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戰片,中國人最愛的類型之一。
波雲詭譎的時代,暗流涌動;
是敵是友,難分難解。
電視劇領域,諜戰作品一直源源不斷,佳作不少。
但在大銀幕上,稍微讓人留下印象的,近的有《懸崖之上》,遠的有14年前的《風聲》。
今年,《無名》殺入春節檔。
主創對自己片子有信心的同時,還藏著一個野心:
為國產諜戰大片正名的野心。
二刷《無名》之後,毫不誇張地說,它是近十年我認為最好的諜戰片,沒有之一。
1
諜戰,每一個時代下的特定產物。
《無名》挑選的時間背景,更加複雜、黑暗。
故事主要發生在1937年-1945年的上海。
那個時期的上海,被稱作「孤島時代」。
雖然被日軍占領,但因為是租界的關係,各方勢力都把上海視為最重要的情報中心。
1938,1941,1944,1945。
這是電影里出現的重要時間節點。
但熟悉導演程耳的觀眾會知道,他是不會老老實實按照正常時間線去拍的。
幾段相互關聯的故事情節,被打亂重組。
你以為是開頭,實際是結束。
你以為是結局,實際才剛開始。
為什麼這麼做,程耳提到一個點,是希望觀眾有參與感。
打亂的時間線,迷宮一樣的細節,都像是一塊塊拼圖。
觀眾需要將這些拼圖一一拼湊,去還原整張拼圖的全貌。
這在今年的春節檔里,是獨一份的敘事風格。
很多台詞重複出現,這不是劇組的偷懶注水,而是導演有意為之,要你自己去悟。
舉一個例子:
梁朝偉飾演的何先生,在片中有兩段審問犯人的情節。
兩次開場都說了自己的親身經歷。
但對應的人完全不一樣。
第一次是我們看不到他面對的誰,但非常明顯,我們能感受到何先生的遊刃有餘。
何先生完全掌握著談話的節奏,笑起來如沐春風。
因為他知道,對方沒有拒絕自己的資本。
第二次,開場何先生照舊說起自己的親生經歷,但話沒說完就被對方打斷。
這一次,何先生hold不住場面,為什麼?
因為他面對的是江小姐。
一個早就看透了生死的傳奇女子。
這樣的差別,作為上帝視角的我們,感受到的是別樣的快感。
2
說完故事,我們再說一說角色。
故事再好,也離不開表演。
比如何先生。
想不出來這個角色除了梁朝偉還有誰更適合。
禮帽、領帶、西裝三件套加身,屬於那個時代的優雅無以言表。
《無間道》想必大家都看過。
所以,對於梁朝偉此次飾演的角色的最終歸屬,多少是有點心理預期的。
但,梁朝偉用他行為流水又不動聲色的表演,讓我在看的過程反覆糾結他到底是正是邪。
不過,導演還是照顧心細的觀眾,用一個細節變相提前揭曉他的身份。
何先生和日軍的第一頓飯。
日軍讓何先生多吃點,何先生一句台詞:自己還不習慣。
就這一句對白,讓我徹底看清了何先生的真實身份。
身份揭曉之後,何先生有了全片唯一一場情緒外放的戲:
和闊別五年的妻子陳小姐(周迅 飾)激動重逢。
梁朝偉往周迅脖子深深呼一口氣,周迅閉著眼睛,連眼睫毛的顫動都那麼到位。
你完全能感覺到這就是一對相愛多年卻無法見面的夫妻最後的訣別。
難怪導演程耳會如此評價周迅:
每個毛孔都會演戲。
就這一場戲,周迅的諜戰代表作,除了顧曉夢,從此要多一個陳小姐。
本以為,梁朝偉才是謎底。
但程耳又一次不按套路出牌,把最後一個線索留給了王一博飾演的葉先生。
可以說,這角色不到最後一秒我都猜不到他的身份。
導演精心準備的這個角色,幾乎騙過了所有人。
剛開始,他好像只是一個麻木的特工。
每天的工作日常:吃飯,喝酒,追捕,審訊,打人,殺人……
大多數情況下,他都是毫無表情,宛如行屍走肉。
唯獨遠觀未婚妻時,他的眼裡才有了憐憫有了愛。
但未婚妻跟他立場不同,跟他決裂。
他第一次表現出情緒崩潰。
未婚妻被同事凌辱而死之後,葉先生似乎整個人都變了。
他行事更加凌厲,也更加不擇手段。
甚至為了上位,他與何先生有了一場堪稱今年最狠最有痛感的打戲。
這是整部電影最慘烈的一場動作戲。
這是一場不是你死就是我忘的困獸斗。
精明的導演,為這場戲埋下了很多細節和設計。
第一遍看的時候,說實話我只感受到拳拳到肉的痛,無暇顧及導演的巧思。
第二遍看才發現,原來伏筆就藏在眼皮底下。
就說一個鏡頭:
一向動作快狠準的葉先生,這一戳,為何剛好就戳在了何先生的喉嚨旁?
再看何先生的表情。
似乎寫著:這和說好的劇本不一樣啊。
如果你留意到這個細節,更是會對片尾的終極反轉拍案叫絕。
動作戲是諜戰片的必備元素,普通人看個爽,影迷看門道。
《無名》的這場動作戲,絕對可以載入諜戰片的史冊上。
3
程耳眼光還是老辣,每個配角的特質都被他抓得太牢。
無論戲份的多少,看完電影,你很難忽略他們。
《無名》的台詞,大多值得反覆咂摸。
有些角色的台詞,仿佛和他的命運相互呼應。
開場第一個登場的角色,黃磊飾演的張先生。
他背叛了革命。
何先生問他是什麼原因,他扯了很多很虛的理由,過了一會,他才說:
「我是一個軟弱的人,不適應這個巨變的時代。」
這句話,張先生說了兩次。
但兩次的背景是不一樣的。
第一次,是他已經做好了決定,對著他的拍檔陳小姐說的。
第二次,是他決定「棄暗投明」,對著何先生說的。
一句台詞,就凸顯出張先生的軟弱。
大鵬作為全片最大的一個「官」,被日方稱為「可怕的高層」。
他飾演的唐先生戲份不多,但五人吃飯那場戲,盡顯這個角色的狡猾。
飯桌上,葉、何、王三人互相猜忌。
只有唐先生知道他們所有人的真實身份,但他就是不點破。
後來飯桌只剩他和日軍兩人時,他說了一句「必要的時候,我要讓他知道我知道(大意)」
說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鏡頭。
在一次和日本談判的會議上,唐先生所站的位置,剛好處於身後牆上掛著的兩面國旗的中間。
觀眾光從這個鏡頭就能知道,大鵬角色的為人:
見風使舵、搖擺不定、精緻利己。
這個角色最後的結局,被日軍一語成讖:騎牆派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類似這樣富含信息量,意味深長的鏡頭,《無名》還有很多。
比如江疏影的角色。
冷艷、薄情,自以為是,在紅塵中追風趕月貪慕虛榮卻動了真情。
草叢裡的那一襲紅裙,像一朵快要凋零的玫瑰。
出場最短的張婧儀,幾個鏡頭就能讓人感受到她的真和鈍。
笨拙地賣弄自己的風情,去踐行心中堅守的正義。
王傳君飾演的葉先生同事,平時看著不過是個得過且過的打工人,卻用最慘烈的方式背叛了葉先生。
電影里的這些角色,大多沒有姓名。
他們不是指代幾個人,而是指代一群人。
好人壞人、正邪難分。
我們跟隨著他們的視角,去審視那一段風雲變幻的歷史。
這也是電影《無名》的真正魅力。
END
諜戰片發展至今,已經有點停滯不前。
是時候要有一部作品,打破這個壁壘,向諜戰片2.0的層面邁進。
《無名》這樣風格的諜戰片,拓寬了諜戰片的邊界。
探索出了更多諜戰片的可能性。
觀眾審美門檻一定是逐步提高的。
觀眾不會一直停留在只喜歡無腦宣洩的作品上。
你給觀眾審美的享受,是對觀眾的尊重。
觀眾感受到尊重,自然也會對你的作品給與正向反饋。
這麼看,《無名》值得在諜戰片史上留下姓名。
而它也一定會留下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