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場邊觀戰的姚明。(圖片來源:東方IC)
介面新聞記者 | 石一瑛
介面新聞編輯 | 任雪松
介面新聞記者 | 石一瑛
介面新聞編輯 | 任雪松
姚明最終選擇了主動辭職。這個曾經的NBA超級巨星一度被視為中國籃球商業化轉型的一個希望。
2024年10月31日,第十屆中國籃球協會會員代表大會執行委員會在北京舉行會議,審議通過姚明辭去中國籃球協會主席職務的申請,選舉郭振明為新一任中國籃球協會主席。
從2017年2月上任,到2024年10月底提前辭職,如果僅僅從男籃女籃的成績上看,七年、兩個奧運周期,姚明未能帶領中國籃球完成職業化和奧運任務,一張難言成功的成績單似乎成為這位NBA巨星轉型失敗的註腳。不過,姚明對於推動中國籃球商業體制的變革有著特殊的意義。
姚明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擔任中國籃協主席的經歷很寶貴,有不少收穫,遺憾的則是國家隊的成績和表現沒有達到預期。之所以選擇在這個時候離開中國籃協,主要還是基於對中國籃球未來的考慮。按照章程,姚明的第二屆任期還剩兩年左右,他希望為新班子留下一個完整的奧運周期,以便他們更好地開展工作。
2017年2月,姚明上任中國籃協主席,是體育系統專業人士掌管協會、協會試水職業化浪潮下的嘗試。此後,郎平擔任中國排協副主席、劉國梁擔任中國乒協主席,均出於這一改革浪潮。
在上任籃協主席之前,姚明也是呼聲最高的中國男籃主帥候選人之一。作為中國籃球歷史上無可爭議的頭號球星,姚明始終被視為中國籃球的領軍人物。但在姚明治下的七年,中國籃球並未如願,2020東京奧運會和2024年巴黎奧運會,中國男籃均未能入圍,巴黎奧運會出征前目標領獎台的中國女籃甚至小組都沒能出線。
作為一位成功的籃球運動員,姚明經歷過高光時刻,不過,他的籃協主席生涯挑戰重重。
2019年11月劉煒退役儀式上的姚明和劉煒。
1980年9月12日出生於上海的姚明,來自一個籃球世家,父親姚志源是上海男籃的中鋒,母親方鳳娣曾擔任過中國女籃隊長。9歲的時候身高已將近1.7米的姚明,開始參加籃球訓練。1993年,姚明的身高達到1.96米,進入上海大鯊魚青年隊訓練,開始每天練10個小時、一周練6天的專業籃球訓練。1994年3月,姚明正式成為上海青年男籃的一員。
1997年姚明首登CBA聯賽賽場,最終在上海男籃奪得2001-2002賽季CBA總冠軍和2021年全運會冠軍後,姚明前往NBA參與選秀。作為身高2.26米的高中鋒,姚明被休斯頓火箭隊選中。
在姚明參加選秀的年代,得中鋒者得天下。先後用狀元秀選中了中鋒羅賓遜和大前鋒鄧肯的聖安東尼奧馬刺,在1999年、2003年和2005年三次問鼎總冠軍,而擁有另一位頂級中鋒奧尼爾的洛杉磯湖人,也在2000年-2002年完成了一次「三連冠」,奧尼爾加盟東部的邁阿密太陽後,和韋德合作率隊又拿到了2006年NBA總冠軍。
姚明在休斯頓火箭隊的NBA生涯備受關注,新秀賽季82場常規賽出賽72場,在2003年拿下了勞倫斯最佳新秀。第二個賽季中,姚明拿過西部周最佳,也在季末入選了最佳陣容第三陣容,休斯頓火箭在2003-2004賽季也重返季後賽。
但此後,連續的NBA征戰、增重和國家隊征戰,讓姚明開始出現傷病情況。從2004-2005賽季至2008-2009賽季,這五個賽季中,火箭隊有四個賽季在西部位列第五,但始終未能在季後賽中走過第一輪。姚明整個NBA職業生涯,未能帶領休斯頓火箭隊真正躋身爭冠集團。
嚴重的傷病讓姚明選擇了在2011年夏天退役離開NBA。2011年7月20日,姚明在新聞發布會上正式宣布退役,此時他還未滿31歲。
和無數榮譽一起擺到姚明面前的,是未來的選擇。
在退役之前兩年,姚明已經在2009年7月出資收購曾培養自己並征戰過多年的CBA主隊上海大鯊魚俱樂部。姚明退役後回國,自2011年開始全面運營上海大鯊魚俱樂部。
2016年3月9日,上海男籃投資人姚明將出任新成立的中職聯公司董事長兼經理。2017年2月23日,在中國籃球協會第九屆全國代表大會上,姚明當選籃協主席,同年10月,上海男籃全部股權被久事集團接手。2017年7月20日,經中國籃協提名,公司董事會表決通過任命姚明為CBA公司董事長。
籃協主席和CBA公司董事長一肩挑,姚明面對的兩大任務是中國籃球職業化和大賽戰績。
CBA的職業化,是籃管中心和中國籃協推動CBA公司成立進行「管辦分離」的初衷,由CBA公司負責聯賽的推廣與運營權,同時也由CBA公司進行聯賽的招商。姚明治下,CBA公司的招商情況要優於中超聯賽。
CBA聯賽的商業化,也吸引了眾多體育用品贊助商的關注,國產體育運動生產商李寧公司簽下了五年10億元的CBA贊助。2020年底,CBA公司開出罰單,眾多球星因在聯賽場合使用贊助商李寧的競對品牌產品而被重罰482萬元,其中郭艾倫一人被罰115萬。而郭艾倫是耐克集團旗下Jordan品牌簽約的首位亞洲球星,CBA的這條裝備使用規則,和中超聯賽、NBA等商業聯賽存在巨大差異。
CBA公司在建設聯賽品牌方面,也做了多方努力,包括曾推出「CBA2.0品牌升級計劃」,但最終未能徹底執行。賽制上,為了推動職業化,CBA試水過輪次擴充、增加季後賽席位、規範薪資制度等努力,包括2020-2021賽季開始設立「工資帽」等。
在擔任籃協主席之後,姚明進一步在推進中國籃球協會和CBA的管辦分離。即CBA公司的股份全部由20支球隊持有,負責競賽組織、聯賽品牌運營,姚明卸任CBA公司董事長後,中國籃協只是CBA聯賽的監督者。
姚明上任之後,中國男女籃的主要任務是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2020東京奧運會、2022杭州亞運會和2024年巴黎奧運會,以及2019年中國男籃主場的男籃世界盃。
在大目標之下,姚明曾在中國男籃試行過大國家隊制、紅藍國家隊模式等,希望讓更多年輕新星進入國家隊,推動新老交替。
但男籃國家隊主教練如同一場流水席:李楠、杜峰、外教喬爾傑維奇等等。然而,中國男籃上一次登陸奧運會還是2012年的倫敦。2023年的杭州亞運會,姚明因男籃成績不佳,也曾提交了辭職信。
而中國女籃在巴黎奧運會的失敗,更是成為了最後一根稻草。2020東京奧運會,中國男籃無緣,中國女籃進入了八強,中國三人女籃拿到了銅牌。而到了2024年巴黎奧運會,中國女籃首場小組賽被翻盤,最終甚至未能小組出線。進入奧運會的三人制中國男女籃,也未能複製東京的戰績,最終定格了中國籃球跌入低谷的巴黎周期。
低迷的競賽成績無疑雪上加霜,讓中國籃球初期的市場化和商業化改革陷入僵局。
不過,公正地講,在姚明任上,他致力於中國籃球職業聯賽的改革與破冰,籃協推出了與CBA的管辦分離機制,這種市場化的努力和嘗試值得肯定。此外,姚明任內也推動了中國籃球全國性青少年賽事體系的建設。
姚明任內,在青少年籃球發展領域,中國籃球大致形成了俱樂部和校園籃球賽事兩個層次的競賽體系,俱樂部層面的賽事包括U系列、籃校杯、後備人才基地賽事和CBDL中國籃球發展聯賽等;校園賽事則包括NYBO青少年籃球公開賽、從小學、初中到高中的全國性籃球聯賽以及CUBAL大學生籃球聯賽。通過CBA選秀機制,也讓不少CUBAL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球員進入職業聯賽。而國內群眾性籃球賽事也相當紅火,包括多地的村BA聚攏了大量的人氣。
姚明不是一位不扛責任的領導:2019年男籃主場慘敗,被媒體問到誰對失敗負責,姚明明確回答:「我」。去年杭州亞運會期間,面對男籃多年的成績慘澹,姚明也曾寫好了辭職信。及至巴黎奧運會兩個多月之後,姚明正式辭職,為中國籃球失敗的巴黎周期負責。
公眾曾經對姚明給予厚望:如果姚明都無法帶領中國籃球變好,那就無人可以做到。不過,姚明這七年籃協主席的任期生涯顯然充滿坎坷,成績也難言理想。姚明無疑會帶著遺憾離開,CBA商業化、市場化改革正在中途,下一步走向哪裡?中國青少年籃球普及與高水平人才選拔如何更進一步?中國籃球國際競賽成績究竟要如何提升?在姚明任內,這些都是沒有真正得到解決的問題。
無可爭議的是,中國籃球的市場化改革依然要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