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神之中,印綬是一個大家都比較喜歡的存在,尤其是正印。這是因為正印沒有明顯的缺點,卻有十足的好處,這些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展開說了。對於印星的作用,有種說法是它能讓人「貴氣」,但其實這種說法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誤解。(圖片來源於網絡)
印星被認為是貴氣,是因為古籍當中描述它的時候經常跟貴氣聯繫在一起,比如《三命通會》等書中說:「印綬無虧享福全,為官承蔭有田園。官膺宣敕盈財谷,日用盤餐費萬錢」,前兩句中的「為官承蔭」不就是貴氣嗎?可是,如果大家這樣理解印星的作用,那就是對古人很深的「誤會」了。
如果我們遍觀古籍,可以發現古人在描述印星貴氣的時候總是要拉上兩個詞,一個是「官殺」,一個是「祖蔭」。也就是說,印星要貴氣,一般要滿足兩個條件,一個是它和官殺搭配,一個是它和祖蔭搭配。
我們先來說說祖蔭。祖蔭是什麼,是承襲祖上的官爵,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清朝的「鐵帽子王」,世襲罔替。祖上旺,則後輩跟著沾光,「祖上」在八字中是什麼?是印星。所以,「為官承蔭有田園」所說的這個貴氣不是命主自己憑本事得到的,而是承襲的祖蔭。印星旺有祖蔭,這是印星被認為是貴氣的原因之一。
除了祖蔭,印星和官殺之間的搭配也為貴氣。有一句話只要是熟悉命理的人都能背下來的,那就是為「有官無印,即非真官。有印有官,方成厚福」。我們如果仔細分析,這句話里所說的貴氣來源於官星而不是印星,印星在這裡只起到一個「增強效果」的作用。所以,《淵海子平》中說:「如帶印綬,須帶官星,謂之官印兩全,必為貴命」,這段話中的「須帶」二字才是其重點。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並非所有典籍中都持上面的看法,《子平真詮》就認為只要印星得當也能自成貴氣。
不過,如果我們仔細看《子平真詮評註》中徐樂吾提到的幾個例子,則「朱尚書命,丙戌、戊戌、辛未、壬辰,壬為戊制,不傷官也。又如臨淮侯命,乙亥、己卯、丁酉、壬寅,己為乙制,己不礙官也」中的貴氣仍然來源於官星,印星在其中只是起到抑制傷官或食神的作用,仍然只是輔助而非貴氣的來源。而「戊戌、乙卯、丙午、己亥,李狀元命」其實是印星利於「科名」的作用。「辛酉、丙申、壬申、辛亥,汪侍郎命」其實是歸祿格帶來的貴氣,印綬仍然是輔助作用而已。所以,《子平真詮》雖然認為印星自成貴氣,但所舉的例子卻是印星為輔助的情況。當我們看《子平真詮評註》這本書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其中理論和實例不匹配的問題。
當然,徐樂吾所舉的李狀元的例子也給我們這樣一個思考,那就是專家型人才是否可以認為是「貴」呢?我認為可以歸入「清貴」之列。至於古代科舉制度的進士,其實可以類比現在的公考,都是「貴氣」的敲門磚,自然也可以認為是貴了。今天的文章就寫到這裡,謝謝大家!
文 西風獨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