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弊病,貫穿3場!」國足3連敗主因,黃健翔:伊萬,真不懂?

2024-10-10   話體壇

1:3,國足又輸了……

面對澳大利亞,實力不如對手,而且又是客場作戰,如果單看比分,似乎也沒有什麼不可接受的。

但是,如果大家看了整場比賽的過程,就知道這場比賽的窩囊程度,不次於上場輸給沙特。

整個上半場,國足防守非常穩健,基本沒有給澳大利亞射門的機會。而那個丟球,也只是對手利用定位球的機會,攻破了國足的球門。至少在運動戰中,澳大利亞沒有任何的機會。

而下半場,對手之所以扭轉局勢,主要是源於兩個原因,一是對手主動求變,改變上半場的站位,讓幾名球員改變自身的角色,又換上了幾名生力軍,戰術更加簡單直接。

二是,國足自廢武功!將謝文能換下,為球隊全面失控埋下伏筆。

賽後,足球名宿范志毅說:我們的球隊沒有能力打18強賽,國足之所以能夠進入18強賽並不是自身實力所致,而是新加坡門將表現得好。

范志毅之所這樣說,肯定是沒有太大問題,不過我更感覺這似乎是為伊萬科維奇挽回一些顏面。

7球慘敗日本、主場被沙特絕殺,再加上本場比賽又被澳大利亞逆轉。除了實力不濟之外,大家有沒有發現一些共同點?

首先:伊萬的臨場指揮,實在是不敢恭維。

面對日本,全場比賽從頭到尾,極其被動。而且幾乎沒有一次像樣的進攻,實屬不正常。五個換人名額,但凡一次性換上三個,在某一點上形成體能上的優勢,都會打出幾腳像樣的配合。但是伊萬的換人非常沒有效果,而且添油式的換人辦法,令人詬病。

面對沙特,對手只有10人作戰。本來球隊完全可以保住勝利,只要在最後的20分鐘,換下體能透支的球員,再做出極個別的戰術調整,就可以笑到最後。然而固執的伊萬,就因為沒有換人,或者換人不當,導致球隊最後沒有頂住對手的衝擊。

而剛剛結束與澳大利亞的這場比賽,換下謝文能,換上拜合拉木成為球隊的轉折點。本來謝文能和胡荷韜兩人的防守站位和態度,沒有太大問題。但是換上的拜合拉木,在對抗和防守思想上完全不一樣。導致對手打穿了國足的右邊路,同時左邊路由於體能的下降,也沒有頂住對手的攻勢。最終下半場全線潰敗。

其次,為什麼國足總是在補時階段丟球呢?

面對日本隊,補時階段久保健英破門!面對沙特,補時第一分鐘卡代什絕殺!

面對澳大利亞,上半場補時階段,劉易斯米勒頭球扳平。下半場補時階段,韋盧皮萊鎖定勝局!

3場比賽,補時階段丟了4個球!難道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平時國足到底在訓練什麼?技戰術嗎?為什麼比賽中,一點技戰術的影子都看不到呢?

訓練定位球了嗎?為什麼任意球和角球,沒有任何戰術配合的跡象呢?

訓練防守了?4場比賽丟了12個球,到底訓練的什麼防守呢?

作為知名的足球評論員,黃健翔老師數次質疑伊萬科維奇:為什麼補時階段總是丟球,你作為一個專業的教練員,難道真的不懂?

而細節呢?為什麼補時階段一次又一次的丟球呢?別說對手實力比我們強,即便是未來面對印尼和巴林,對手在比分落後的時候也不會慌,因為對手心理上會有巨大的優勢,他們知道國足會在補時階段丟球,只要在最後幾分鐘全力進攻,就能取得進球。

對手的心理優勢,就是國足球員最大的心理陰影!補時階段總是丟球,伊萬科維奇就沒有任何的辦法嗎?心理暗示又或者針對性的跑位和戰術調整呢?

不客氣地說,臨場指揮不行,還不能解決補時總是丟球的問題,國足想要贏球,簡直比登天還難。伊萬科維奇還有什麼資格呆在主教練的位置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