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盡個體安全,尊重群體冒險

2024-10-22     南方都市報

據西安市鄠邑區應急管理局通報,10月19日下午,接報警求助稱有4人被困秦嶺冰晶頂,當地組織150餘救援人員實施救援,2人獲救,另2人遇難。就在同一天,江蘇張家港4名初中生在雙山島跨越擋浪牆進入江邊臨水區域,因漲潮被困,後2人獲救,1人遇難,1人失聯。

人類社會進入工業化和城市化之後,大多數人日常與自然隔絕,實際上喪失了在自然中生存的能力。與此同時,與自然的隔絕帶來了對自然的浪漫主義想像,而容易忽略自然中蘊藏的危險。這種潛在的危險此前不算突出,是因為在生活水平還未達到一定程度之前,一般人並不會因為娛樂需求去接觸自然,經常接觸自然的人,大都是工作或生活所需。隨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遊和戶外運動興起,更多的人開始接觸自然,這種危險迅速增加。

就個人而言,一定要避免對於自然的浪漫主義想像。對於沒有經驗的人,開發過的對遊客開放的景區是最安全的選擇。千萬不要為了節約門票而去一些非開發景區玩,那些地方看起來不要門票,但需要的裝備、通信設施、找人同行的成本都更高。而且,為了節約錢而冒險,本身也不理性。

如果實在要去一些野外、非開發的景區玩,一定要事先做好攻略。要善用網絡,多做筆記,多以安全為關鍵字進行搜索。去遠離道路等基礎設施的地點,各種設備要齊全。「差生文具多」也是一種安全保障,一定要結伴而行,更重要的是要和有經驗的人同行。

個體應該努力避免悲劇,不過,從經驗來看,很多東西是要靠群體習得的。當玩戶外的人足夠多,玩的次數足夠多,甚至難以避免地發生很多事故,留給社會的攻略才會更豐富,後人犯的低級錯誤就會越來越少。更重要的是,即便專業化程度大大提高,裝備再好,準備再充分,但探險就本質而言必然伴隨著風險甚至犧牲。那麼,注意安全,是否意味著要放棄好奇心和冒險精神?

一些千百年存在的風險,如今也變得不可接受。前段時間,一名女子在攀爬華山登雲梯時不小心從雲梯上跌落,幸運的是,她被雲梯下面的遊客接住,只是受了輕傷。出事之後,華山景區很快把這個雲梯給關了,為了防止其他人攀爬,還特意鋪上了鐵絲網。那個雲梯雖然險,垂直接近九十度,但也就是幾十級台階而已,存在已經千百年了,直接關閉未免過於簡單粗暴。

以安全為名禁止的東西很多。很多山區的高速公路兩側都裝了鐵絲網,目的就是防止有人進山。鐵絲網不但可以阻擋,還形成一種警告、責任機制,使得翻越者出事後,管理部門能夠免責。

管理部門的責任其實不難明確。自由和權利是有代價的,人可以進入法律沒有禁止的野外,但與此同時,相應的風險應該自己承擔。一旦出事,依照法律明確責任,管理部門如果沒有過失,就不用承擔責任。相反,相應的救援成本也應該由冒險者自己承擔。

探索自然,背後的精神其實與創新高度相似。一個人不願意冒爬一座小山坡的風險,如同企業家不願意冒賠錢的風險,科研人員不願意冒賠上自己名聲、事業的風險。如果人人如此,一個社會創新的動力就會越來越小。

所以,從個人角度,我們一定要注意安全,但同時也要尊重冒險精神,不能什麼事都簡單地一禁了之。 劉遠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f060ca4b04943b6a9342ea7f0332f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