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手,你選擇無視還是制止?

2023-07-16   餑餑聊星座

原標題:寶寶吃手,你選擇無視還是制止?

麗麗的寶寶已經6個月了,現在最讓麗麗頭疼的事情是寶寶總愛吃手,一個不注意,又開始吃上了。為此,麗麗看到後都會制止,常惹得寶寶幾哇亂叫,麗麗完全沒有辦法。現如今,寶寶快3歲了,還是每天吃手,麗麗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帶著寶寶去看醫生了,尋求幫助。

「小孩手上三分糖」,每個寶寶都曾鍾愛吃手,他們吃著吃著也就長大了。如果說小寶寶吃手非常可愛,那大寶寶吃手就會很奇怪了。家長們到底該不該及時制止寶寶吃手這件事呢?

寶寶吃手是天性、是本能!

寶寶吃手,醫學上稱之為吮手指,指反覆或不自主地吸吮拇指、食指或其他手指的行為。這種行為其實是「吸吮反射」主導的。

有的胎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就已經會吸吮手指了。臨床上偶爾能看到剛出生的新生兒手指上有個泡泡或者破皮的現象,這就是胎寶寶吸吮手指導致的。

這種吸吮反射,寶寶除了會不自主的吃手外,他們的嘴唇觸碰到的任何物件,都會不自主的吸吮,就比如天生會吃奶也是這個原因。一般4個月左右,吸吮反射會慢慢消失。

寶寶吃手是否需要干預?看年齡、看吃手的原因!

1歲內吃手不用干預:

寶寶一般從3個月開始,出現吃手的現象。到了8個月左右,出現吃手高峰,也就是吃手的頻率很高。通過簡單的吃手動作,寶寶們能獲得無限的快樂和滿足,有一種自我安撫的作用,尋找安全感。這個時候,寶寶吃手,家長們不用干預,記得幫寶寶洗乾淨小手,讓他們盡情的吃吧。

1歲以後吃手的頻率會逐漸減少,吃手行為也逐漸消退。但家長如果過度干預,那麼很可能適得其反。有研究表明,嬰兒早期的吃手被過度干預,反而可能延長吃手時間。

2歲後仍然過度吃手,需要干預:

2歲以後的寶寶,吃手應該是非常少了。如果寶寶吃手的頻率還是很高,比如晚上睡覺也會吃手,吃手導致手指受傷,就需要及時干預。

2歲的寶寶有自主意識了,可以和寶寶約定下,當想吃手的時候,可以通過吃零食,玩玩具,和寶寶做遊戲等分散注意力,慢慢地,孩子就會忘記吃手了。家長們記住,阻止孩子吃手,千萬不要簡單粗暴。網上盛行的在寶寶手指上塗抹芥末、苦瓜等行為不可取。

2歲後的寶寶仍然過度吃手,除了是一種習慣之外,還要尋找其真正的原因。

有的寶寶處於分離焦慮期,一旦和爸爸媽媽分開,就會不安的吃手。還有的寶寶在情緒焦慮、恐懼、壓力大、過度無聊、孤獨的時候,也會誘發吃手行為,尋求自我安慰。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們投入更多的關愛、關心,並且耐心的指導孩子,讓寶寶從這種負面情緒中走出來,滿足孩子內心的需求,也就不會在吃手了。

如果家長們長期的干預無效,這個時候建議帶寶寶去兒童醫院全面檢查一下,以免嚴重的影響到寶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