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市大通縣:多措並舉農村集體產權改革成效大

2019-08-29   西寧黨建

大通縣作為我省6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之一。試點工作中該縣堅持走群眾路線,尊重群眾意願,統籌推進改革,盤活了農村集體資產,增加了農民財產性收入,實現了群眾獲得感、滿意度的「雙提升」。

大通縣在試點工作中狠抓職責任務,強化改革保障,建立了「三級」書記負責的領導體系和工作責任制,把產權改革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通過定方案、定標準、定方式,讓廣大幹部群眾看清弄懂。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從司法、國土、財政、民政等部門抽調幹部成立業務指導組並分片包鄉,指導各鄉鎮嚴格按照試點實施方案和鄉村兩級工作方案開展工作。做好宣傳引導,營造改革氛圍,利用廣播、電視、微信等媒體進行廣泛宣傳,並採取發放宣傳材料、進村入戶等多種形式讓廣大農民群眾了解改革帶來的好處,從而理解、擁護、支持並積極參與改革,營造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濃厚氛圍。強化教育培訓,針對身份界定、股分量化、組建合作社等關鍵環節,組織開展縣級培訓8期570人次,鄉鎮級10期7055人次,鄉鎮村級業務培訓1156期8092人次,全面提升縣鄉村三級工作人員開展改革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為紮實推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打下堅實基礎。摸清集體家底,堅持把清產核資作為改革的重要環節,將清產核資工作做實做細,為深入推進改革打好基礎。建立合作經濟組織,圍繞實現集體和成員持續增收的目標,考慮各村之間的資源資產等自然人文條件,出台一系列相關指導性文件,嚴格按照成員確認、資產量化、股權設置、股權管理等步驟,按時推進、環環相扣,組建了289個股份經濟合作社,實現農民變股民,資金變股金,資源變資產,讓集體和成員獲得更多財產性收益。壯大集體經濟,堅持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作為改革的重要任務,採取多種形式盤活集體資產資源,壯大了集體經濟實力。2018年,全縣289個村集體已實現全部「破零」,收益達到1470.42萬元,比2017年增長4.35倍。同時,優化發展環境,創新開辦「土地經營權+信用戶」的抵押擔保業務,辦理抵押貸款175筆、1836.83萬元,有效解決了農民融資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