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如今的年味越來越淡了。
有人說,過年不過是南遷北移的一次大擁擠,又累又煩,又費心又費錢,真是不如不過年。
有人說,現在大家不缺吃、不少穿,過年和平日也是一樣的,還不能燃放煙花爆竹,還有什麼要強調過年?
……
是啊,我們為什麼還要過年?
過去那種濃濃的年味兒,從臘八熬粥開始,就緩緩的溢出期盼;
到小年,家家戶戶忙著除塵、打掃、包餃子、蒸饃饃、準備各種佳肴……忙得腳不沾地,但臉上一定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那是一種即將辭舊迎新的嚮往;
到除夕,人人都停下手中的事兒,一家人團坐在一起,美美的吃頓團圓飯,相互聊聊對過往的追憶,對來年的期盼;若是有飛雪更應景兒;
到了初一,拜年的聲音此起彼伏,濃厚的鄉音,濃濃的鄉情,街坊鄰居見面互道一聲新年好;親朋好友互拜一句萬事如意。
至於孩子們,早就沉浸在每天都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上,或三五成群的放個小花炮;或三三兩兩湊在一起做遊戲;有遠親,還有近鄰;有新衣,還有禮物;
可以說,過去的年味兒,不僅僅是新衣新帽、美食佳肴,還有更多幸福和快樂的感覺,在每個人的心中油然而生,這是對新的一年的憧憬和嚮往,對未來美好的期盼和祝福!
如今,孩子們常常被「關」在家裡:上著網課,看著平板,吃過飯就上課,下了課就吃飯,寫完作業就睡覺,就這樣一天天的,幾乎沒有格外的鍛鍊,也漸漸地不願意外出。
沒有煙火氣息的「年」,更是沒有年的味道,雖然已經放假,但是老師們天天要看孩子的打卡記錄,孩子們的假期也不過是每天依舊重複著上課時的時間安排,似乎壓根兒感受不到「過年」有什麼樂趣。
就像今天,外面終於下了一場還算不小的雪。我興致勃勃的要拉著孩子們一起去玩雪,他們已經完全無感,說是外面太冷,人也太懶,總之就是各種不想動。
是的啊,他們窩在家裡,呆在網絡世界,已經對季節的變化麻木;對幸福和快樂的追求,也與大自然無關了。
所以,這個冬天,讓孩子們學習如何感受到幸福和快樂,迫在眉睫。
幸福是可以學習的。讓孩子們用積極地心態來激發他們潛在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就是教會孩子尋找幸福的能力。
比如現在網絡上各種信息紛紜,要引導孩子避免過多關注不幸福的事情,感受到更多的積極情緒;比如培養孩子親和、智慧、謙遜等人格特徵,營造民主、公平、互助、溫暖的家庭氛圍;比如讓孩子知道,成功和成績不是衡量幸福的標準……
比如從今天起,陪伴孩子好好過個年。
還記得那首兒歌嗎?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宰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父母不妨帶著孩子,一天一天的跟著年俗來一回吧!讓孩子暫時離開手機、平板、網絡的吸引,用勞動、新奇和動手能力,感受和捕獲一點一點的幸福和快樂吧!
當父母願意讓孩子去嘗試,當父母能夠主動放手,那麼孩子的能力就會得到鍛鍊,由此而來的成就感也會讓孩子產生不一樣的幸福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