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先鋒「登頂」,不止是中國玩家的憤怒

2023-08-15     毒眸

原標題:守望先鋒「登頂」,不止是中國玩家的憤怒

「這個世界不需要守望先鋒。」這句守望先鋒角色「末日鐵拳」的名言,最近又有了新的含義。

8月11日,《守望先鋒:歸來》(以下簡稱「守望先鋒2」)正式登錄Steam,原本的目的很簡單:增加除了暴雪平台「戰網」之外的額外發行渠道。實際上,玩家通過Steam登錄時,也同樣需要綁定戰網帳號。

但正是這次渠道的拓寬,給這個IP帶來了新的問題。《守望先鋒2》剛剛登錄Steam,就湧進來無數玩家進行差評轟炸,遊戲頁面的用戶評價很快變成了「差評如潮」。遊戲簡介的第一句「《守望先鋒》『歸來』是一款廣受好評的團隊設計遊戲」,與下方10%左右的好評率截圖,在上線第一天就迅速出圈。

目前好評率已經降到了9%

甚至,在不到24小時的時間內,《守望先鋒2》還輕易超越了《三國殺》的地位,登頂了「Steam差評榜」(Hall of Shame)。不論是遊戲本身還是本次的「戰場」——Steam平台,相比「守望先鋒」和它背後的暴雪的話題度,《三國殺》都不能望其項背。

甚至,有為《三國殺》打分的玩家承認,一方面是「打不贏」,另一方面,《守望先鋒2》似乎也確實比《三國殺2》更配「坐在這個位置」。

畢竟,這個級別的差評,早就和「遊戲本身的質量」沒有了太大的關係。

憤怒,不止中國玩家

《守望先鋒2》遭到如此差評,一個重要的「憤怒來源」自然是中國玩家。

去年11月17日,暴雪娛樂宣布結束與網易的代理合作,暴雪在公開聲明表示,「雙方未能達成符合暴雪運營原則和對玩家及員工承諾的續約協議,而現有授權協議會在2023年1月23日到期。」

玩家並未在截止日前等來轉機,1月底,一面是中國傳統春節的熱鬧,一面是眾多暴雪系遊戲中國玩家無以訴說的悲愴乃至憤怒——包括《魔獸世界》《爐石傳說》《守望先鋒》《星際爭霸》《風暴英雄》在內的諸多遊戲從此沒有了「國服」,諸多在國服留下的回憶,也只能存在與暴雪發放的、被戲稱為「骨灰盒」的資料包當中。

暴雪旗下遊戲

而在此後,不論是釐清事情發展的脈絡,還是從最初聲明到最終關服里的種種言行、官司,從大眾的角度來看,「世紀分手」都更像是暴雪對網易的背刺,以及「對中國玩家的背刺」。

背刺自然會轉化為憤怒,許多憤怒的點,要麼集中在具體的人身上,要麼則放在遊戲身上。

暴雪的現任CEO Bobby Kotick,成為了老暴雪玩家圈子心裡的「活靶子」,作為「世紀分手」時的話事人,Bobby成為口誅筆伐的對象再正常不過。加上由於近兩年在微軟收購動視暴雪案子上曝光率頗高,一個沒有能力、無比貪婪的CEO形象躍然紙上。

網易遊戲全球投資與夥伴關係總裁Simon Zhu在社交網絡上的發言,更是代表了某種「來自內部」的憤怒:「當所有內幕可以被揭開的那天,你們會重新見識到一個傻瓜能帶來多大的破壞。為這個世界上的玩家們感到悲哀。」很多人指出,這個「傻瓜」,就是指Bobby Kotick本人。

如果人還不夠具象,那麼作為一個標籤,「暴雪遊戲」本身口碑的滑落,也成為了《守望先鋒2》在Steam平台的一個集火點。

最近數年,暴雪新作數量並不多,甚至《守望先鋒2》「體量上不像新作」,也本身就是爭議點之一。

2023年,暴雪「暗黑」IP新作《暗黑破壞神4》上線,最初在單機體驗層面還是獲得了不少好評,未曾料到,暴雪連這樣的好評都不去珍惜,遊戲在一些細節上的反人類、運營層面與玩家的較勁,讓暴雪在玩家心中的形象再次跌破下限。

《暗黑破壞神4》

《暗黑破壞神4》並未登錄Steam,但無疑,《守望先鋒2》的Steam差評理由當中,《暗黑破壞神4》的糟糕運營也能分一杯羹,並且,《守望先鋒2》本身也存在著諸多問題,PvE價格與內容的「貨不對板」,同樣是差評的重要緣由。

而這些理由,則已經與中國大陸玩家沒有太大關係。目前,守望先鋒差評數量超過11萬,其中簡體中文差評7萬,剩餘的則是其他語言;相比之下,此前的「差評王」《三國殺》差評3萬,且絕大多數都是簡體中文差評。

「委屈」?完全不悖邏輯

「差評」與《三國殺》的關聯,則成了此事的另外一個話題。

「差評第一」是此前三國殺玩家的一個梗——由於幾乎成為笑話的平衡性、無處不在的逼氪系統,曾輝煌過的《三國殺》,成為了新老玩家口誅筆伐的對象。

如果說最開始,玩家們洶湧差評還帶有些許的憤怒,如今則早已「進化」到了「樂子時間」:在Steam、TapTap等可為遊戲打分的社區當中,只要有「糞作」上線,或者運營出現重大問題,威脅到了《三國殺》差評第一的地位,那麼,「三國殺玩家」們就會集結上線,繼續給自己的遊戲刷差評的同時,給競爭對手刷好評。

最近的例子,就是運營變故後口碑崩塌的《皇室戰爭》,在TapTap平台,不少《三國殺》玩家湧入《皇室戰爭》頁面,結合三國背景,用相當有文采的語言,給《皇室戰爭》刷好評。

只是這次與《守望先鋒2》的「戰爭」,《三國殺》也不得不敗下陣來。儘管在社交網絡上,如「游研社」相關微博下,依然會有操著三國語法的玩家默默玩梗,號召互刷差評,但《守望先鋒2》「擊敗」《三國殺》似乎從一開始就是註定的事情。

一方面,不論是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還是玩家與Steam的重合度,《三國殺》都無法與《守望先鋒》相抗衡;另一方面,暴雪和守望先鋒此前洶湧的輿論,輻射的遊戲玩家之廣,讓不少「樂子人」也有所耳聞,很多人也認為,《守望先鋒2》登頂,算得上「實至名歸」。

至此,《守望先鋒2》「24小時突破《三國殺》」「登頂Steam」一事,也算得上有一個蓋棺定論。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太有人關心,從遊戲品質而言,它究竟是一個什麼樣檔次的遊戲,造成暴雪迄今現狀的原因,又究竟是什麼。至於暴雪公司本身的經營問題,包括內部人員的流動更迭、以及持續更新型遊戲的周期性難題,也不再被人提及。

這可能會讓事情,真正推向令人唏噓的境地。

不少人開始回憶2016年《守望先鋒》發售時的萬人空巷,如此對比,只是當時已惘然。實際上,僅就遊戲本身而言,《守望先鋒2》延續了初代《守望先鋒》的一些優點,也就一些問題做出了改進,至少,在Steam邏輯下,它本來至少應當是一「褒貶不一」的作品。

初代《守望先鋒》

一部分玩家仍在堅持,但他們本無過錯。有人在無法通過戰網登陸時,感慨「用Steam登錄或許還得隱身」,而面對「在遊戲當中擊潰那些跟風黑」的號召,卻又感慨,「我們本是受害者,還是無法接受到施暴者的轉換。」

反過來,另一部分人,其實也正在陷入「虛空置氣」的漩渦當中,面對國服的消失、暴雪的「隕落」,除了情緒宣洩一般地在平台上打差評,他們似乎也沒有更多的表達空間與渠道。

Steam差評是最經典的「消費邏輯」,甚至還不同於豆瓣——後者儘管在公正性方面已經做出了諸多努力,但「不買票就能寫影評」,依然常常會被拿來說事。

Steam並不存在這樣的困擾,但《守望先鋒2》和《三國殺》的免費要素,還是讓遊戲評價這件事,早早地超越遊戲本身,成為一種文化現象。

它的背後,並不是「黑紅也是紅」這般簡單粗暴的流量邏輯,而是一種既委屈、又不悖邏輯的微妙。

在最新更新的CG當中,《守望先鋒2》團隊也藉助視頻,略帶自黑地調侃了自身的現狀,「曾經的守望先鋒是個國際組織,曾經有幾千號人手,還能調動數不盡的資源,現在只剩下你們幾個人了。」「守望先鋒當年就是幾個人建立的。」「但他們失敗了,我們失敗了,他們辜負了全世界的信任。」

B站UP主「我不是胖虎只是像胖虎」將這段話中的守望先鋒改成「暴雪」,並重新配上了字幕。不少人恍然大悟,其實這段視頻說的並不是守望先鋒,而是暴雪,是這家曾經擁有著輝煌IP,但在命運的路口潰不成軍的老牌遊戲廠。

視頻BV號:BV1wX4y1x7DG

視頻的最後,索傑恩說出了一句「應該向前看了」,然而國服玩家已然沒有了「向前看」的機會,也不知暴雪還有沒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0c86a558e9ae744b8235207e2112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