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縣:建立人才工作站,構築鄉村振興人才高地

2023-08-29   延安發布

原標題:志丹縣:建立人才工作站,構築鄉村振興人才高地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近年來,志丹縣牢固樹立「抓發展就是抓人才,抓人才就是抓發展」的思想理念,對標鄉村振興戰略目標要求,在聚集人才上做文章,服務人才上出實招,建立了鎮(街)人才工作站,推廣鄉村人才振興「1357」發展模式,探索開闢了一條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的發展路徑,為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撐。

建立1個工作站,構建人才工作「新載體」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志丹縣進一步抓實鄉鎮一級人才工作,推動「人才之家」向基層延伸,暢通人才服務的「最後一公里」,通過試點推廣的形式,在7個鎮1個街道1個社區服務中心建立人才工作站,全面構建起「縣-部門-鎮(街)」三級聯動平台。工作站以培育壯大農業產業為工作目標,聚焦重點產業和特色產業發展,通過推行鄉村人才振興「1357」模式,積極引導優秀人才向基層聚集,為各類人才幹事創業搭建平台、創造條件、提供服務。成立了以鎮(街)黨委書記為組長的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工作站設站長(由副書記兼任)1名、專干1名,通過定期召開黨政聯席會議專題研究人才相關工作,形成了黨委書記親自抓、黨委委員具體抓、各黨組織協同抓的工作格局。

聚集3類人才,鍛造鄉村振興「主力軍」

圍繞志丹農業產業發展特點和工作實際,工作站以聚集緊缺人才、返鄉創業人才、鄉土人才3類人才隊伍為抓手,圍繞急需緊缺,引進專業人才。針對蘋果種植、湖羊養殖、小雜糧種植等產業發展中的技術難點,各工作站共外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延安大學、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市果業局、農廣校、農科所,甘肅省靜寧縣、莊浪縣,延安市洛川縣、宜川縣等29名教授、專家、技術員擔任技術顧問,定期開展技術指導。圍繞創新創業,吸納返鄉人才。定期組織在外人才召開返鄉創業座談會,積極宣傳創業政策,鼓勵各行業優秀人才返鄉創業。截至目前,全縣各鎮(街)共吸納150餘名在外優秀人才返鄉創業,開辦家庭農場、合作社、農產品加工廠等,為鄉村發展注入活力和生機。圍繞持續發展,用好鄉土人才。對標《志丹縣各領域人才入庫評價標準》,全面梳理排查轄區內人才資源,建立鄉村振興人才資料庫,入庫「土專家」「田秀才」304人。同時,充分發揮鄉村能人熟悉家鄉人文環境和資源稟賦這一優勢,分類組建成立蘋果種植、畜牧養殖、農產品銷售、電商、矛盾化解等鄉土人才服務隊47支,為農民提供培訓指導、幫扶培養等服務。

提供5項服務,激發乾事創業「源動力」

結合人才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工作站以提供創業指導、技能培訓、政策諮詢、資金扶持、產品銷售5項服務為主要工作內容,為各類人才幹事創業搭建平台、解決困難、提供服務。開展創業指導,精準培育新苗。向有創業需求的人才提供各類資源信息,幫助解決在創業時遇到的用地性質核查、設施建設、矛盾糾紛等問題。建立「人才幫扶+」機制,採取一對一幫扶的形式,指定一名引進人才或鄉土人才為導師,簽訂培養「軍令狀」,定向培育「新苗」。開展技能培訓,促進能力提升。要求各黨委將人才培訓納入幹部教育培訓年度計劃中,配套打造果樹種植、湖羊養殖、大棚蔬菜種植、電商孵化中心等技能培訓基地21個,定期組織各類人才在現場、課堂、線上開展種養殖技術培訓和電商銷售等技能培訓,促進各類一線人才能力不斷提升。開展政策諮詢,提供高效服務。充分發揮人才工作站定點服務功能,變「被動審批」為「主動服務」,協調對接人才在用地審批、證照申辦、資金補助等方面的需求,縮減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同時將涉及鄉鎮人才引進、使用、培養、支持等的相關政策進行全面整理彙編,制定《人才政策一本通》,實現政策「一口出」,讓人才「一單清」、一目了然。開展金融扶持,強化資金保障。各鎮(街)每年為工作站列支20萬元作為人才工作的專項資金,用於表彰獎勵成績突出的人才,向創辦微小企業、領辦合作經濟組織、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人才提供基礎設施、配套設施保障等。將農業銀行、信用聯社等金融機構的信貸支持與村級互助資金、專業合作社優惠政策、保險優惠政策聯合使用,建立一整套「貸-息-稅-險」金融扶持體系,讓各類人才充分享受貸款、貼息、低稅率和保險政策。開展產品銷售,拓寬增收渠道。依託電商孵化中心,在每個鎮(街)建設2-4個電子商務物流公共服務站,協調打通生產、銷售、運輸等各環節,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線下銷售體系。配備鎮級總銷員和村組銷售聯絡員,負責聯絡銷售渠道、分享銷售信息、設立集中收購點等工作,農產品適價收成率達到80%以上。通過電商直播+農產品上行的銷售新模式,各農產品綜合網絡銷售率達到50%以上,銷售額平均增長28%。

建強7類產業,實現融合發展「新業態」

人才緊跟產業走,產業依靠人才興。人才工作站集聚各類人才帶動城鄉間市場、資金、信息、技術等產業要素密切聯動、深度融合,在蘋果種植、小雜糧種植等7類產業中重點耕耘發力,實現了融合發展的「新業態」。截至目前,全縣蘋果種植領銜100畝以上種植戶達到210戶,果品年總產達到17.6萬噸,產值達10.5億元;小雜糧種植集中連片點6個,種植面積2406畝,種植畝均年增收約1000元;蔬菜種植大棚集中連片達到169座,年總產值400餘萬元,戶均年純收入6萬元以上;畜牧養殖500頭以上生豬養殖基地68個,100隻以上山(湖)羊養殖大戶303戶,50頭以上牛(驢)養殖大戶7戶,大家畜存欄達到1萬餘頭,年總產值1.9億元以上;電商銷售孵化網商103戶,開通志丹電商、抖音等線上店鋪69家,上架蘋果、杏仁、南瓜等農產品13類,年成交量2萬餘單;鄉村旅遊配套打造節點公園4個,開辦葡萄、核桃、蘋果採摘園19個,開發燒烤、露營、垂釣一體式休閒娛樂中心8個。農產品深加工配套建有3000噸農產品冷儲氣調庫1座,包裝紙箱生產廠2個,杏仁、黃芥油、粉條等生產加工企業達到40餘家。

來源:延安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