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觀丨悉心呵護 綠色涵養取水口

2023-11-01     蘭州日報

原標題:金城觀丨悉心呵護 綠色涵養取水口

奔騰的河水雄渾壯闊,翻滾向前,兩岸樹木蔥蘢,飛鳥翔集......金秋時節,走進蘭州市城市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一幅美麗的自然生態畫卷在這裡徐徐展開。

近年來,我市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蹚出了一條新路子:河洪道治理與城市生態水系建設相結合,築牢黃河水源地「綠色屏障」,讓源頭之水清新有活力。

清理整治 實施項目保護飲用水源

站在西固區柴家台村城市生活飲用水取水口附近,「保護飲用水源,造福蘭州人民」的標牌醒目可見。記者注意到,水源保護區附近河畔,成片的水源涵養林鬱鬱蔥蔥,奔騰的黃河水從吊橋下湍流而過。

城市快速發展,保障飲用水供應安全至關重要。我市城市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位於西固區,屬地表水,總面積為57.26平方公里,劃分範圍為一級水源保護區和二級水源保護區。一級水源保護區沿河道長度3.56公里,面積0.92平方公里。二級水源保護區沿岸長度6.46公里,面積14.54平方公里。同時劃分了准水源保護區,其沿河道長度13.78公里,面積41.8平方公里。

「以前這裡可不是這樣,髒亂差比較嚴重。」西固區柴家台村村民柴克雄告訴記者,那時候,黃河南岸不遠處就是109國道,小攤子、小餐館、修車鋪開了一路,貨車亂停,尤其是建築垃圾特別多。北岸這邊就是我們莊子,村民保護意識也不強,生活污水要麼澆地,要麼亂倒,很多都流到黃河裡去了。

「為全面保障人民群眾生活用水安全,2013年開始,市政府撥付水源地保護專項資金6780萬元,對水源保護區進行了徹底清理整治,共搬遷木材經營戶25戶,拆除住宅9戶、非宅14戶、企業13家, 拆除房屋面積共計11300平方米,流轉土地528畝,清運垃圾4.15萬噸,設置圍欄5200米,設立道路警示牌26塊,界標52塊,界碑8塊,實現了一級保護區封閉式管理。」西固區水源保護站副站長楊攀介紹道。

保護水源、優化水質是一項長期工程。2015年至2020年之間,實施了蘭州市城市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程和蘭州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項目,項目總投資約4.1億元,2020年7月10日全部建成完工,已經投入使用。共建成管護用房1棟、隔離圍網9000米、監控攝像頭13個及系統一套,敷設污水管網13078米,污水處理站5座,敷設灌溉管道19032米,造林528畝,修建防撞牆1210米、防撞波形護欄1172m、防滲渠710米和事故應急池2座,對水源地內的莊浪河、鹹水河、甘溝、馬泉溝、鹹水溝、椿樹溝、大溝、八面溝、石羊圈溝進行了生態修復,治理長度約4.5千米,格賓石籠17503立方米、漿砌石護壩17364立方米。

楊攀表示,蘭州市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項目的實施,具有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的示範意義,不僅建立了良好的水源保護屏障,進一步強化了水源地保護區的規範化建設和管理,提高了保護區風險抵抗能力,最大限度削減了進入黃河水源的污染源,建立了良好的黃河水源保護綠色屏障,而且使水源地水質保持或優於Ⅲ類標準,切實保障人民群眾飲水安全。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尤其在水短缺、水污染等問題日益嚴重的當下,保護水源地安全,就是保護民生、保護生產力,也是在保護城市的血脈。

之前,蘭州市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采自西固區西柳溝取水口,這個取水口是20世紀50年代經過反覆對比、論證選定的,多年來從未出現過斷流,保證了水源。但是,作為一個省會城市,水源沒有「雙保險」絕對不行,於是便開闢了第二水源地,並採取多項措施加以保護,從而切實提高了蘭州城區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全民行動 植樹增綠涵養水系生態

一棵棵雪松挺拔蒼勁,一株株側柏枝葉翠綠…… 行走在黃河兩岸、鄉村山間,一山一峁的綠化景觀隨處可見。

深秋的早晨有些涼意。西固區柴家台林業管理站站長柴克勝簡單梳洗後,便到林區開始巡查。「現在防火開始了,每天都要看看,不然心裡不踏實。」柴克勝說。

西固區南北兩山環境綠化指揮部柴家台林業管理站位於一級水源地保護範圍,上水區栽植有側柏、刺槐、紫穗槐、山杏、山毛桃等樹種,其他區種有檸條和紅柳等。經過多年的綠化,該區域的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變,原來光禿禿的山頂,現在都已經被綠色覆蓋,林區內夏季涼爽,野生動物也時有出現,隔岸望去,已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成為西固區黃河北一處休閒納涼的好去處。

每年 4 月至 5 月,西固區機關幹部、企業職工和熱心市民,在黃河兩岸的青石台、柳泉、柴家台、岸門等林區開展義務植樹活動,掀起了全區植樹造林熱潮,為西固區增添了一片片新綠。

西固區南北兩山造林總面積共為106912.6畝,除去14萬畝原有林面積及2000年退耕還林面積,實際管護面積為76671.3畝,分布於區內南北兩山,東西長27公里,南北寬14公里的狹長地帶內,在黃河沿線形成了一道綠色長廊,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涵養了母親河水系生態。

實現「雙百」 一河凈水送下游

「我們認真做好黃河文章,通過努力,黃河蘭州段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我們實現了『兩個百分之百』,即黃河干支流國控、省控斷面水質優良率100%,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出境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在二類,尤其是去年1至8月份,今年1至9月份,水質綜合評價達到一類,實現了一河凈水送下游。」蘭州市生態環境局有關人員說。

蘭州市生態環境局錨定「保好水、治壞水」思路,堅持「項目為王」理念,先後爭取中央、省級資金3億餘元,謀劃包裝並推動落實了湟水流域、莊浪河、宛川河、蔡家河和智慧黃河精細化管理監測等項目,謀劃的元托峁溝及崔家大灘南河道、大金溝流域治理項目、湟水紅古段(團結橋至西固界)污染防治及河濱緩衝帶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已納入中央項目庫,擬爭取中央資金1.2億元。其中,智慧黃河項目已基本完成初步設計和防洪評價,待審批後開工,該項目計劃在黃河干支流重要節點新建19個水質自動監測站,配套250餘套視頻監控系統,實現水質網格化實時監控和精準追因溯源。2022年1—7月和今年1—6月期間,黃河幹流水質綜合評價達到一類。

同時,定期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質監測,深入開展水源地風險隱患排查專項行動,完成了千噸萬人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規範化整治,今年配合省廳開展水源地風險排查行動,轉辦風險問題107處,保障人民群眾飲水安全。嚴格落實定期調度、督辦通報、掛帳銷號等措施,常態化開展部門聯合巡查監管,形成了水環境問題的發現、交辦、轉辦、督辦等閉環機制。2022年以來,發現轉辦並督促整改涉水問題2000餘個。嚴格按照入河排污口試點工作要求,形成了《全市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方案》逐年推進整治。截至目前,完成2812個各類入河排污口整治,並安裝雨水排口標識1900個。

另外,充分利用國家黃河戰略機遇,依託蘭西城市群建設和強省會戰略,與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推動污染防治各項工作科學落實。與青海省海東、西寧兩市和省內武威、白銀、臨夏州等簽訂上下游聯防聯控協議,形成了流域工作合力。與白銀市、臨夏州簽訂了兩輪橫向生態補償協議,2022年爭取流域橫向生態補償獎補資金3300萬元,並藉助生態環境部「一市一策」駐點科技幫扶平台力量,成立了專業技術團隊,針對蘭州段特殊地形和水文條件,開展黃河幹流水污染物通量研究,為下一步黃河流域在平水、枯水條件下開展科學精準治污夯實基礎。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董永前 文/圖

編輯丨金 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930d6671824cf6e4632c79c85a258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