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抑鬱了嗎?

2023-07-09     平原公子

原標題:今天你抑鬱了嗎?

今天你抑鬱了嗎?

這兩天關於抑鬱症的討論非常離譜。

離譜到各大平台,是人是鬼都在討論抑鬱症,各種阿貓阿狗都成了「抑鬱症」專家,各自野雞機構都能出「國民抑鬱症報告」,網絡平台更是各種自稱「抑鬱症」患者,到處分享他新編的故事,隨便一個人都說他得過「抑鬱症」,關鍵每個人描述的症狀還不重樣。

網絡平台上鋪天蓋地是測試抑鬱症的廣告,你點進去,無論如何都得給你個「輕度抑鬱」起步的在線診斷。

各種媒體斷章取義傳播「名人抑鬱症」、「跳樓自殺」等負面情緒,各種地攤文學到處飛,中國頂尖的企業家們幾乎人人抑鬱個個躁狂(看來錢多真的讓人煩惱啊,分我一點是不是會好些?).......甚至還有媒體言之鑿鑿說「中國有1億抑鬱症」,四捨五入可以給中國人再扣一個「東亞病夫」的帽子。

以後抑鬱症還可以成為「社交門檻」,當代精英們打招呼,一定要問:「今天你玉玉了嗎」?

首先,什麼是「抑鬱症」,如何確診抑鬱症,至今我沒有看到任何一種科學的定義和檢測手段,那些心理諮詢師和心理醫生,不用驗血,不用驗尿,不用掃CT,做核磁共振,不用量表分析,像算命先生一樣隨便和你聊個天,問問你的「心理感受」,填幾個表格,打個分,就能診斷你是「抑鬱症患者」。

對於某些人來說,抑鬱症還可以用來甩鍋和做擋箭牌,明明他自己不好好學習荒廢青春一事無成,然後在線測試發現是「抑鬱症」,發現都是「抑鬱症」害了他,怨天怨地怨社會怨父母.......某些人明明是他自己乾了壞事了,還不讓人罵,罵了就說他有抑鬱症......

更有意思的新聞,從澳大利亞傳來了。據《自然》報道,經過近3年協商,澳大利亞成為世界上首個允許將MDMA和賽洛西賓作為處方藥治療抑鬱症和其他精神障礙的國家。相關政策已於7月1日生效。這個MDMA,有個俗名,叫做「搖頭丸」。

不得不說,西方對於創造疾病,治療疾病,PUA患者長期使用藥物的流程非常熟練。

你以為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大量的一輩子嗑藥「藥物依賴者"是怎麼來的?就是這麼被心理諮詢、洗腦、「長期治療」出來的。

你去心理諮詢師、心理醫生那裡走一遭,沒病都給你確診稱「中度抑鬱」,你明明就是失戀了、炒股虧錢了、打遊戲被人虐了、鍵政被人噴了,上網填個「抑鬱症測試」,結論就是——「重度抑鬱,離自殺不遠」了。

不要從醫學的角度去試圖解決問題,要從商業的角度去製造問題

你就當我是一個陰謀論者吧,當人類進入現代文明之後,大量的城市青少年確實存在生活壓抑、精神生活匱乏的狀態,那麼,就買通學術科研、醫療機構、媒體報刊,鼓吹「全民抑鬱症」,在各大中小學校、社區設立「心理諮詢室」,讓社會遍地「心理醫生」,不用驗血,不用驗尿,不用量表分析,隨便和你聊幾句,讓你填幾個表格,就能診斷你「中度抑鬱」、「重度抑鬱」,讓你長期服藥治療。

你從統計數據看,北美、澳洲,簡直就「精神病患遍地走」,簡直個個都是昂撒病夫,所以需要「人人嗑藥,他才不亂」。

這個市場太大了,而且可以不斷擴展,不只是可以用於抑鬱症,還可以用於情感障礙一系列疾病,因為這些疾病無法通過化學分析、儀器檢測、量表分析來診斷,那麼它的範圍就可以不斷擴大.......舉個例子,在毒品合法的荷蘭,居然有統計數據稱年輕人精神疾病比例達到33%,意思是遍地都是病人.....那麼就都可以「用藥治療」。

除了精神類疾病,還可以用於「性別認知障礙」,「LGBTQ」之類,只要你心理性別和生理性別不一致,那麼無論是做變性手術,還是對自己進行「重新認知」,都需要終生服藥.......這是多大的市場啊

美國人當年為了讓嬰幼兒不要哭鬧,甚至發明「罌粟奶」,美國人當年為了讓兒童和青少年「聽話」,甚至發明了前腦葉白質切除術,直接讓孩子變成傻子,可不是就聽話了嘛.....「肥宅快樂水」可口可樂,最初其實古柯鹼毒品飲料,他們祖上就擅長用化學、物理手段讓你忘記痛苦、憂慮和煩惱,不但可以創造並解決各種「精神疾病」,還能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雙贏,贏兩次。

果然「商業就是最大的慈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7cb01c258a27c5fa1022fa863ce5d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