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價格踩踏的社區團購品牌商,該如何救贖?

2023-08-24     新經銷

原標題:被價格踩踏的社區團購品牌商,該如何救贖?

作者丨老陶

上一篇筆者講到社區團購風起雲湧,在文章發出後,行業又有了京東將要收購永輝這樣的消息,當然從多個渠道了解了一下,目前看來這件事可能性不大。但劉強東下場,抖音和多多在社區團購的競爭態勢,以及社區團購重燃戰火,已經逐漸清晰明朗。

事情既然出現了端倪,就一定會往某個方向發展。收購永輝傳言的背後,首先是市場對於傳統渠道力的關心,其次就是品牌商經銷商們對於社區團購的迷茫。

上次提到了成本,社區團購其實往往不止是成本,我們的經銷商和品牌商朋友們尤其關心的是運作模式。

怎麼樣才能用合理的運營模式來規避掉大部分惡意炒貨?

如何才能提升四方協同率?避免價格踩踏?

想來都是大家很關心的問題,因此這也是筆者接下來討論的重點。

目前品牌商的兩種運營模式

談到運營模式,其實大致分為兩種,要麼電商團隊做,要麼則是交給區域銷售團隊做。

目前品牌商的運營里,大部分是電商團隊來運營開發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運營商是順便做社區團購的,大多數其實也不是專門做2B的,很多運營商以前都是天貓那些做2C的運營商,所以他們其實組織結構,物流供應鏈的能力,都有一定的欠缺。

他們的優勢在於能夠統一報價,乃至於統一上架商品,如此一來就能進行一些有限的數據反饋,筆者認為有總比沒有好,但也僅僅是權宜之計。

當然這樣做的劣勢也較為明顯。當地經銷商會產生競價,同時運作社團平台的動機不一致,從而導致臨期清貨、高庫存、高指標供應。就和當年供給側改革前是一樣的,過剩的庫存單一的渠道導致沒有消化的速度,需要大量的資金來做。

好比一個人光吃飯,不消化,反饋到生意上就是業務不穩定。

所以電商團隊僅把社區團購作為一個2C業務的補充,有的會找一些在電商團隊裡面成立2B的團隊,專門找相應的運營商去做,同時品牌不阻止不反對,甚至鼓勵經銷商也做社區團購,其實大多數是這樣的一個情況。

還有一種方法是交給區域銷售團隊,銷售團隊分別交由各自對應區域經銷商供應,最終由總部給出部分指引,這個方法相信各位老闆都不陌生。

這麼做的好處在於可以發揮經銷商的能動性,多勞多得,越是優秀收穫越多,但問題也如影隨形。

經銷商之間互相價格踩踏,導致最後無法發展社團渠道,這種事情筆者從業以來常常能遇見。

而且,沒有數據反饋,品牌無法了解全貌,運作動機較大差異,有的因為高庫存,臨期庫存,資金周轉,高指標等導致經銷商抗拒推動現有渠道動銷不好的產品,不利於品牌潛力SKU的發掘。

資金量對於經銷全國指定的運營商來講,壓力其實非常大,這運營複雜度迅速提升,因為庫存可能會出現不均衡,要調配他控制全國的壓力就很大。

經銷商面對平台採購運作,供應鏈運作缺乏能力,甚至有備貨邏輯,物流能力的衝突。可以看到無論是電商團隊做還是區域銷售團隊做,都繞不開:如何處理庫存,如何動銷。

其實也有統一的報價,但實質上很難執行,只是口頭約定。每個商家各做各的,講起來品牌方有一個指定的運營商來去做,聽起來像那麼回事。

但完全沒有辦法做全國,內部體系上沒有協同,雖然公司內部有一些指引,但是各個商家體系上都是獨立法人,獨立的商家在平台上申報自己相關的產品報價,風險其實是非常大的。

不論是總部找的運營商還是地方的經銷商,都是競爭關係。平台本身是一品多商,同樣的一個倉有可能會面對若干的商家,可能一個城市就有兩三個相關產品的經銷商,也有他們電商部門的經銷商。

都會執行相關的報價,採購就有控制,包括經銷商之間,他們去做社區團購的動機也都不一樣的,有的是為了清貨,有的因為是庫存高,有的是因為當地指標高,要求高,所以導致每個經銷商在去做社區團購的時候,他的執行力和執行動機是完全不一樣的。

站在經銷商自身來講,如果沒有長期主義,不會去站在品牌長期發展的運營方向去看,業務就會缺乏生命力。筆者認為,有一種模式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魚和熊掌怎麼兼得

筆者推薦的最佳運營模式則是:電商部門開發獨立的社團購運營商,負責統一對接平台,線下經銷商負責平台履約交貨保障供應這樣各司其職的模式。

統一運營商的優勢在於可以高效明確職責:選品,定價,約定坑產,排期目標,及時發現和反饋品牌及平台運作過程中發現的挑戰,同時制定解決方案。

地方經銷商負責按照運營商基於平台的需求,完成給有關協同倉交貨或由經銷商自己完成日配履約。

也就是說,依然由電商部門去開發獨立社區團購運營商,統一對接平台,線下經銷商負責平台的履約交貨保障供應。電商部門和做運營電商線上業務的經銷商知道如何去判斷運營能力,就做一件事,識別到底會不會做。

筆者認為在社區團購的運作當中,必須專業的運營商參與。

為什麼?

往往很多做2C運營商做社團購時,缺乏相應能力,B端業務和C端業務差異巨大。

首先是物流供應鏈能力差異,其次就是產品在B端長期發展策略上的差異,原來只有2C方面的能力,轉移到2B的團購平台上,能夠複製過來的能力其實是非常有限的,需要找一個相對比較專業的團購運營商,跟線下經銷商互相配合。

統一運營商的優勢,在於可以高效明確職責,協助品牌商一起選品定價,約定相關的坑產排期的目標,以及發現反饋品牌及平台運作過程中發現的挑戰,制定解決方案。

運營商專門對接平台,把職責與品牌之間釐清,地方經銷商負責,基於運營商跟平台達成一些需求,完成平台的協同倉交貨,或者經銷商自己完成日配履約,也就是經銷商直送中心倉模式。

其實,經銷商做好備貨也很重要,怎麼備貨?基於運營商給的指引和建議。

優勢就在這裡,平台只面對一個運營商,當他去尋求各種各樣報價的時候,不是一品多商,而是跟當地的經銷商約定好,他們不報價只負責送貨,報價環節全部由運營商出面來跟當地採購談判。

頭部品牌四方角度談共同履約

當經銷商、運營商、平台、品牌商四方從不同角度協同完成,這項業務就會全部列入裡面。講到平台,它的職責是什麼?負責頁面露出,流量獲取,以及中心倉到用戶的揀配及物流。經銷商基於平台當天的一些履約以及未來排期的需求,都應在運營商給出的指引內容里。

經銷商負責備貨,運營商負責產品的上架和排期的提報,包括定價,促銷的確認,包括平台的協同倉,物流費用的一些墊資,促銷的墊資等。

品牌商負責選品定價營銷活動方案,包括渠道價值鏈的一些管理,在價值鏈上的幾方,也就是說平台經銷商以及運營商,基於他們實際的價值貢獻,應當賺取怎樣的利潤?由品牌商來統一明確價值鏈,運營商經銷商和平台分別拿到相關的價值。

筆者認為四方協同模式的優勢有幾點:

第一,指定一個運營商統一上架商品,統一供應價格,有利於標準價格的執行。不管哪個城市,地方採購也好,總部採購也好,全部由運營商來出面對接,由他報價。雖然不能百分之百杜絕炒貨商,但是可以儘可能降低經銷商之間互相踩踏。

第二,形成價格哨兵機制,其好處在於運營商一旦發現有低價炒貨商介入,能夠立即發現在哪個城市,因為貨價不一樣可以迅速識別。發現某個城市可能存在炒貨商干擾價格,迅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第三,明確的價值鏈,讓各方都有明確的投資回報,這個不用過多贅述。

第四,經銷商迴避,因為競價機制導致的價格的踩踏,這對當地市場價盤的維護起到積極作用,穩定控價。即使你賣的便宜,也是在大家約定的範圍之內,不會有太多的意外。

第五,對於平台來講,可以獲得爆品的有效供應保障。在這樣的一個體系下,品牌商願意給平台供貨,經銷商也更願意,因為ROI是有保障的。

第六,品牌商可以獲取到一個完整而真實的數據鏈反饋,因為口徑的統一,讓數據口的匹配成為了現實,誰賣得多,誰賣得少一目了然。

第七,品牌商可以有機會去發掘一些潛力的SKU,在這個體系下有運營商的運營保障,經銷商對於一些線下動銷不太好的品,也就有更多的信心去備貨了。

當然,筆者在這裡提的是頭部品牌的運營方法,接下來也將腰部品牌的運作方法一同分享給大家。

腰部品牌怎麼運作

對於腰部品牌運作社團購平台,筆者推薦先用直供平台模式聚焦運營局部市場重點推動,其次在其他區域尋找專業社團經銷商逐步推廣,最終形成品牌直供主導平台報價及營銷投資。

經銷商保持同步,品牌商扮演部分運營商雙重角色,社團經銷商嚴格參照品牌商直營標準報品,報價,排期,完成履約。

就是說,腰部品牌要學會借力,很多東西,在自己沒有足夠自研能力的時候,要學會藉助外部力量。資金量有限的情況下,自己去搭建整個運營模式不太現實。

筆者將實操分為兩個部分,直營和拓展。

第一步,局部地區直營階段,測產品坑產,測產品價值鏈,目的還是找到爆品SKU,並檢測出未來經銷商運作時的成本及對應提供的毛利,為未來拓展做好準備。因為你手裡已經有非常準確的產品及其相關毛利的數據了。

第二步,開發社團經銷商拓展期,和各地有關經銷商保持密切溝通,定期給到社團經銷商有關明確指引和反饋,確保社團經銷商執行標準和直營標準保持一致。

賣力在渠道裡面比較弱,還沒有沒有一個很好的全國的分銷網絡,就可以先用直供平台的模式,聚焦運營局部市場重點推動。

能直接做的,也可以成立團隊自己做,其次在其他的一些區域來尋找專業的社團購的經銷商,逐步的去推廣品牌,最終形成品牌直供主導品。

品牌直供會主導平台的報價,以及營銷、投資、經銷商保持跟品牌之間的同步,品牌商扮演的部分運營商的雙重角色。社團經銷商嚴格參照品牌商直營的有關標準,爆品報價,然後排期完成履約。

筆者相信,在這樣的一套組合拳下,經銷商品牌商社區團購的運營難題就會迎刃而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fc4e1040631a7de97cca54f3a6f85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