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一個朋友聊天,她憤憤說,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啊!原因是,大女兒又不聽話了,寫作業磨蹭,總是玩一會兒,寫一會兒,她看到這樣的場景,忍不住了,訓了大女兒一頓。讓她出去站著,大女兒聽完後,就往門口走,看著她小小的身影,朋友又生氣又心疼。一晚上沒睡好,白天也沒什麼精神,一直在自責:「養孩子太難了!」
同樣作為倆孩子的媽媽,我也非常能理解她的感受。養孩子,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啊!看著網上曬的,輕鬆育兒,搞定學渣娃,其實背後都是辛酸史。
像我這位朋友,大女兒四年級,擔任班長,成績穩定班級前三。小女兒中班,是老師的得力小助手,古詩、兒歌,都會不下1000首了。按說,應該很不錯了,她還是會焦慮,會發脾氣,會生氣。
我跟她說,我好怕,你的孩子會從優秀變得越來越差,跟著你,好像很難熱愛學習、熱愛生活啊,總按著你的條條框框做事情。她說我也能明白你說的道理,只是有時候,忍不住,控制不住。
從她的事情中,我反思到,其實,不光是一胎家庭,還是二胎家庭,家長都要重視三個方面,看起來很宏觀,卻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根基石。
第一個方面,給予孩子正確的教養。
青少年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說過:「一切教育的基礎是家庭教育。」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提出過觀點,即父母不僅僅是孩子第一任、最重要的老師,給予的教育也關乎孩子的一生。
如父母希望孩子成為一個擁有優良品行與積極樂觀心態的人,那麼就應樹立相應的形象,耐心教導。而能否讓孩子獲得正確的教養,成為優秀的人,與孩子的性別無關,只要父母能給予正確、科學的教導。
像我那個朋友,自己情緒經常不穩定,教育孩子時,會衝動,孩子自己就很難有穩定的情緒。所以,我建議她先把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適當進行調整,別總盯著孩子不足的地方看,多看看優點。你的情緒穩定了,孩子的感受才會慢慢好起來。
第二個方面,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
電影《一小時溫暖》里,面對女兒突然提出給她20美金的要求,爸爸覺得孩子不懂事、不會體諒父母掙錢不易。
然而,當女兒說出那句「我什麼都有了,但我唯一沒有的就是你。我只想用這些錢,買爸爸陪我1個小時」的台詞,無數父母感慨萬千。
畢竟,就像人民網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每周平均陪伴孩子超過25個小時的父母不到70%,可見孩子們普遍缺乏父母的陪伴。
而如此一來,不僅影響了親子關係,無法給予更多的教導,且也會令孩子缺乏安全感,感受不到父母的愛意。
因此,父母們在不影響正常工作的情況下,抽出最多的時間陪伴孩子玩耍、運動、學習等,讓家庭教育歸位,讓父母歸位,讓孩子也歸位,讓親子時間,再多一點。
最後,注重培養孩子的各項能力。
「男孩子不需要做家務」、「女孩子就應得到最全面的保護,不用面對挫折」等刻板印象令許多父母養育孩子時,要麼事事包辦,讓孩子失去鍛鍊的機會,獨立自理能力極弱。要麼沒經歷任何挫折,沒有足夠的承受能力,內心脆弱不堪。
殊不知,要想孩子成為優秀的人,父母們必須注重培養孩子的各項能力。不管是獨立自理、勇於應對挫折,還是懂得自行尋找解決難題的辦法、自如控制情緒、善於交際等,這些都是未來他們進入社會後不可或缺的能力。
而這些後天屬性極強的能力,需要父母們耐心培養與教導,懂得該放手時就放手。這點上,我那個朋友做的很好,她說,現在大女兒已經可以在她生病的時候,給她和妹妹做好飯了,而且平時還會幫忙做家務、洗衣服,很多家裡的事情,都不用她操心了。
枕邊育兒寄語:
最後我想說,父母還要懂得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成為他最好的「傾聽者」,如此才能保證不管是一個孩子,還是兩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成為優秀的人之餘,也能培養一段良好的親子關係,父母老去時,也能獲得最佳的贍養。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