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七旬老農還不起債,法院幹部找上門:老英雄,組織找你好久了

2023-06-01     陳坤說歷史

原標題:河南七旬老農還不起債,法院幹部找上門:老英雄,組織找你好久了

如果您喜歡這篇作品,歡迎點擊右上方「關注」。感謝您的鼓勵與支持,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1994年冬天某個清晨,位於河南省靈寶縣的某個小村莊像往常一樣寂靜,然而還沒等村子逐漸甦醒熱鬧起來,一輛緩緩駛入村子的車輛率先打破了這份寧靜。

車身上大大地「法院」二字清晰矚目,讓街道上零零散散的村民一下炸開了鍋。

車子駛向一座破舊的茅草屋,屋內的老農心中慌亂,自己負債纍纍,一定是被人告上法院了。

然而,等車子在門口停下,法院的人走進屋中,卻說出了一句令所有人震驚不已的話:「老英雄,組織找您好久了。」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還不起債的老農為何會成為法院幹部口中的「老英雄」?

落魄負債,昔日身份一朝揭

老農名叫盧文煥,1994年已經年過七旬,因身體原因臥病在床。

冬日寒風凜冽,老舊房子茅草為頂,泥土為身,難以抵禦寒風的侵襲。屋內僅有的一個火爐中,火苗微弱地跳動,仿佛隨時會熄滅。

臥床的老人將被子裹得更緊了些,眼神時不時望向門口,眼神中有期待,更多的則是憂愁。

不知過了多久,破舊的木門終於被從外推開,老人的兒子走進了屋內。老人看見兒子回來眼神一亮,但很快又黯淡下去。

只見兒子進門後一句話也沒有說,只是默默走近火爐坐了下來,頭顱低垂,似乎在看著火苗,又似乎什麼也沒看。

看見兒子這幅樣子,老人心中瞭然,這次兒子出門借錢一定是一無所獲。結果雖然令人失望,但也在意料之內。

家中孩子多,唯一的收入來源只有種地,這些年陸陸續續已經借了不少錢。

自己前些年生的一場大病更是家中狀況雪上加霜,負債纍纍難以還清,現在沒人願意借錢給自己家也是情理之中。

老人心中想得透徹,見兒子愁眉不展有心出言安慰,張了張嘴卻說不出任何安慰的話,反而自己也憂愁地嘆了口氣。

目前的情況確實很糟糕,有個債主家中也發生了意外急需用錢,還不上這筆錢自己心中也過意不去。

屋內父子二人沉默無言,愁緒萬千,絲毫不知道外面已經炸開了鍋。

一輛法院的車駛入了村子,村民們立刻開始交頭接耳,紛紛議論著到底是哪家人犯了事。

看到車子駛向了盧文煥家中的方向後,村民們臉上表情各異,有幸災樂禍,有同情悲憫。

車子距離盧家的小茅屋越來越近,盧家父子也聽到了外面的聲響。

兒子走到窗邊向外面看去,看到車身上的「法院」二字大驚失色,慌亂地告訴父親:「是法院的人!是不是哪個債主把咱們家告了?」

盧文煥聽到兒子的話後也十分慌亂,想到自己晚年淒涼,還要因為欠債惹上官司,不禁悲從心起。

無論父子倆心中如何焦慮,時間也無法暫停,車子越行越近,很快停在了自己家門口,隨後,一陣敲門聲響起。

敲門的聲音非常緩和,父子二人卻如臨大敵,兒子慢吞吞地走向門口打開了門,警惕地看向眼前的人。

敲門的人態度並不強硬,反而非常溫和,微笑著開口詢問:「請問這裡是盧文煥老人的家嗎?」

老人心中清楚,該自己負責的事情就要負責,不能想著逃避,於是讓兒子請人進屋說話。

敲門的人進屋之後,首先溫和地對著老人做了自我介紹:「我叫趙江波,請問您是盧文煥嗎?」

趙江波尊敬有禮的態度讓老人放鬆不少,老人點了點頭,並急切解釋:「欠別人的錢我們一定會還的,絕對不會賴帳。」

趙江波看到老人慌亂的樣子趕緊出聲安撫:「您放心,我不是來催債的,我是來找您的啊。」

看到老人現在的樣子,再想到自己在檔案中看到的英雄功績,趙江波心中動容,話語間也不禁帶上了一絲顫抖:「老英雄,組織找您好久了。」

這句話一出,不僅盧文煥的兒子一臉震驚,盧文煥自己也愣住了。

在兒子心中,父親只是個年輕時當過兵的普通農民,怎麼在這個人口中,就成了「老英雄」了呢?

盧文煥自己則是完全沒有想到,當年的事情竟然還有人記得,而且還有人找自己。他以為,這麼多年過去,應該沒有人會記得自己。

趙江波想和老人聊聊當年的英雄事跡,老人卻並沒有立刻得意炫耀自己的曾經,反而擺了擺手,語氣平淡:

「都是我應該做的,說啥英雄不英雄的,也都是過去的事了,不提了不提了。」

盧文煥自己認為當年的事情不值得吹噓,所以不願意提起,但趙江波卻並不這麼認為。

他勸道:「我知道您不圖名聲,但您的事跡應該被更多人知道,這是非常有教育意義的。」

在趙江波的勸說下,盧文煥終於妥協,放任思緒回到從前,揭開遙遠的回憶。

旁邊好奇又迷茫的兒子,也終於從兩人的談話中,了解到了一段對自己來說完全陌生、但值得驕傲的父親的過去。

投身入伍,勇擒匪首把功建

盧文煥出生於1921年,當時世道並不太平,匪患猖獗,本來就只能靠種田餬口的老百姓們日子更不好過。

盧文煥自幼喪母,父親一個人養著幾個孩子,家中日子過得十分艱難。然而,亂世之中,生活上的艱苦又算得了什麼?

更加苦痛的經歷對很多老百姓來說也是習以為常。盧文煥10歲那年,遭受了人生中最重大的打擊,村中遭遇土匪洗劫,父親在土匪手中喪生。

年幼的盧文煥親眼目睹父親因反抗土匪被活活打死的景象,心中埋下了對土匪深惡痛絕的種子。

後來,盧文煥通過各種方式艱難生存,他接受過別人的接濟和施捨,為各種各樣的地主做過工,十幾年的時間就這樣過去。

1948年,盧文煥走到了人生的轉折點,他終於有了選擇自己人生的機會。這一年靈寶解放,等待參軍機會已久的盧文煥毅然決然投身軍隊,成為了一名解放軍戰士。

10歲那年的經歷讓盧文煥心中有了保家的概念,而後十多年的經歷和見聞,則讓他深深體會到了衛國的重要性。

盧文煥加入軍隊的目的已經不僅僅是為了剿匪報家仇,更是為了保衛國家,為祖國和平貢獻一份力量,讓亂世之中家破人亡的悲劇不再隨意上演。

盧文煥不僅心中有熱血壯志、有堅定信念,進入軍隊後的表現也非常出色。

有一次在執行偵查任務的時候,盧文煥和同為新兵的幾個戰友遇到了敵人,意外暴露在了敵人的視野之下。

所有人都是剛入伍不久的新兵,面對這種形勢都嚇得不知如何是好,腦子一片空白,險些就要束手就擒。

正在危急時刻,盧文煥大吼一聲,讓所有人瞬間回神。盧文煥臨危不懼,冷靜指揮戰友行動,最終帶領大家成功撤出了敵人的包圍。

作為一個新兵,這樣的表現無疑非常出色,盧文煥受到了領導大力讚揚,但他心中並沒有得意自滿,而是懊惱自己能力不夠,沒能救下更多的戰友。

這次遇險讓盧文煥有了危機意識,之後的訓練他更加努力刻苦,每次演習也都用心總結經驗,希望能夠在以後的實戰中可以做得更好。

後來有一次,盧文煥帶領戰友執行埋地雷的任務,順利埋好地雷後,大家都鬆了口氣準備撤離。

但還沒走兩步,盧文煥忽然抬手讓大家停止前進,然後他趴了下來,耳朵貼近地面聽了一下,眼神變得警惕起來。

盧文煥告訴大家前方可能有敵人大部隊,戰士們都提心弔膽起來,如果真的和敵軍大部隊碰上,敵我人數懸殊,幾乎沒有勝算。

戰士們心中有些慌亂,卻也有一戰的勇氣,有個士兵率先發聲:「大不了魚死網破!」

此言一出,很多人心中熱血沸騰,做好了戰鬥的準備。

盧文煥卻沒有應聲,而是冷靜地觀察了四周環境,然後開口讓大家躲進附近的草叢,等不得不戰的時候再和敵人拚命不遲。

所有人迅速躲進草叢隱蔽身形,像盧文煥預料的一樣,敵人並沒有發現。等敵人離開後,所有戰士都安全返回了營地。

盧文煥的表現越來越優秀,在軍隊中也越來越有名氣。而真正令他名聲大噪的,則是他在1949年立下的一件大功。

盧文煥的父親死在土匪手中,後來十幾年過去,國家形勢幾度變換,一些地方的匪患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尤其是河南西部多山地,土匪占山為王、魚肉百姓的事情屢見不鮮。僅靈寶縣內叫得上名號的土匪幫派就有十幾伙,其中最「有名」的則是豫西匪首李子奎。

李子奎18歲時就開始拉幫結派,橫行鄉里十多年,無惡不作。

燒殺搶掠、不勞而獲的土匪做久了,野心也迅速膨脹,1949年李子奎率領部下加入了國民黨,被編入暫三縱隊第一團。

1949年6月,暫三縱隊隊長棄暗投明,率部在靈寶縣反抗國民黨。李子奎卻賊心不死,暗中向國民黨高密,並率領軍隊與起義軍對抗。

起義軍行動失敗,李子奎得意洋洋,但他的得意沒能持續多久,全國解放才是大勢所趨,6月12日,靈寶縣成功解放。

形勢逆轉,李子奎見勢不妙,沒有留在城中負隅抵抗,而是迅速收拾行囊,匆匆落荒而逃。

雖說窮寇莫追,但李子奎作為曾投靠反動勢力的土匪頭子,一旦放虎歸山,難保日後捲土重來,擾亂國家安定,剿匪行動勢在必行。

解放軍迅速成立了緝查組,但李子奎混跡江湖多年,詭計多端、狡詐莫測,解放軍組織的兩次抓捕行動都落了空,李子奎再次銷聲匿跡。

直到12月,解放軍再次有了李子奎的線索,得知他藏身於馬家寨村一個地主家中。

從前幾次失敗中總結出了經驗,此次抓捕行動一定要掩人耳目,秘密行事。

於是剿匪部隊計劃先安排12名突擊隊員秘密行動,同時安排人秘密潛伏在馬家寨附近的村落,以防突擊隊員行動失敗。

盧文煥就是這次突擊隊員中的一人,12月7日晚上,突擊小隊開始行動,盧文煥悄悄翻窗進入地主的房間,叫醒熟睡的地主詢問李子奎的下落。

地主企圖隱瞞,盧文煥也不急不忙,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藏匿土匪是大罪,你若老實交代,算是戴罪立功,可以為你爭取寬大處理。你就算不為自己著想,也要考慮一家老小吧。」

地主被盧文煥說動了,馬上交代了李子奎的藏身之處,是在一處窯洞裡。

盧文煥詳細詢問了窯洞情況,得知窯洞前後有兩個出入口,於是讓突擊小隊除了自己以外的人分成兩組,分別守住兩個出入口。

為避免打草驚蛇,自己一個人在地主帶領下進入窯洞捉拿李子奎。窯洞中情況未知,盧文煥孤身一人行動需要很大的勇氣。

一路跟隨地主,來到了一條漆黑狹窄的長廊,煤油燈光線微弱,可視範圍並不大,盧文煥一路小心翼翼,十分謹慎。

突然,一聲扣響扳機的聲音響起,同時一個黑影迅速從燈光中一閃而過,再次隱入黑暗。

電光火石間盧文煥頭腦中迅速分析形勢,一旦錯過這個機會,敵暗我明,形勢將對自己非常不利。

於是盧文煥迅速行動,疾步奔向黑影消失的方向,憑藉經驗和戰鬥本能確定了李子奎的位置。

手中的槍口也準確無誤地抵在了李子奎腰間,同時冷聲說道:「別動,趕快投降。」

李子奎心生一計,佯裝投降將手中的槍丟在了地上,想要趁著盧文煥撿槍分心的時候反擊。

誰料盧文煥輕而易舉識破了他的陰謀,沒有去管地上的槍,而是再次厲聲說道:「你已經無路可逃,趕緊投降。」

李子奎這才意識到自己這次真的無路可逃,於是趕緊舉起雙手投降。盧文煥讓地主拿來繩子,將李子奎的雙手綁了起來,然後將槍口轉向他的腦袋,押著他往洞口走去。

豫西匪首李子奎就此落網,靈寶縣的土匪幫派被徹底剿滅,老百姓們終於再次擁有了平靜的生活。

而此次行動中立了大功的盧文煥也因此名聲大振,一時之間,他的英雄事跡被百姓們爭相傳頌。1950年1月15日,盧文煥被河南軍區評為了「特等功臣」。

也是因此,趙江波才會稱呼盧文煥為「老英雄」。

深藏功名,默默無聞度晚年

往昔的崢嶸歲月最終只化作回憶的隻言片語,時間回到現實,曾經的「特等功臣」晚年又為何淒涼至此?

1951年,盧文煥離開了部隊。當初參軍之時,他希望看到的「國家安定」已經成為現實,那麼自己也可以了無遺憾地離開了。

盧文煥可以選擇繼續留在軍隊發展,但他仍然心繫故土,於是選擇回到家鄉,繼續過著和祖輩父輩一樣的生活——務農。

做戰士時盧文煥在戰場上全力以赴,做農民時盧文煥同樣盡心盡力。

在貧窮的年代裡,並不是努力就能吃飽飯,由於家中孩子多,盧文煥和妻子日夜操勞賺的糧食也不太夠吃。

當村裡其他小孩餓極了去地里偷玉米的時候,作為生產隊長的盧文煥則是嚴格教育孩子:「做人要正直,絕不能去偷去搶。」

盧文煥後來的人生就是這樣度過,貧困、艱苦,但同時,這也是那個年代千千萬萬農民的真實寫照。

盧文煥與普通農民不同的地方在於,他曾被評為特等功臣。如果他願意去政府表明身份,一定能夠得到補助,生活一定不會如此困苦。

但從始至終,哪怕後來生病急需要錢,盧文煥也從沒產生過這樣的想法。他一直認為,功臣也是普通老百姓,沒什麼特殊的。

自己當初做的事情,也只是一個軍人應該做的,不值得吹噓,也不該因此得到什麼特殊待遇。

如果不是趙江波找到了盧文煥,也許他「老英雄」的身份不會再被任何人知道。哪怕是自己的兒子,也不會得知父親有過的輝煌過往。

而趙江波之所以能夠找到盧文煥,也並不是出於偶然,而是努力很久的結果。

趙江波在靈寶法院工作時,接觸到了李子奎一案的卷宗,了解到盧文煥的英雄事跡,以及他被評為特等功臣的事情。

但後來趙江波翻遍資料,也沒能找到任何關於盧文煥的後續消息,他大受震撼,且發自內心地認為這樣的英雄不該被遺忘。

於是,趙江波努力搜集各方信息,多處走訪調查,終於找到了盧文煥的住址,並立刻找上了門。

和老人交談,了解老人的一生後,趙江波內心深受觸動,他將老人的事跡寫成文章,在《靈寶晚報》刊登發表。

很多人通過報道了解到了老英雄的事跡,並自發組織募捐,幫助老人償還了一部分債務。後來,老人的孩子們通過工作,將剩餘的債務全部還清。

結語

盧文煥老人有過光輝的過往,卻從不居功自傲,而是默默無言地度過了自己平凡卻偉大的一生。

最艱苦的時候,他依然堅守原則,教導孩子正直誠實。老英雄不慕名利的精神值得每個人敬佩和學習,但同時,真正的英雄也永遠不該被人們遺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6e301e24761f43b6b3310e6c136e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