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4000存款43萬,我在小紅書做攢錢博主

2023-07-26     新榜

原標題:月薪4000存款43萬,我在小紅書做攢錢博主

從28萬攢到43萬,小紅書博主「努力攢錢的少女」用了1年又9個月。

在習慣以年薪、總包作為工資計量單位的社交平台,這樣的攢錢速度似乎不足以讓人驚訝,但搭配她在東北18線小城4000元的月薪來看,卻又顯得有些不可思議。

「啃老族?還是不吃不喝?」這可能是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

作為「努力攢錢的少女」的內容創作者,鄭麻尼(筆名)自小就對賺錢有著強烈的渴望,這一點正如她給自己取的筆名諧音「掙money」一樣乾脆直接。

全職的會計工作之外,她干過家教、伴娘等多個副業,再加上節約的消費觀念,鄭麻尼的銀行卡存款一點點變多,她的攢錢經歷也曾被公眾號約稿:《誰說月薪4000攢不了錢?我攢了30萬!》。

2021年10月,鄭麻尼在她的小紅書帳號「努力攢錢的少女」發布了第一篇攢錢筆記,分享自己的主副業情況和記帳軟體。最開始,她只把這當作單純的生活記錄分享,沒想到逐漸積累了一批志同道合攢錢人的關注,截至目前,「努力攢錢的少女」小紅書粉絲量達8.8萬。

像鄭麻尼一樣在社交平台分享攢錢心得的博主或網友不在少數。

以小紅書為例,「攢錢」相關筆記篇數超過83萬,博主粉絲量多徘徊於1萬左右,其中不少是大學生和工作沒多久的上班族,他們多以plog的形式分享自己每天的開支花銷和攢錢目標。

而在聚集了62萬成員的豆瓣「喪心病狂攢錢小組」,攢錢方式更加極致化:有人買雜糧煎餅自帶雞蛋和火腿腸,有人準備用洗潔精兌水來平替洗衣液。

相比「報復性消費」,年輕人的「報復性攢錢」仿佛來得更快。這是否將成為內容賽道的新機會?攢錢博主掙到錢嗎?我們跟他們聊了聊。

每天記錄流水帳,誰在創作攢錢筆記?

月薪+存款+開支+銀行卡餘額……這些按天記錄的「養成系」帳目明細,是小紅書攢錢筆記的幾個常見元素。在顯眼的標題或者封面圖位置,這些信息出現得更加簡潔明了。

《月薪4k已攢43萬》《02大三 | 已存24w》……

「了解營銷學都知道,這種低收入和高存款的數字對比很抓人眼球」,鄭麻尼點明其中原理。

與其他內容類型相比,攢錢博主的創作形式更為輕巧,他們不一定要拍出精緻動人的美照,也不需要設計卡點流暢的視頻,生活氣息濃厚的「花錢流水帳」就是網友關注的動力。

作為金牛座女生,鄭麻尼用「極度認真」形容自己的性格。對於每日開支金額的記錄,她會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而設置存款目標時候,她會強迫症般地逼迫自己湊整,比如從6萬8千元湊到7萬元整。在她看來,建立可實現的目標會幫助自己達成攢錢心愿。

細碎而日常的帳目記錄之外,鄭麻尼還在小紅書筆記中分享自己對於消費的看法,比如怎樣做到「該省省,該花花」,自己如何界定花錢和省錢的範圍,這些引起網友討論的話題往往會帶動內容熱度。截至發稿前,她的小紅書帳號單篇筆記最高點贊量為1.3萬,分享自己對於儲蓄的看法。

常有網友在評論區主動分享自己的攢錢進度

但同時,鄭麻尼也收到一些質疑的聲音。有人認為她沒有將主業之外的副業收入放進標題,可能會誤導別人;也有人覺得她不用在外租房,攢錢難度本就低於普通人。

面對質疑,鄭麻尼專門整理了兩期問題回答置頂在小紅書首頁。她發現,很多人會把攢不下錢的原因歸結於副業、租房等外部因素,而不是思考自己的消費觀。

新榜旗下小紅書數據工具新紅顯示,鄭麻尼的帳號「努力攢錢的少女」粉絲量中女性占比達到97.90%,25-34歲粉絲群體數量最多,達到60.70%。換言之,工作10年內的年輕女性在攢錢話題上投以較高的關注。

攢錢博主們不只記錄每天日常開支,也重視分享自己低物慾的生活態度。

2022年8月,工作四年的村村開始更新自己的小紅書帳號「十個村的希望在攢錢」。起初,她和大多數攢錢博主一樣記錄每日開支,還發起過「6000元從9月花到過年」的挑戰。後來,她的內容更聚焦於討論如何過低物慾的生活。

而在大學剛畢業時,村村並不是一個踐行低物慾生活態度的攢錢人,「當時幾乎每月工資都會花光,去買新衣服或者去餐廳吃飯。隨著買房產生的還貸壓力,以及消費觀慢慢成熟,才過渡到現在的狀態」。

在村村發布的2022年消費復盤筆記中,她提到自己與丈夫全年以吃公司食堂和在家做飯為主,娛樂活動以爬山、騎行和參觀博物館為主,鮮少產生消費。

內容風格上,村村逐漸向知識化靠攏。除了每天的低消費日常、每月的消費復盤,她也開始分享生活技巧跟旅行攻略,封面圖設計也更偏向極簡風。在她看來,攢錢和低物慾都是生活的一部分,由此可以延展出更多選題方向。截至目前,她的小紅書帳號「十個村的希望在攢錢」粉絲量達到1.8萬。

會花也會賺,攢錢博主的商業化之路

「騎自行車去酒吧,該省省該花花。」

這是村村寫在小紅書主頁的個人介紹,她認為攢錢並不意味著完全不消費的極致摳門主義,關鍵在於把錢花在刀刃上。

前幾個月,她和丈夫一起去新疆旅遊,這也是她今年上半年最大的一筆支出,「平時2塊錢的礦泉水我可能不會買,但出去旅遊我會捨得花錢嘗試當地特色美食或者參觀景點」。

同為攢錢博主,鄭麻尼和村村都有著相似的消費習慣,比如她們都注重旅遊類的體驗型消費;需要的東西往往都在第一時間直接購買;很少參與618、雙11這類電商大促,避免囤積大量非必需品以及浪費時間周旋於比價。

攢錢博主也是普通人,偶爾也會有想要衝動消費的時刻。正視自己的消費慾望,是他們經常分享的內容主題。

「把想買的東西加購物車,然後關掉手機干別的事,等過兩天再打開購物車你會發現一點衝動消費的念頭都沒有了」,鄭麻尼分享道。

攢錢不只是一味地節流省錢,開源掙錢同樣重要。

村村聊起自己做攢錢博主的契機,便是看到朋友僅有400個粉絲的小紅書帳號就能接到商家的推廣邀請。雖然收入不多,但她覺得這是一個有挖掘潛力的副業。另外,她還希望藉助公開記錄攢錢的「外在監督」,不斷優化自己的消費習慣。

和大多數博主的商業變現流程相似,往往等到內容成熟後,博主們才會開始嘗試商單合作。正因如此,村村運營小紅書帳號的前8個月里,很少出現商業化的廣告內容,「雖然一直都有廣告找上門,但前期能夠接到的廣告質量一般,我不想違心推薦我不喜歡的內容。後續隨著粉絲量的增長,可選擇性就大了許多,至少要有所篩選的恰飯」。

直到今年4月,村村的小紅書帳號內容和粉絲群體逐步趨於穩定,她才開始將商單數量增加至每月3-4條,合作內容多集中在平台優惠活動推廣方面,與她精打細算的攢錢博主人設比較貼合,粉絲接受度也較高。

鄭麻尼認為,小紅書的種草屬性決定其會引導用戶消費種草內容,「雖然我是攢錢博主,但經常被網友問我的衣服、包包、手機殼這些同款連結」。

也因此,除了攢錢內容,鄭麻尼也會在筆記中穿插分享自己的愛用好物。她表示,這是預留廣告位的一種形式。新紅數據顯示,鄭麻尼在小紅書蒲公英平台的單條商單報價為4500元,每月商單數量雖然有所浮動,但超過她之前做家教的副業收入,這也成為她存款的部分來源。

同時,她也會嚴格篩選合作品牌,很少接基金投資類的推廣,「基金產品風險性大,可能賺得多也會虧得多,攢錢本來就不容易了,一下子虧掉太心痛了」。

「成年人的安全感來自銀行卡餘額」

近幾年來,攢錢已經取代超前消費成為一種新時尚。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2022年的數據,面對未來,更多人傾向於把更多的錢拿來儲蓄,減少在投資上的投入。2022年第二季度,58.3%的人傾向於更多儲蓄,同比增長了8.9個百分點。

準備一筆「Fuck you money」,讓成年人在必要時能夠有底氣轉頭離開。成年人之間的攀比也從誰有更多大牌包、名牌表,逐漸變成比誰花的錢更少,攢的錢更多。

不過,即便攢錢趨勢蔚然成風,但在整個內容賽道仍屬於小眾垂類,這一點從頭部博主粉絲量可見一斑。

從內容類型來看,攢錢屬於金融理財類的一個分支。新紅數據顯示,在粉絲量前500的金融理財類小紅書博主中,粉絲量50萬以上的僅為8位,其中大多數都是財經科普類博主。如果細分到攢錢垂類,粉絲量10萬以上已經可以算作頭部博主。

相比同等10萬粉絲量級的美妝穿搭等消費種草垂類,攢錢博主的商業價值也不占上風。新紅數據顯示,美妝穿搭博主的圖文報價多為1萬元,而攢錢博主的圖文報價則徘徊於5000元左右。

鄭麻尼認為,攢錢的本質是對抗消費慾望,很多人可能只是收藏筆記,不一定會付諸實踐,而在克制消費欲的攢錢過程,也是缺少「爽感」的苦行僧之旅……種種元素疊加之後,導致粉絲量百萬以上的攢錢博主中難以出現。

雖然賽道偏小眾且存在發展天花板,但鄭麻尼卻觀察到近兩年的攢錢博主數量日益增多,連一些暫不具備經濟獨立能力的大學生博主也加入其中,「2021年我剛開號的時候ID裡帶『攢錢』元素的博主都很少,現在慢慢變多了」。

當我們問及鄭麻尼未來的帳號規劃時,她表示對於粉絲量與商業價值都沒有強烈的慾望,而是更在意攢錢帶來的安全感,這也是她做攢錢博主的初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69b7ce2563d8274cd8b0bd0d0ed6f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