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知遠出生在公元895年,是五代十國時期後漢的開國皇帝,在稱帝之後才改名為劉暠。在他小的時候就委任沉穩莊重,不喜歡細細。到了青少年時期,也是正值李克用和李存勖父子兩人割據太原。而劉知遠就是在李克用的樣子李嗣源的部下的一員士兵。在當時石敬瑭是李嗣源的部將,在戰鬥當中,劉知遠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兩次救得石敬瑭拖難,因此非常受到石敬瑭的愛護,並奏請將劉知遠留在了石敬瑭的帳下做了一名牙門都校。
·在後來的公元936年,劉知遠被升任為馬步軍都指揮使。在同年,石敬瑭得到劉知遠等人的謀劃,借契丹軍的力量,小妹了後唐並建立齊了後晉,病危了報答契丹的幫助,於是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並稱呼比他小11歲的耶律德光為父親,而劉知遠對他的做法就感到不同了,他覺得對契丹稱臣就行了,當人家兒子自然太過分了,稱兒子就稱兒子吧,還把最重要的地方割讓給了契丹,那無異不就是門戶大開後患無窮麼。果然自從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之後,從此中原就門戶大開了,沒有任何山險來守護中原了。不過在後來後晉建立之後,劉知遠以他的才能被封為了許州節度使、朱州節度使、河東節度使等官職,也是日趨顯貴。
·後來在石敬瑭當了七年兒皇帝之後,在公元942年去世,他的養子石重貴即位,成為了晉出帝,劉知遠也升遷到了校太師,並進位為中書令。到了公元944年,契丹國王,率兵南下,大軍直接抵進了檀州,於是便派蕃將偉王領兵進入了雁門關。而劉知遠則作為幽州道行營招討使,在忻口大破了偉王,並在各方進行征戰。劉知遠知道他在這段時期主要就是稱霸河東,成就王業,因此對於朝廷的詔命也是半推半就,一方面不服從掉錢,在作戰中逗留不前進,另一方面又在沒下令之下主動出擊攻打。以至於在後來公元947年,契丹進犯京師的時候,俘虜了後晉少帝石重貴北去,至此後晉滅亡,於是後晉的領土全為契丹所得,又將晉國改為大遼,並且大赦天下。而劉知遠則派遣王峻想契丹投降,於是野驢德光便下詔褒獎並稱他為兒子,並賜給了他一根木拐。大家可別小看這根木拐,在契丹當時的禮法來說,只有哦貴重的大臣才能得到這種賞賜。王峻在拿著木拐往回走的時候,契丹人看見之後都紛紛到路邊避讓。王峻在回來之後,對劉知遠說契丹政治混亂,一定不能攻占中原,於是便商議建立自己的國家。
·在後來的公元947年,河東的行軍司馬在三次上書奉勸劉知遠建國之後,劉知遠才答應發布文告,在太遠稱帝,並建立起了後漢政權,他在建國之後沒有更改國號而是沿用了石敬瑭的年號,接著下詔禁止契丹在境內活動,如有發現全部處死,並且慰勞保衛地方的武裝和抗遼的民眾,因此很多晉朝的舊臣都紛紛投誠歸附。
·後來在節節抗擊契丹之下,終於在公元948年進入開封並在開封建都,後來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擴張之後,後漢的領土得到進一步的擴張,依附的人也是越來越多了。而在948年,這一年,劉知遠因為長子去世而病重,最終在臨終前劉知遠明託孤大臣們將杜重威這個反覆無常的人處死之後,便駕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