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農沒帶過兵打過仗,為何能被授予上將軍銜,且無一人反對

2022-02-24     軍武四分三十三

原標題:李克農沒帶過兵打過仗,為何能被授予上將軍銜,且無一人反對

1955年,國家舉行了授銜儀式,對55位在抗戰中做出了重大貢獻的將軍授予了上將軍銜,另外又分別在1956年和1958年又增加了兩位,分別是王建安和李聚奎。這樣,加上前面的55位,共計57位開國上將。

在這57位開國上將中,他們都是立過赫赫戰功的。但是其中有一位比較特殊,他一生中並沒有帶過兵,也沒打過仗。但是卻跟其他56位將軍一樣被授予了上將軍銜。而且當時沒有任何人有異議。

他不僅沒有帶過兵打過仗,而且在出席授銜儀式的時候,他還排在了第四位。前三位分別是蕭克、李達、張宗遜。剩下的皆在他的後面,包括赫赫有名的王震、許世友、鄧華等。

他就是特工之王——李克農。

李克農,1899年出生在安徽巢縣(今安徽巢湖市)。李克農自小家境貧寒,常常食不果腹。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中鍛鍊出了他能夠吃苦耐勞的高貴品質,也為他以後從事特工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李克農30歲時開始轉行當特工,一開始就干出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情。1929年底,顧順章叛變,李克農深夜孤身前往上海找到組織及時彙報情況。得知消息的組織緊急轉移黨的相關領導人,其中就包括周恩來、陳賡等。

後來周恩來回憶說,如果不是李克農,我黨的歷史在1929年可能就會改寫。這是李克農做特工後的立的第一次大功。挽救了黨的半壁江山。

李克農雖然沒有帶過兵,但是一直擔任著重要的角色。1931年任國家政治保衛局執行部長,後調任為紅一方面軍政治保衛局局長。在後來的長征期間,擔任紅軍工作部部長。

遵義會議時期主管會場的保衛工作。在巧渡金沙江的時候更是發揮重要的作用,他帶人化妝成國民黨軍,騙來了渡江所需的船隻,所以,巧渡金沙江,李克農算頭功。

1936年李克農單槍匹馬去會見張學良,經過三天的不懈努力,終於讓西北戰場再無戰時。緊接著又在南京、西安等地組織成立八路軍辦事處,順便還整點汽車糧油等支援陝北中央。同時為延安輸送了成千上萬的青年才俊。

李克農擔任了八路軍總部秘書長時,國民黨中統軍整天圍著八路軍總部轉,但是他們對李克農卻無可奈何。他們連李克農的影子都見不到。李克農在跟毛人鳳的較量中,幾乎處於完勝狀態。

解放戰爭時期,李克農帶領的共產黨情報人員完成對國民黨軍團的策反人數高達177萬。其中包括國民黨的高級將領傅作義、龍雲等人。以至於有人說:李克農一人勝過雄獅百萬。

韓戰中,李克農帶病主持並指揮了韓戰停戰協定。

當然李克農的功績很多,在這裡不做一一申述,就單憑以上幾點,授予上將軍銜都是理所當然的了。

雖然有著上將頭銜,但是李克農一直保持著勤儉節約的風格。尤其是在對後輩的培養上更是嚴格要求。有一次他得知孩子們是坐車來的便暴跳如雷,嚴厲訓斥不該搞特殊化,並狠狠罵道,再有下次,以後不准進家門。

1962年李克農因腦軟化在北京協和醫院逝世,終年63歲。充滿傳奇的一生就此謝幕。董必武評價李克農:畢其功勝於唐太宗前之房玄齡,秦漢之謀士李左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29a0b3f2a6a8c789cddb75ca92870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