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中常說的濕氣,在中醫里也被稱為「濕邪」。
在平時的生活當中,「濕邪」是比較猖狂的,我們平時如果稍不注意,就可能被「濕邪」擊中,此時,一部分人會感到身體異常疲憊,但這種疲憊並不表現在身體酸痛上,而表現在這3個方面:
身體困重、四肢乏力;
皮膚長濕疹、食慾衰退;
舌苔顏色偏淡,邊緣出現齒痕狀;
一般來說,如果出現了這些現象,那麼十有八九是體內濕氣過重所致,此時一定要及時做好除濕工作,只有這樣,才能防止身體健康受到威脅。
那麼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在這裡給大家介紹幾個人體的祛濕穴位,大家適當對這些穴位進行按摩,或許能夠幫助身體排出濕氣,從而使身心保持通暢。
1.湧泉穴
位置:我們將自己的腳趾頭向下彎,此時腳心會形成一個凹陷,注意觀察凹陷部位,陷下去的位置就是湧泉穴。
按摩方法:我們可以採用點按的方式,早晚各進行一次,每次點揉3分鐘左右,以身體出現酸痛感為宜,同時注意兩側交替進行。
2.大椎穴
位置:先將頭低下,然後找到頸後最高處的骨頭,在這個骨頭的下方就是大椎穴。
按摩方法:先將雙手十指交叉,然後用大拇指來回揉擦大椎穴,直至大椎穴發熱為宜。
3.陰陵泉穴
位置:此穴位位於脛骨內側踝下緣凹陷部位
按摩方法:早晚各點按一次,每次按摩100下左右即可。
在這裡要提醒大家:祛濕的穴位比較多,其他的養生穴位更是難以言盡,大家千萬不要因為貪圖而盲目按摩穴位。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根據自身具體情況,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按摩,這樣才是最保險的。
除了按摩上述3個穴位外,我們還可以採用食療的方式來達到為身體祛濕的目的。通常來說,紅豆、赤小豆、薏苡仁、橘皮以及芡實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祛濕功效。
其中,紅豆、赤小豆、薏苡仁的祛濕功效最為明顯,它們又被稱為祛濕界的「鐵三角」。
紅豆別名相思豆,具有健脾益腎、消除水腫、祛除濕氣的功效;赤小豆可以在清熱的基礎上利濕;而薏苡仁則可以起到治濕痹、利腸胃的作用。
對於想要改善體內濕氣的朋友而言,可以將上述食材搭配起來泡茶喝,這對於消除體內濕氣是有利的。
【本圖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宴清,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