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朋友剛當媽媽,和我們吐槽說「當媽太難了」!
這應該說出了大部分新手媽媽的心聲吧,在寶寶剛出生的一段時間,甚至前一兩年,都會有這樣的感覺,畢竟有句話是「養兒方知父母恩」,自己經歷過才知道其中的艱辛。
她家寶寶在月子裡就總吐奶,然後媽媽群里的媽媽們建議她每次喂奶後拍嗝,但是她發現不是經常拍不出來,就是拍完剛放下就直接嘔奶出來……
已經被娃折騰得快崩潰了!
說到吐奶和拍嗝,基本是新手媽媽階段都會遇到的問題,京媽也經常遇到新手爸媽問這類的問題。
這篇文章,京媽就來說幾個「寶寶拍嗝」讓媽媽最疑惑的問題。
你有過這樣的疑惑嗎?
我兒子小月齡時我也有過,覺得養娃就是「解謎」,在人類幼崽身上藏著很多小秘密。
他在月子裡有過一次吐奶,當時把我都嚇壞了,然後了解到需要每次喂奶後拍嗝,才開始重視起拍嗝。
但不是每次都能拍出來,有時抱起來就自己打嗝了,但有時拍二十幾分鐘也拍不出來。
其實這是正常的,並不是每次都能拍出來。
能拍出嗝來,說明寶寶胃裡有空氣,也就是吃奶的同時吃進去空氣了,然後通過打嗝的方式,幫他把吞進去的空氣排出來。
這樣寶寶就不容易吐奶或是出現腸脹氣。
但如果媽媽平時喂養方法正確、照顧的很細心,也可能讓寶寶吃奶時吞進去的空氣比較少,那拍嗝時就可能拍不出來。
你想過這個問題嗎?
這是和新生兒的胃發育還不完全有關係。
和我們成人不一樣,如下圖,新生寶寶的胃是水平狀態。
那我們就可以用一個剛買回來的礦泉水瓶,來形象的說明這種情況,無論寶寶是被抱著吃奶還是躺著吃奶,胃都是水平狀態,就像躺倒的水瓶。
當水瓶被從躺倒到豎直放置的過程,瓶中空氣就自然的到了瓶口部位。
那吃飽的寶寶被豎抱的過程也是如此,胃裡的空氣被奶液擠壓,就會達到胃的上口部,再加上豎抱時被大人的身體擠壓,很容易在被豎抱起來的瞬間,寶寶打嗝了。
這種情況,想必不少媽媽也遇到過吧~
其實和上面的情況是同一個道理。
寶寶每次吃奶時,吃進去的空氣多少不一樣,就會導致拍嗝時有時能拍出來,有時拍不出來。
但他吃完奶後,躺在那兒,可能自己會躺著玩的時候,扭動身體,再加上吃奶後胃腸要逐漸消化奶液,就可能通過活動,把空氣給頂上來,讓寶寶打嗝。
這也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不用太擔心。
這種情況是不是也遇到過。
豎抱寶寶拍嗝,聽到寶寶打嗝就放心了,於是想讓寶寶躺下,可是剛準備放下寶寶,嘩的一下,直接嘔奶出來了。
這種情況,其實就是寶寶吐奶。
可能是寶寶吃的過飽,胃裡的奶液過多,在放下的瞬間,導致奶液返流上來。
因為新生寶寶的胃除了是水平狀態,還有個特點:上口松下口緊。
吃的太多,就容易逆流上來。
再加上寶寶被抱起、放下這樣的「折騰」,就更容易導致寶寶嘔奶出來,所以是正常的。
如果經常有這種情況,可以這樣避免:
每次喂奶,不要給寶寶吃的過飽;
拍完嗝別急著放下,再抱一小會;
放下時的動作要輕柔;
拍嗝後,抱會兒或輕輕放下,避免換衣服、換紙尿褲等折騰寶寶。
拍嗝後寶寶不停的打嗝,主要是由於胃部脹氣引起的。
比如讓寶寶吸入了冷空氣,喝奶過快過涼引起的胃部不適;或者家長拍嗝方法不正確,不能有效把吃奶時吞入的空氣排出來,寶寶也會出現不停打嗝的現象。
這時可以輕輕的抱起寶寶,貼著家長身體抱一會兒,或者輕輕順時針按摩腹部和肺部,然後輕拍背部,多半也是可以停止打嗝的。
平時生活中注意避免寶寶著涼,喝奶時注意奶溫不宜過涼等。
在喂養寶寶的過程中,除了拍嗝、打嗝,媽媽們可能還會遇到各種不同的喂養問題,那新手媽媽就很有必要邊帶娃邊學些科學育兒的知識,一來避免自己太過焦慮,二來避免做錯坑娃。
你家娃每次喂奶後都拍嗝嗎?關於拍嗝你還有哪些問題,或是想和媽媽們分享的經驗,也都歡迎來分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