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接大寶放學,路上看到一個穿他們學校校服的孩子騎車從我們身邊走過。
我順口問大寶:「你能分辨出這是幾年級的同學嗎?」
大寶瞄了一眼,回答說:「九年級。」
我好奇:「你怎麼這麼篤定?認識他?」
大寶搖搖頭,說:「您看,已經放學了,他依舊滿眼疲憊、雙目無光、無精打采、垂頭喪氣,除了是還有兩個月就要中招考試的9年級師兄外,不會有第二選擇了!」
我回頭瞄了瞄大寶,他的回答,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現在馬上面臨中考、高考的孩子,真的是太累了!其實,現在的孩子們,大多都太累了。
眼瞅著出現抑鬱、自殺事件的孩子越來越多,尚且稚嫩的孩子們,留下老氣橫秋的遺言,無視父母恩情,毅然決然的走向不歸路,作為父母真的心痛不已。
是孩子們越來越脆弱,還是我們的教育體系出了問題?是什麼樣的原因和理由,讓孩子們可以不畏死,卻怕生?又是什麼樣的學習環境或習慣,讓孩子們對學習、對生活厭倦至死?
其實,孩子不願意學習、不熱愛生活是有原因的:
比如父母的放任不管,任其瀟洒;亂管瞎管,種瓜得豆;嘮叨數落,肆意打罵;代替包辦,製造「機器」……父母若採取如此種種不明智的做法,只會使孩子越來越厭學,也越來越無助、孤單。
但是,所有的表現僅僅是表現,而明智的父母知道找出表現背後原因的重要性。
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沒有找到孩子最擅長的方面?是沒有科學用腦?是父母阻礙了孩子的「玩中學」的天性?是孩子沒有意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後的原因,才可能幫助孩子走出厭學的陰影。
對於孩子來講,想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要保持快樂的心境。
而保持快樂的心境,給孩子足夠的自由,尤其是選擇權很重要。另外孩子的交友圈也同樣重要,如果是孩子在朋友選擇上出了問題,後果同樣非常嚴重。
還有,父母要告訴孩子,任何困難都有一線轉機,別灰心喪氣,便能幫助孩子掌握使自己變得快樂的重要本領。
其次,習慣培養是終其一生的教育。
養成教育,是父母要做的一輩子的教育。
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為習慣,素質教育更加體現在人的細小的行為上。大量的事實證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開始。
第三,習慣養成並非一蹴而就的。
習慣是個大問題,是大智慧。
良好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則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
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習慣養成中發揮主人作用。
第四,通過習慣培養鑄造品格。
人的品質,決定了人的發展方向。
而習慣與人格相輔相成。習慣影響人格,人格更會影響習慣。正派、誠實、責任心、愛心、合作精神、講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過習慣培養來鑄造。
家庭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第五,良好的習慣造就孩子的情商和智商。
情商水平的高低對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有著重大的影響作用,有時其作用甚至要超過智力水平。
遺傳因素和營養因素都會影響人的智商和情商,更重要的則是後天的環境與培養。從孩子出生開始,家長就可以根據不同階段孩子智力、情感發展的需求,抓住孩子的關鍵期進行培養。
一個人是否具有較高的情商,和童年時期的教育培養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培養情商應該從小就開始,培養良好的習慣,更應該從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