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頂級明星,集體擺爛了!

2023-07-24     獨立魚電影

原標題:全球頂級明星,集體擺爛了!

好萊塢,這下慘了。

編劇大罷工,已經持續了兩個月之久。

如今,演員們也「擺爛」了。

16萬好萊塢影視從業員,新加入罷工的隊伍。

無人寫又無人演,影視產業徹底停擺。

以往,好萊塢每周會有至少十幾部影視劇同時拍攝。

現在,一部也沒有。

高分好劇《小謝爾頓》《怪奇物語》《使女的故事》等後續劇集全部推遲製作。

電影當然也不能倖免。

漫威大片首當其衝。

《死侍3》與《毒液3》已經暫停拍攝工作。

華納年度大作《沙丘2》也決定延期至2024年上映。

不少知名演員也現身這次罷工遊行。

「綠巨人」馬克叔走上街頭,揮舞著拳頭,高舉:

團結起來為了更好未來!

85歲的奧斯卡影后簡·方達,更是不遺餘力地進行宣講。

還有《戀戀筆記》《時空戀旅人》的女主瑞秋·麥克亞當斯也走上街頭加入其中。

我在這裡支持工會,工會的要求十分合理。

面對這一情況,不少人都表示:

好萊塢這下玩完了!

果真如此?

今天,我就和大家理一理,看看這個世界第一造星大廠是不是真的要完。

兩個月前,魚叔曾聊過編劇罷工的緣由。

想看的可以回顧查看(點擊回顧) ,在此不做贅述。

編劇工會與製作人工會之間,至今未達成滿意和解,所以罷工仍在繼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演員工會也加入了罷工行列。

如此一來,無論規模還是影響範圍都上升了一大級。

美國演員工會, 簡稱SAG-AFTRA。

這是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演藝圈罷工

也是63年以來,好萊塢編劇和演員兩大工會首次同時罷工。

甚至還波及到了其他幕後行業,如造型師,道具師,會計、餐飲等等。

著名娛樂雜誌《Variety》預言:

如果這次罷工不能妥善解決,那麼隨著時間的延長,美國的股市也會受到重創。

那麼,這次演員罷工的訴求是什麼呢?

首要還是為了一個字。

你可能會感到詫異——

演員怎麼會缺錢?他們不都是日薪208萬嗎?

畢竟,阿湯哥去年僅憑《壯志凌雲2》就拿到了1億美元片酬(約7.2億人民幣)

但實際上,真正能成為大明星、收入極高的演員,只占很小一部分。

演員工會的大多數會員,收入還不如一般人。

《女子監獄》的一名演員,就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自己靠44集的出演所得分紅:27.3美元(約197人民幣)

還有很多演員甚至拿不到低保工資,也買不起醫保。

所以,這次罷工所謀求的,是對底層演員及工作人員待遇的保障

包括提高底薪、養老金、醫保等。

許多大咖的發聲,其實不是在為自己,而是為了幫助近16萬的普通演員和 基層員工。

正如馬特·達蒙所說:

我們罷工的目的非常重要。

我們應該保護那些處於邊緣的人。

每年26,000美元是你獲得健康保險的必要條件。

……

對很多演員來說,這是有沒有醫保的區別,我們要做對他們有利的事。

我們罷工的目的非常重要。

我們應該保護那些處於邊緣的人。

每年26,000美元是你獲得健康保險的必要條件。

……

對很多演員來說,這是有沒有醫保的區別,我們要做對他們有利的事。

糟糕的是。

近些年,底層演員的生活條件還在不斷下滑。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流媒體的發展

這一點和編劇面臨的問題類似。

過去,電視台通常會保障最低工資,而且重播和轉售都會支付更多的分成。

而新興的流媒體平台,並沒有建立這樣的規範,或只支付少量的分成。

於是這些年來,平台越來越富,主創和演員們卻越來越窮。

他們(資方、製片廠)虧損賠錢為藉口

同時還給他們的CEO上億美元

噁心!

演員工會主席法蘭·德瑞雪,在進行罷工演講

而更讓演員恐懼的還有一件事,AI侵入

在罷工前的談判中,製片方的代表提出一條聽起來匪夷所思的條件:

希望可以買斷演員肖像的使用權。

即通過一次性支付的方式,用AI掃描某個演員的形象。

在這之後,肖像如何使用,無需再通過本人許可,且無需支付新的薪酬。

這,不就是現實版的《黑鏡》嗎!

最新季的《黑鏡》,就有一集描述了這種可怕的未來。

演員的形象,被肆無忌憚地使用在AI編制的網劇里。

但,網劇產生的惡劣影響,卻依然作用在演員本人身上。

演員想要奪回自己的權利。

卻被告知,因為簽署了影像權協議,無法起訴對方。

沒想到,這部劇剛播出一個月,就要在現實成真了?

更早的一部科幻電影《未來學大會》,則為我們呈現了更為荒謬的未來景象。

女明星羅賓·懷特,將自己的形象賣給了公司。

從此,她只能以虛擬形象出現在電影中。

起初還好,她本人無需出力就可以有固定收入。

可發展到後來,因為科技發展,人人都可以在虛擬世界裡變身為自己想要的形象,事情變得愈發不可控起來。

一方面,安全問題成了隱患。

當所有人都能躲在虛擬形象後,誰能保證不會出現違法亂紀的人呢?

另一方面,世界變得愈發不真實。

一個明星的形象,可能會被許許多多的人使用。

現實不再重要。

所有人都活在虛幻的夢境里。

只有手握版權的掌權人們,在背後不斷地攫取著財富。

人的獨特性消失,不再是人。

只是物品,只是韭菜。

實際上,AI技術的爆發只是這次罷工的一個導火索。

隱藏在背後的,是好萊塢多年來越積越深的各種危機。

早在十年前,史蒂文·史匹柏與喬治·盧卡斯這兩位好萊塢大導就曾預言:

今後會有一場不可避免的「內爆」出現,將永久改變電影的模式。

立足當下,回望這十年,我們會發現什麼?

首先,超英IP壟斷,中小成本電影銳減。

好萊塢的格局早已悄然改變。

IP的價值越來越高,原創的價值越來越低。

這也就使得,新人導演的生存空間日益受到擠壓,連大導演的立足之地也逐漸變小。

像史匹柏這樣的名導,也漸漸失去了票房號召力。

去年的新片《造夢之家》,票房表現就十分慘澹。

其次, 全球化退潮,好萊塢敘事逐漸失效。

中小成本影片愈發吃力,好萊塢大片的市場也危機四伏。

上世紀90年代,好萊塢大片擴散到全國各地,引起了一陣風潮。

可隨著全球化熱潮的衰退,人們對於這些大片的熱情也一同退去。

商業大片與超級IP無法永遠吃香。

史匹柏曾預言,好萊塢可能會有3-4部,甚至是6部耗資2.5億美元(18億人民幣約)的電影會失敗。

事實是到了今年,好萊塢已經超額完成了這個指標。

《變形金剛:超能勇士崛起》口碑票房雙失利

再者,流媒體成為主流,電視、院線紛紛衰退。

以網飛為代表的流媒體興起,不斷改變著這一行業的商業模式。

最顯著的問題,就是作品的價值標準被改寫。

流量,成為第一評判準則。

速起速落的熱點與潮流,輕易就讓勞資雙方上頭。

可繁花似錦的背後,是市場的爆滿與看不清的深淵。

正如這兩年,韓國電影成為流量密碼後,本土創作卻漸漸陷入了危機。

最後,特效技術日益成熟,演員價值越來越被忽視。

作為觀眾,我們早已察覺:

如今的電腦特效,足以以假亂真。

去世的演員,可以在銀幕中復生。

年長的演員,可以重返青春。

甚至都不需要演員的形象,直接換膚變身。

再過幾年,隨著AI技術的迅猛發展,真人扮演在電影中還能占據多少分量?

當上述這些種種危機投射到演員的身上時,就轉化為一種對於可替代性的恐慌

隨著超英電影的崛起,明星作為演員的作用其實是大幅下降的。

像是漫威與DC的超英電影,大家看的是蝙蝠俠、是蜘蛛俠,是超人。

而不是背後的羅伯特·帕丁森,荷蘭弟及大亨。

誠然,作為演員他們仍具有高吸引力,但終究是「可被替換的」。

更別說,還有越來越多,根本就不需要演員的動畫電影。

誰能想到。

今年上半年的全球票房冠軍,是《超級馬里歐兄弟》。

縱觀當下最吸睛的系列商業大片。

幾乎只有《碟中諜》系列,還穩穩地依賴於阿湯哥的個人魅力與影響力。

而阿湯哥立於不敗之地的要訣只有一個,實拍

人們對於這一系列電影最大的期待,就是看阿湯哥如何突破自身極限,親身完成那些不可能完成的拍攝。

這種屬於肉體凡胎的張力與魅力,也是數字AI難以帶來的。

而阿湯哥堅持不用替身不用數字特效做出來的電影,正彰顯了一種演員的自身價值。

但問題是:

能有幾個演員,可以成為阿湯哥?

不過,危機重重的好萊塢,並非無法挽救。

歷史上,好萊塢也不是第一次被高調唱衰。

每次遇到的嚴峻挑戰,都會推動一場自下而上的改革運動。

而罷工運動,往往是一次次行業進化的前哨戰。

現在我們有演員工會了

30年代,好萊塢受到有聲電影衝擊,默片格局被重新洗牌。

與此同時,全球還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大蕭條。

最早的電影演員工會,就誕生於這個時期。

目的就是為了保障演員的基本收入。

這場變革也幫助跌入谷底的好萊塢,起死回生,煥發生機,迎來了一個黃金時代。

60年代,好萊塢又遭到了電視的衝擊。

同時,歐洲電影與日本電影的崛起,讓美國本土老掉牙的類型片失去了吸引力。

受到重創的好萊塢,也因此爆發了一場規模巨大的罷工運動。

重新對編劇、演員等工作人員的最低收入、薪資計算等問題,進行調整。

與此同時,年輕的電影人掀起了一場意義深遠的新浪潮。

由此誕生了科波拉、馬丁·斯科塞斯、史蒂文·史匹柏喬治·盧卡斯等重量級大導演

而這次的大罷工中,我們也能看到一些特別的轉機。

比如,獨立電影公司就得到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有39部與製片人聯盟無關的獨立製作,在得到演員工會的確認後,被批准可以在罷工期間進行拍攝。

其中就包括近幾年異軍突起的A24作品。

以此看來,很難說這一次會不會又是好萊塢的一次新陳代謝。

技術發展作為一種不可逆的社會變革,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事實。

不過人們總要在其中尋找位置,尋求發展。

所以,在魚叔看來:

罷工並不意味著完蛋,更不是擺爛的象徵。

而是潛藏著一種新的可能性。

正是這種改變的可能性,推動著電影一百多年的不斷發展。

不得不說,這也恰恰是值得我們反思的地方。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1130a98cd917521b5998f40c00233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