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那時候考中專的環境與難度是非常艱苦的!為之造就了少數人,但毀壞了大多數人,這是時代的悲劇,更是個人的悲劇!如果有機會,我能寫出農村少年考中專的空前絕後的悲劇小說!
70年代末80年代初,農村戶口與城市戶口差別很大,大部分農村孩子多奔戶口來的,能成為城市戶口,考住中專就很不錯。那時一個班60人能考上一個大學和一個中專就很好了。錄取率不是一般的低。最牛的是畢業後國家包分配,單位都是爭著要。
那個時候,對農村學生來說,跳出農門是絕對的第一選擇,所以那時,農村中學中考後,分數靠前的,絕對是報中專。什麼重點高中普通高中通通不在考慮之列。那時,高中招生老師在初中,都是陪著笑,求家長求學生求老師,就和現在的職高中專老師一樣。
當時中專分高等中專和初等中專,高等中專是高中畢業考取,初等中專是初中畢業考取。那時考取真不容易!真的很榮光,轉戶口分配工作。終身學習才是正確的觀念!時代,可惜很多後來的孩子不珍惜升學率的提高社會的進步!!!
實事求是說:初中能考上中專中師的確實是成績最優的(除了已是城市戶口不願意的)!成績最好的考中專中師,二梯隊的考縣城特高,三梯隊考區鎮高中,不過那時三個層次加起來能升學的也就20%左右!我們讀高中後又進行高考預選,最後正式參加高考的又約20%左右,能考上的大中專的更少!總之錄取率很低!
學生的學業水平沒有必要去比較。但80年代前期考高中起點比現在考211大學難!以1981年為例,285萬考生,錄取人數28萬(包括本科、專科、高中起點中專)。以2022年為例,1193萬考生,985大學錄取182519,其他211大學錄取520434,共錄取702953。
難考是真。當時能考上小中專(初中生考入)更優秀。考上大中專(高中生考入)在高中也是有名的。當時中專也分三六九等,部屬最好,省屬(含直轄市)其次,還有大型企業也有辦中專的,還有市屬。中師和衛校特殊,各層都辦,多為市屬,也有縣辦。當時鐵道部、煤炭部辦的中專、中師、衛校及警校都有,還辦的不錯。部屬中專優先錄取,錄取分數線要比地方中專高不少。
80年代初期的中專生是妥妥的人才,屬於人事局分配的幹部,分配的去處都是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現在211和985能有多少進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這樣一比較,就知道當初的中專是什麼水平,80年高考5%的錄取率是含中專的。那時能考上中專也是太難了。一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未都有初中專。一般情況下,中考成績第一批是中專,然後是高中。當年能考上初中專也是鳳毛麟角。
回味過去,正視現在,展望未來!那時的我們都一樣,能考上中專很不錯了,同樣的從農村走向城市、走向社會!有一份所謂的鐵飯碗!
舉報
評論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