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冀雲客戶端評論員 蘆靜
近期,千萬粉絲網紅「東北雨姐」因售賣紅薯粉條涉嫌虛假標註而陷入輿論風波。
「東北雨姐」直播畫面。
10月10日,遼寧省朝陽市朝陽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回應,「東北雨姐」團隊直播售賣的紅薯粉條涉嫌產品標籤虛假標註,現在正在查處中。「紅薯里加入了木薯澱粉,肯定違法,已有違法行為,具體正在研判是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如果涉案金額較大,可能會構成犯罪,我們肯定會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東北雨姐」帶貨時展示的紅薯粉條配料表。
紅薯和木薯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營養價值卻不同,價格更是相差一倍之多。為了獲取利潤,在所謂「紅薯粉條」中添加木薯澱粉卻不在配料表中標註,並承諾「假一賠萬」,甚至涉事打假博主稱遭到「東北雨姐」團隊人身攻擊,如此「假扮」不僅涉嫌欺詐,更嚴重侵害了消費者權益,必須嚴查嚴懲。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這意味著,如果貨不對板,消費者可主張「退一賠三」。
事實上,這並不是「東北雨姐」第一次陷入信任危機。早在去年,她就曾因售賣「東北大鵝」而卷進風波。前不久,一條盤錦螃蟹豐收的視頻,也被網友質疑造假。然而,她似乎並沒有從中吸取教訓,反而丟失了誠信這個根本,失去了消費者的信任和支持。
這一事件也給所有網絡直播帶貨主播敲響了警鐘。近年來,網絡直播帶貨盛行,網紅們憑藉獨特的個性和表演方式在短時間內積累了大量粉絲和流量,但一些網紅直播間「翻車」事件屢見不鮮,打擦邊球、以次充好、貨不對板等質量問題不斷,究其原因,還是唯利是圖、急功近利的風氣作祟。
打擊假冒侵權商品一直是平台和監管部門的合規重點。此次,市場監管部門已經介入調查,這表明了官方對於維護市場秩序和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決心。展望未來,面對直播帶貨存在的各種問題,相關部門應當主動擔責履責,建立更為嚴格的處罰機制,加強對網絡平台的監管及整治力度,擠壓類似「假扮」存在的空間。
好的直播風氣,需要大家共同創建。網紅和直播帶貨的從業者在追求商業利益的同時,必須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堅守誠信和品質的原則,也只有如此,才能將流量轉化為商業價值,並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支持。同時,消費者也應提高辨別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積極行使法定權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8c419c912114b35077b6e6958b09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