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在品普洱茶的時候,經常會聽到一些專業性的說詞,如"水路細膩","水性活","水味明顯"等,聽起來雲里霧裡。關於普洱茶,有4個帶"水"的專業名詞,分別是什麼呢?下面生茶張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1、水性:普洱茶的水性是指普洱茶湯進入口腔所引起的各種口感,除了味道外,其他感受都可以歸入水性一類。
普洱茶的水性可以分為滑、化、活、砂、厚、薄、利七種,其中滑、化、活、砂、厚是普洱茶好茶的特點,而薄和利則是普洱茶次品的特點。
滑是指普洱茶入口順滑,茶性柔和;化是指入口即化,是陳年普洱茶的重要特徵,也是普洱茶水性的最高境界。
活是指茶湯給予舌頭一種活潑的口感,它是優質普洱茶的標準之一。
砂可以說是普洱熟茶獨有的水性特點。優質的普洱熟茶茶湯進入口中,口腔內會有一種砂質的感受,如同喝了一碗紅豆湯,留在口中那種濃濃的砂滑感。
厚是指普洱茶的醇厚口感,它與茶湯的濃淡沒有直接關係。
薄和利都是普洱茶次品所表現出來的口感。水性薄與水性厚剛好相反,水性薄的茶湯喝到口中缺少厚重感,湯質輕而淡。
2、水路:水路是水性的一個方面,指飲茶過程中茶湯流過口腔和喉嚨的感覺。換言之,就是咽下茶湯的過程對整個相關的吞咽通道造成的感覺。
不過,這只是個民間用語,並沒有標準的官方說法。但在茶葉審評中會用到水路的細、粗來表述。
如果一款普洱茶的水路較細,那麼可以反映出茶葉的嫩度很好,內質豐富,浸出物含量高;製作工藝精湛,不僅到位而且不太過,喝起來順暢不刮喉。
若水路較粗,說明原料內質寡薄,木質纖維含量高,其水溶浸出物含量也同樣寡薄,表現在口感上則是一種干、糙、燥、刺的感覺,滋味持久度差,韻味寡淡。
只有粗與細才能簡明的形容水路,例如觸摸嬰兒的皮膚和成人的皮膚對比,一個是非常細膩,一個是略顯粗糙。
喝豆漿和鮮榨果汁時,是不是感覺豆漿是非常細膩的,鮮榨果汁通過喉嚨時有點脹,這種簡單而直接的觸感就是水路。就茶湯來說,通過喉嚨時很順暢的水路就細,有阻礙或刮喉的水路就比較粗。
3、水線:指注水方式。注水方式常見的有四種:高沖、高吊、低沖、低吊。注水點還分螺旋形注水、環圈注水、單邊定點注水、正中定點注水等。
有些茶因其本身內涵物質豐富,咖啡鹼含量高,湯質厚重感強。所以,沖泡時要求沿杯壁,定點注水,避免擊打茶葉,而且出湯時避免出湯過急。
這樣做的目的是,一方面是為了獲得稠厚的湯感,另一方面是避免咖啡鹼過度析出,使得茶湯過於苦澀。
普洱茶有著"香靠沖,湯靠吊"的說法,意思是希望茶湯高香,需要快速高沖,希望茶湯綿柔,就要定點注水。普洱熟茶的水線要柔緩(低吊,定點注水),生茶的水線要多變,香氣滋味更豐富。
4、水味:指茶湯滋味淡薄,茶味少,水味多的一種口感。新茶易出現水味。喝茶最後階段容易出現水味。
茶葉經過多次沖泡之後,會出現"尾水甜"的現象,其實這個時候已經開始出現水味了,這種甜是有區別於茶葉本身的甘甜,喝到的是水的甘甜。
其實普洱茶出現水味是很多新入門的普洱茶茶友不能避免的,然而在茶界,出現水味還暗指勸茶客離場,所以說經常會聽到前輩們告知,沖泡的每一道茶湯,沖泡師自己必須要喝上一口,這樣做是有深意的。
然而導致普洱茶出現水味的因素是比較多的,在眾多的因素中,水質的要求就成為了重中之重。
當然,普洱茶出現水味的因素是比較多的,水質只是普洱茶出現水味的因素之一,比如水溫不夠,內含物質不能被激發,也會造成普洱茶出現水味。
普洱茶出現水味的原因,其實還與醒茶有一定的關係,我們不能因為普洱茶有水味就判定這款茶不好,在沖泡正常的情況下,出現水味應該及時進行茶葉的更換。
生茶張每日分享普洱茶文乾貨,歡迎愛茶的您留言交流,有問必答!
了解更多精彩普洱古樹茶知識,快來關注生茶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