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你看不上,巴菲特卻愛不釋手

2019-10-16     銳眼財經

說句實話,筆者認為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確實是一本好書,不然又怎麼會多次再版,歷經70多年的歷史還能被投資者奉為經典?



普通大眾讀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可以做到什麼?借這個問題,筆者簡單談一下自己讀這本書的一點想法。

格雷厄姆生平

1894年5月9日,格雷厄姆出生於倫敦,當時名叫班傑明·格羅斯鮑姆。他的父親是一個小瓷器餐具和小塑像經銷商,於1903年去世,隨後一家人的生活也逐漸陷入了困頓。



而格雷厄姆的母親則把自己的家變成了廉價的寄宿公寓,然後借錢進行股票的「保證金」交易。但在1907年的股災中又把她的本金一掃而光。甚至,當他的母親兌付支票時,銀行的出納員會譏諷的問道:「多羅西·格羅斯鮑的信用能值5美元嗎?」

也許,這也是他為什麼要從事股票投資的根本原因吧。

1919年4月,他在Savold輪船公司上市的第一天大賺了250%。當時,正是汽車企業大受追捧的時代。同年10月,該公司爆出欺詐性醜聞,其股票變得一文不值。

1925年他以65美元/股的價格買入石油管道公司,三年後以110美元的價格賣掉,賺了近70%。

1929-1932年大蕭條期間,格雷厄姆的虧損接近70%,一度進入破產狀態,但他最後還是闖過了這一關。

數據統計的是,他從1936年到1956年退休,他的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年收益率不低於14.7%,這個收益率要比他的徒弟巴菲特連續20年年化收益率22%要低一些。

但在他那個時代,這樣的成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證券分析》主要內容

筆者認為,這本書的內容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區分和定義了投資和投機的根本區別;第二部分是以債券為主的固定收益證券分析;第三部分是普通股的投資分析。

對於筆者來說,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是關注的重點,從第一部分中可以學到一些基本的投資理念,隨著閱讀的深入可以逐漸形成自己的投資觀念。

第三部分,普通股投資的分析,說實話講的有點晦澀難懂,需要有一定的會計基礎的人才能看懂,畢竟這本書本來就是一本金融專業研究所階段的教材。

如果你有點會計基礎,再讀這一部分的時候會輕鬆一些。主要內容是非常詳細的告訴了你如何分析公司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三大表裡面應該重點關注哪些東西?

這部分結合另一本書《像格雷厄姆一樣讀財報》可能會更好一些。



至於第二部分,可以直接跳過去,因為在中國資本市場上,債券投資並不太流行,而且國內債券的質量更是參差不齊,要想投資債券不如就直接購買國債,何必再費那麼大勁去分析公司債?

學到了什麼?

在反覆讀過《證券分析》這本書後,讓筆者明白的一個最大的問題是,所謂投資並不等於就是買入並持有,或者長期持有!

它的定義是這樣的:

投資就是在經過完整的分析研究之後,在本金安全的前提下獲得安全收益的操作行為。不符合這一準則的操作就是投機。

仔細看,你會發現在格雷厄姆關於投資的定義裡面,最重要的前提是「完整的分析研究」、「安全邊際」,並沒有限定持倉時間。

所以,筆者的理解是,比如一隻股票,在經過認真分析各方面影響因素後,覺得持有一周能達到預期收益目標,並且一周後我就賣出獲利。

儘管時間上持倉時間很短,但我認為這就是在投資,而非投機,因為我對它進行了仔細深入的分析,包括基本面、技術面、消息面等因素,我對它的風險很清楚!

反觀,在A股市場上,有很多人就直接一知半解的拿著聽來的「投資就是買入並持有」理論,從來都沒有仔細研究分析過自己所買股票的各方面因素,聽別人說好就跟著買入,然後就扔在那不管了,長期持有嘛,就等著一段時間過後暴漲幾倍,卻對自己買入股票所面臨的風險渾然不知

這才是投資股票最大的風險!

再舉個例子來說,在A股上,有人信奉價值投資買入了茅台,並長期持有賺了大錢,所以這些人就會更加堅定的認為價值投資好;而也有人同樣信奉價值投資卻買入了康美藥業、康得新這類粉飾財報的上市公司,也長期持有,結果可想而知。

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同樣是信奉價值投資,為什麼有人買了茅台而有人就買了康美藥業呢?區別又是什麼?

當然,筆者對這個定義的理解並不是說鼓勵大家炒短線,而是要把關注的重點放在「完整的分析研究」和「安全邊際」上來,而不是簡單粗暴的以持倉時間來定義投資還是投機!

最後,如果您認同筆者的觀點,請加關注並點贊。謝謝您的支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prD020BMH2_cNUg1QG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