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膾炙人口的一首詩,寫出了黃河落日的壯美,令人驚艷

2020-02-04     慶余

相對於如今我們只能受限於某一地方,談論著詩與遠方來說,我國古代文人基本都有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經歷。因此我們便可以把詩歌當作是臥游之具,作紙上的觀瞻,去遍覽祖國各地的山水勝跡或自然風光。如李白詩中的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蘇軾詩中的杭州西湖:「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這類詩歌在我國古代數不勝數,但我相信大家總有自己最喜歡的那一首。像我就是因為王維的一首《使至塞上》,而愛上了黃河的落日。畢竟要從杏花煙雨江南前往大漠孤煙塞北,是有著不遠的距離的,還不一定有時間。正如前面所說,我國古代文人基本都有「行萬里路」的經歷,《使至塞上》便是王維奉命赴邊疆慰問將士途中所寫。

公元737年,也就是開元二十五年春,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滌西大破吐蕃軍,唐玄宗便命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奉使涼州,出塞宣慰,察訪軍情,併兼任河西節度使判官。雖然說唐玄宗的目的是明升暗降,將王維排擠出了朝廷,但也正是王維的這次出塞,讓我們現在得以足不出戶,便能感受到壯美的塞外風光,尤其是黃河的落日。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首聯「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即王維輕車簡從,準備出塞去慰問守衛邊疆的官兵,途徑的屬國已經過了居延。「居延」,在今甘肅張掖縣西北,處於西北邊塞。顯然,王維一開始主要是交代了自己的行程,從長安不辭萬里去西北邊塞。這兩句詩的時間和空間跨度很大,也就是略去了中間路程所花費的時間,以及長安到邊塞之間的地點。

頷聯「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則是王維對此次前往邊塞的感慨,即我就像那飛蓬一樣,隨風飄到西北邊塞,又像那振翅北飛的大雁一樣進入胡天。這裡的「漢塞」和「胡天」均是唐軍占領的地方。從字面意思來看,它緊承首聯,以寥寥十字便帶過了萬里行程。而從其意蘊來看,「蓬」、「雁」均是王維自比,暗中表露了他對自己遭遇排擠一事的激憤。

下面我們便來重點看看頸聯的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即浩瀚沙漠中一縷孤煙直上,無盡黃河上一輪落日渾圓。顯然,這個時候的王維已經進入了邊塞,所以才看到了這幅奇特壯麗的風光。這兩句詩歷來深受人們的稱道,明代徐增《而庵說唐詩》評價它說:「大漠、長河一聯,獨絕千古」,近人王國維亦稱它為「千古壯觀」的名句。

那麼王維這兩句詩究竟好在哪裡呢?其畫面的開闊,自然不用說。除此之外,還有意境的雄渾。按理來說,大漠荒涼,沒有山巒林木,沒有什麼奇觀異景,加上王維又遭遇排擠出朝廷,融入景中的情感多少會有點孤寂。但王維卻抓住了浩瀚無邊大漠中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濃煙,以及橫貫其間的黃河上的那一輪落日,僅從這番景色來看,便可給人一種心胸開闊之感。

更何況王維這裡還展現了高超的鍊字功底。即一個「直」字,一個「圓」字。我們說孤煙是單調的景色,但有了這個「直」字,就多了一種勁拔、堅毅之美。同理,落日意味著又一天的過去,很容易就給人以感傷的氛圍,不過有了這個「圓」字,顯然就有了溫暖的氛圍,這對於孤身前往邊塞的王維來說,無疑也是莫大的安慰。

最後尾聯「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則是到達目的地後的情景描寫,它的意思是說,到了目的地,王維沒有遇到都護,只碰到了偵察兵,偵察兵告訴王維說:都護正在燕然前線。唐朝曾在西北邊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護府,長官稱都護,每府派大都護一人,副都護二人,負責轄區一切事務。「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國杭愛山,這裡代指前線。

綜觀王維的這首詩,雖然他出使邊塞格外的艱苦,並且由於被排擠,還產生了孤寂、悲傷之情,但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來看,王維顯然在壯美的塞外風光中,情感得以薰陶、凈化,反而流露出了一種豁達情懷。總的來說,王維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僅僅是寫出了黃河落日的壯美,便足以令人驚艷。你沒有因為哪一首詩,而喜歡某一處山水勝跡或自然風光呢?歡迎補充。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rsmGHABgx9BqZZIcL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