻密固體,突然變得如同牆體一般堅硬,這樣就能成功阻礙沙子的推進。

子彈射擊實驗

根據初中物理所學的牛頓第三定律,就能解釋這一現象,當一個物體作用到另一個物體時,另一個物體也會重新作用到對方身上,而且兩者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所以當子彈擊中沙袋後,加速度的子彈會對沙袋產生很大的作用力,同時沙袋也會對子彈,產生同樣大小的反作用力,這樣相抵消之後,沙袋就能成功阻止子彈的推進,所以子彈才很難擊穿柔軟的沙袋。

那麼會有人問了,為什麼在測試射擊豬肉時,豬肉的背後會產生巨大的窟窿,而且周圍的肉成散射狀被炸爛,那為何沙袋被子彈射擊後,只會在表面留一個眼,而不會在內部產生更大的破壞力呢?

這其實和包裹沙子的麻沙袋有很大關係,因為有麻布的包裹,所以子彈擊中沙子後才不會四處飛散。

沙袋

如果只是一塊豬肉的話,這樣測試的結果只能看出子彈的威力,如果是一頭牛或者一隻羊被子彈擊中,同樣的道理,子彈會在動物的體內形成「空腔效應」,所以依然不會擊穿牛羊的身體,但卻會對身體內部造成很大的傷害,從而造成傷亡出現。

在抗日戰爭時期,我軍戰士們就發明過一種類似「盾牌」的掩體,這種掩體可以移動,可以抵禦敵人的槍擊,在炸毀敵方的碉堡的時候,這樣的掩體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有人知道這是什麼嗎?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冷知識,當火器進入戰場後,與之一起誕生的是什麼東西呢?答案就是沙袋,在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的油畫中,就會看到很多沙袋的影子,這些沙袋主要作用就是抵禦炮火的攻擊,而在抗日戰爭期間,聰明的八路軍就發明了一種叫,「土坦克」的掩體裝置,並藉此成功完成了一次次的反殺。

八路軍的「土坦克」

八路軍的「土坦克」

這種「土坦克」也是我軍戰士們智慧的結晶,「土坦克」的製造十分簡單,其實就是將家裡吃飯用的方桌,在上面鋪上厚厚的舊棉被,當遇到敵人的槍彈攻擊時,就扛著桌子抵抗。

而舊棉被和麻沙袋的原理都是一樣的,這樣能很好的保護八路軍,免遭槍彈的襲擊。尤其是在執行炸毀鬼子碉堡的危險任務時,「土坦克」的作用就十分顯著了。

戰士們扛著桌子,在敵人的猛烈進攻下,就能迅速逼近碉堡下面,然後拉響炸藥包扔進鬼子的碉堡,從而對鬼子造成巨大的傷害。

但這種「土坦克」用到的不僅僅是棉被,還有隨處可見的一種原材料,那就是黃土。都知道北方的土炕十分堅固,於是在這一基礎上,八路軍便想到了用它來做堅固的掩體。

戰場上沙袋的作用

而做法也很簡單,就是在舊棉被上澆上水,然後撒上一層黃土,再放在太陽底下暴曬,經過太陽暴曬後,棉被表面就會十分堅硬。

這樣反覆操作幾次後,棉被附著著厚厚的黃土層,就會變得堅固無比,這樣的掩體抵抗日本鬼子的子彈完全沒有問題。

但「土坦克」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太重了,加上厚厚黃土的棉被,再綁在有一定重量的方桌上,需要好幾個人抬著才能移動,這便大大限制了行進的速度,和一人就能手持的盾牌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但不可否認的是,沙袋在戰場上的確實有著很大的作用,首先是在構築防禦堡壘時,因為取材方便,防禦工事能快速的搭建完成。

戰場上的沙袋

做好的沙袋防禦工事,不僅能抵擋子彈,還能抵擋爆炸物,像手榴彈、火炮等的猛烈攻擊,沙袋搜能有效的阻止爆炸碎片帶來的傷害。在打仗時,戰壕周圍一圈的沙袋就是這個作用。

不僅如此,沙袋還能減少槍械的後坐力,尤其是步槍或者是機關槍,因為火力更猛,在發射時會出現很強的後坐力,但只要將槍架在沙袋上,就能很好的緩衝這樣的能量,從而方便調整射擊角度,更能提高射擊的精準度。

如今在不再發生戰亂的和平時代,依然能看到它的身影,比如在防洪時,人民子弟兵扛著一袋袋的麻沙袋,搭建防禦牆體,就能成功阻斷水流,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

其實沙子和沙袋,都沒有什麼特別的神奇之處,但聰明的人類卻將二者相結合,構成了堅硬又方便的掩體,不得不佩服人類的智慧,關於沙袋的用途大家還知道有哪些呢?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9e5f4f9ca96e5ded11ad72f8199d2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