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放假外出的這幾天看到車上,餐廳里,大人小孩都在低頭玩手機。
孩子越大,我們發現能和他們交流的話題越少。
親戚和孩子之間只有成績的話題,難道父母和孩子也要變成這樣嗎?
芝加哥大學醫學院「3000萬詞彙倡議」機構的創始人和主任達娜·薩斯金德博士(Dana Suskind)提出:缺少日常交流造成了孩子間詞彙量的差距。
而詞彙量少的孩子在學習時更容易遇上「慢處理」的情況——花比別人更多的時間來理解同樣的內容。
在本周的文章《影響孩子成績的一個重要因素,居然和父母的語言能力有關》也說到了孩子說話的好處:孩子大腦發育必需的營養素包含在孩子的閒聊當中。
美國心理學家Amy Morin就整理出了9個方面,42道問題來幫助父母更自然地和孩子進行聊天。
或者我們會覺得孩子還太小,討論這些問題他們未必真的懂。
可是我們的小朋友會給出讓你驚訝,甚至出乎你想像的回答。
很多有趣的句子,都是在和孩子討論的過程中產生的。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會接觸到不同的家庭,也會去比較不同的家庭差距。
甚至會想像,如果自己生活在別的家庭里會是什麼樣子。
如果爸爸媽媽覺得自己與孩子的相處遇到了瓶頸,一定要試試這部分的討論。
只有爸爸媽媽和孩子們都互相了解和理解對方的想法,才會有更好的相處方式。
與其否認和爭吵那些讓你覺得不開心的話,不如問問是什麼讓孩子產生了這樣的想法。
放開來聊聊,或許會收到不一樣的啟發。
主動和孩子討論這些話題,是預防他們從別的地方學習到父母不認可的觀念的方法。
也能幫助孩子思考自己的立場,在遇到實際情況時也能表現得更好。
面對這些問題,每個家庭或許都會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不想孩子受到來自網絡或者身邊同伴不同價值觀的引導,就應該儘早和他們討論相關的話題。
即便我們不強求孩子與我們的想法完全一致,但也需要明確不可觸碰的底線是什麼。
心理學家指出,懂得感恩的孩子要比其他孩子要更容易感到幸福。
在這個大部分的孩子擁有的比他們需要的還要多的年代,要撫養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要一點都不容易。
所以更需要父母來引導孩子發現世界上,生活中,我們身邊值得感謝的事情。
會感恩的孩子,也更會尊重別人的付出。
孩子的想像力是最有趣,也是最好玩的。
答案越稀奇古怪越好,想法越不靠譜越好。
大人小孩一起參與進來,說不定會和孩子笑到合不攏嘴。
你會發現即便沒有玩具,沒有手機,你和孩子也能玩得很開心。
這些想像力問題的答案,還會變成以後你們家的小暗號,會是你了解孩子生日禮物、了解孩子喜好最好的辦法。
孩子是最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所以培養他們的同理心很重要。
通過他們身邊發生的事情,通過談話讓他們看看別人的世界。
他們能從中學習到如何與人相處,也更能與人建立良好關係。
在抑鬱症等心理疾病日益年輕化的時代,能讓孩子擁有強大的內心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
孩子可以通過學習管理他們的情緒、調整他們的思緒和採取積極樂觀的方式,來增強心理的力量。
不要因為這些都是看不見的事情就忽略了,保持強大的心理能讓孩子贏在未來。
在討論這個話題時我們還可以結合成長型思維的培養:
我們擅長一個技能,是因為我們堅持、努力去練習,如果失敗了也並非能力問題。
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讓事情變得更好,就像以色列的古話:失敗,意味著離成功再進一步。
只有明確這一點,才能讓孩子不會因為一次兩次的失敗就放棄。
也不會因為某一個地方不如人,就變得膽怯,害怕挑戰。
心理學家將這一部分概括為Ambition,抱負。
但是我覺得這部分更像是孩子對未來的規劃,一個人生的規劃。
每個階段想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他們想要做的事情是什麼。
如何通過人生每一個階段的小目標,來實現人生的大目標。
這個時候正是父母能夠參與進來討論,也是傳授人生經驗的時候。
最 後:
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我們和孩子的話題不應該只停留在學習上。
忘記了關心我們的孩子,忘記了關心我們和孩子親子關係本身。
如果孩子和你在聊天過程中,知道你很重視他們的想法。
即便你們觀念很不一樣,他們也會喜歡和你聊天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