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疊紀:恐龍出現之時

2019-09-12     中國數字科技館

三疊紀晚期的遐想圖(來源:wikipedia)

三疊紀距今約2.4億年,位於二疊紀之後,侏羅紀之前。這個持續了約5200萬年的時代,也是中生代的第一個紀。三疊紀的開始,是以一次滅絕事件為標誌的。滅絕事件後,地球上的動物可以被分為三類:從二疊紀遺留下來的;短暫出現了繁榮、後來又消失了的;以及新出現的、在之後的中生代位於支配地位的。而這第三種動物,就包括我們的主角——恐龍。

要知道,恐龍並不是憑空出現的,在可以被定義為恐龍之前,它們的祖先叫做主龍類。三疊紀開始的那次大滅絕,讓地球上超過90%的生物都死亡了。就這樣,由於競爭對手變少,主龍數量上升,並得以分化成各種類型的動物。三疊紀中到晚期,由主龍類演化出來的恐龍出現來,其中包括始盜龍、艾雷拉龍、尼亞薩龍等。但需要牢記的是,恐龍演化的過程是十分漫長的,它們形態上的改變花費了數千年的時間。

作為三疊紀很具代表性的恐龍,始盜龍被認為是最原始的恐龍之一。為什麼呢?從始盜龍的化石來看,它們缺乏了後期恐龍的一些專有特徵,而且缺乏掠食性動物的特徵,所以,我們認為始盜龍是最早的恐龍。它們的身體較小,成年後體長約1米,重量約10公斤,若與現在的人類相比,始盜龍約及成年男性的大腿處高度。但小歸小,它們可不是吃素的。遠古生物學家們發現始盜龍的牙齒呈鋸齒狀,這是它們作為肉食性恐龍的證據。但不像其他的後期肉食性恐龍,始盜龍的下頜似乎不能咬緊大型獵物,因此遠古生物學家推測,它們應該是以小型動物為食。不過,始盜龍還擁有一些草食性的牙齒,這說明它們可能既吃葷又吃素,是雜食性的。

艾雷拉龍也是早期恐龍之一,生存於三疊紀的中晚期,與始盜龍等一同生存在三疊紀的南美洲森林。同樣地,它們也幾乎沒有後期恐龍的大部分特徵。艾雷拉龍有著長長的尾巴和小巧的頭,身體很輕盈,據它們的牙齒化石推測,艾雷拉龍也是以小型動物為食的肉食性恐龍。其實,在古生物學中,鑑定一個生物的年代是很困難的,因為僅從外型上看,艾雷拉龍不僅有後期恐龍的特徵,也有很多非恐龍的特徵。所以,是否將它們也歸進恐龍,就引起過不小的爭議,而這也讓艾雷拉龍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此外,其他的早期恐龍還有食肉恐龍如腔骨龍、欽迪龍、里奧哈龍,食草恐龍如板龍、槽齒龍等等,它們大多生活在三疊紀的晚期。在炎熱乾燥的三疊紀,恐龍也並不寂寞,與它們一起生活的,還有會飛的翼龍、早期龜類、原始的哺乳動物等。不過,三疊紀的恐龍普遍體型偏小,所以還不足以成為很厲害的動物。但是我們前面提到了,生物演化是十分漫長的過程,此時的這些小傢伙還一定想不到,在千萬年以後的侏羅紀,恐龍家族就會壯大起來,並開始稱霸世界了。

參考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9%E5%8F%A0%E7%BA%AA

http://scienceviews.com/dinosaurs/triassic.htm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9%E7%96%8A%E7%B4%80%EF%BC%8D%E4%BE%8F%E7%BE%85%E7%B4%80%E6%BB%85%E7%B5%95%E4%BA%8B%E4%BB%B6

作者:董依明

審稿:邢立達,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教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6HGIm0BJleJMoPM0v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