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悍馬」,久負盛名,以致各國紛紛引進或者仿製。美國曾經把引以為豪的悍馬送到北京展覽,結果中方沒看上,美國非常納悶,這麼好的車裝備全球60國,為何中國沒看上?
五角大樓在 1979 年提出「高度機動的多用途輪式車輛」的戰術和技術要求。英文轉錄中的縮寫看起來像HMMWV(中國簡稱「悍馬」)。
美國國防部當時提出的關鍵標準是:良好的承載能力、高越野能力和可靠的子彈防護。此外,提出右翼上部進氣口、間隙超過 40 厘米以及克服深度為 80 厘米的能力等提出了非常具體的要求。
悍馬由美國GM公司生產。在三代悍馬(從 1984 年生產到現在)近四十年的歷史中,它已由最初計劃在柏油城市街道的舒適條件下進行警察和巡邏行動,變成了能夠在全球參加各種複雜行動的高機動越野車。悍馬一次成功取代了幾種類型的軍用車輛,同時成為世界上最常見的軍用車輛,世界六十個國家的軍隊裝備了悍馬,你說這車牛不牛?
悍馬起源於80年代初,即使在今天,新車也獲得了可識別的外觀,四門鋁製車身,縮短的貨運平台,液壓機械變速箱和130馬力的底特律柴油發動機。
1983 年 1 月,美國汽車綜合公司與五角大樓簽署了一份價值 2 億美元的驚人合同,要求其在五年內向美國陸軍提供五萬五千輛悍馬。在1985期間,大約11500輛汽車從公司的裝配線上下線,立即被送往美國陸軍,海軍,國民警衛隊和警察。這麼多單位有需求導致悍馬車型的擴展到二十個版本。所有改裝都配備了 6.2 升底特律柴油 V8 發動機。
悍馬的基本版本有效載荷為998公斤,整備質量為2.3噸。值得注意的是,生產了近三萬輛的悍馬不僅能夠取代軍用 SUV M151,還能夠取代騾子M274,伽馬山羊M561和皮卡車M880等軍用車輛。
然而,首先是海灣戰爭(1990-1991年)和索馬利亞摩加迪沙的遊騎兵日,表明悍馬無法為人員提供最低限度的保護,特別是在城市戰鬥中。這就導致第二代悍馬M1114的誕生。二代悍馬 4.5 噸,配備 190 馬力、6.5 升渦輪柴油發動機,使其能夠以 125 公里/小時的最高速度移動,獲得了許多驚人的進步。但是很快又發現了問題,在2003年美國第二次入侵伊拉剋期間,M1114的額外裝甲給美國陸軍帶來了大量嚴重問題。車身太重導致動力災難性地下降,重心從塔後向上移動導致頻繁翻車,車門失去了快速打開的能力,導致67名美國軍人因爆炸而死亡。
在 2021 年塔利班發動的攻勢中,當時美軍從阿富汗屈辱地開始逃亡,,大量第二代裝甲悍馬被摧毀並作為戰利品。
2006 年,美國軍方推出了新的第三代 悍巴M-1165 汽車,它成為 M-1151 和 M-1152 版本的基本平台,隨後進行了不止一次的現代化改造,旨在提高汽車的保護水平。
然而,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獲得的悲慘經歷使五角大樓充分意識到有問題的悍馬,無法用於高強度衝突。這就是為什麼美國軍工聯合體一直在研製新型號替代悍馬的原因。
最後,在2007年,美國海軍陸戰隊提出可以用MRAP車輛取代悍馬。八年後,奧什科什公司贏得了向美國陸軍供應L-ATV車輛的招標,計劃作為悍馬的全面替代品。美軍首批L-ATV裝甲車成為悍馬終結者!
悍馬在中國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1988年美國把悍馬帶到北京舉行的武器展上,讓美國人感到困惑,當時的M998悍巴根本沒有給中方留下深刻印象。然而,後來證明,因為幾年後一家中國私營公司購買了一批悍馬 H1(悍馬的民用版本)。這些汽車被拆卸並仔細研究。
這項研究的結果是2003年展示了中國版的軍用SUV「東風EQ2050」,第一代的東風猛士很像美系悍馬H1,第二代東風猛士就開始融入了中國元素,直到第三代猛士才徹底改頭換面。全新的猛士6.5T柴油動力+四驅,性能強大。「悍馬」不能不愛,只是要為我所掌握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