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Vision Pro的發布是XR產業的一大重要時間節點,是小眾產品全面邁入大眾市場的巨大推力。與此同時,在全球範圍內,也掀起了新一代計算平台的革命浪潮。
9月7日,國內XR廠商玩出夢想宣布品牌升級,由YVR更名為「玩出夢想」(此前的「YVR品牌」將作為公司VR產品線的子品牌名繼續保留),並拓展MR品類,不再局限於VR,向多產品線發展,專注於空間計算設備。
同時,玩出夢想啟用全新黑洞LOGO,寓意「無限可能的入口,無限延展的空間與時間」,多了一分對未來的想像力。
圖源:玩出夢想(LOGO圖片)
玩出夢想從2020年正式開始做電子消費品,進入VR賽道。憑藉高精度的SLAM交互定位算法、業內最早的消費級Pancake VR一體機,3年時間打磨出了YVR 1眼鏡和 YVR 2眼鏡兩款極具代表性的XR產品。
從VR到MR的品類擴充,既是消費電子時代體驗升級的需求,也是空間計算技術革命的必然結果。
VR跑通遊戲品類,MR做自己擅長的事
「VR是我們所堅持的方向,VR驗證了一件事——遊戲品類它跑通了。」
「現在,我們希望通過MR能給用戶帶來更多的應用場景,比如說類似於IMAX影院這樣的觀影體驗。我們做了螢幕的硬體升級,升級到雙眼8K,對標Vision Pro。」
「其次,內容生態上,更多的是一些品類的擴展。未來我們會從遊戲開始,將VR遊戲升級到MR遊戲,當然,還包括輕辦公等領域,這些類別我們都會做一些功能升級。」玩出夢想創始人、CEO黃鋒說道。
憑藉著顛覆式的體驗,《Beat Saber》和《Half-Life:Alyx》等經久不衰的作品已然證明VR在遊戲領域的應用,毋庸置疑是成功的,而玩出夢想也是積極的市場驗證者。
玩出夢想創始人、CEO黃鋒(圖源:玩出夢想)
伴隨著供應鏈技術的發展,更大的消費需求的萌生,VR的下一步即是MR拓展 。基於混合現實新技術的邏輯,玩出夢想對於其場景的規劃已初具雛形,雖有涉及諸多功能探索,但還是從玩出夢想「最擅長的事」出發。
黃鋒說道:「從應用場景的角度來看,蘋果的底層是創意生產力工具,正如同蘋果早期的筆記本都是設計師在用。關於這次的Vision Pro,我認為核心底層也是創意生產者的工具,很多蘋果的果粉,甚至一些設計師都會去用。」
「當然,蘋果也展示了很多其他場景,有觀影、拍攝、3D建模等等,但我認為蘋果所擅長的就是在設計師領域。而我們公司所擅長的其實是娛樂領域,做了相對比較成功的網魚電競,所以在VR和MR上,我們也會在娛樂領域做重要的投入和布局。」
據悉,玩出夢想正式進入XR賽道、成立相關公司雖是在2020年 ,但是集團早於1998年便成立,旗下成熟業務「網魚電競」從松江出發,目前已在全球擁有近1000家門店,常年保持高營收。
整體來看,玩出夢想的MR定位邏輯,很大一部分也與蘋果Vision Pro有著異曲同工之處,旨在將新技術、新場景,結合自身優勢,納入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同時覆蓋其他基本功能需求。
在產品向,玩出夢想方向清晰,而在市場戰略向,玩出夢想也有著一套自己的營銷邏輯。
電子消費品需保持冷靜,網際網路打法不可取
2015年以來,XR產業一直跌宕起伏,有新玩家在風口進入,也有老玩家黯然退場。
小眾市場,供大於求,註定了激烈的市場競爭。黃鋒認為做電子消費品,必須要學會戰略性等待,傳統網際網路市場打法不一定可取。
他表示:「我從1998年創業到現在,經歷了幾個周期。價格戰和補貼戰,在所有商業領域都會碰到,我認為這是一個正常的商業行為,每家公司都會有一些。從整個行業激烈競爭的角度看,一定有打價值戰不斷創造價值的,也有打價格戰不斷的比性價比,這個在商業領域一直存在。」
「不管是補貼用戶,補貼渠道,或者補貼CP廠商(內容提供商),其實都是希望行業可以做得越來越好。但是補貼過程當中,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每家企業都需要量力而行。Meta補到現在也補不動了,虧損了350億美金(2019-2022),然而並沒有達到它的預期。」
「我還是比較贊同喬布斯那句話,需要戰略性等待。做電子消費品,我有一個理念,喬布斯的原話是叫『站在科技與人文的十字路口』。這句話我以前不理解,在進入電子消費品或者說進入XR硬體行業後,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從公司的角度表達,叫 TPMF(Technology Product Market Fit),就是技術、產品、市場契合度——即了解科技的趨勢與市場用戶的需求,找到平衡點,以科技之力創造更美好的用戶體驗。」
科技產業發展至今,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很難一蹴而就。基於過往消費電子產業的發展規律,黃鋒認為很多技術在不成熟的階段,需要等待周期疊代,最終才能推動行業跨越鴻溝,從創新者到早期使用者,再到大眾,iPhone也經歷了四代。所以如果在不合適的階段用力過猛,不管是Meta還是其他廠商,就會導致自己有可能會進入一個尷尬的局面,如果彈藥不充分,現金流不足,可能會在洗牌中被淘汰。
回望玩出夢想XR業務的發展亦是如此,一步一個腳印。黃鋒說道:「第一代產品產雖量產不多,但打通了供應鏈,跑通了內容生態,贏得了用戶口碑;第二代產品開拓了渠道,同時也積累下了核心用戶,這是一個慢慢擴圈的過程。」
在市場戰略方面,就黃鋒看來,補貼價格戰是網際網路產業的打法,而在電子消費領域,因為邊際成本不像網際網路無限趨向於零,應該慢慢做。
他說道:「電子消費產業必須保持冷靜,因為它多了兩個字——電子。電子有它的屬性,有它的研發周期。在晶片領域,摩爾定律就是它的研發周期。當然,不只晶片,還有螢幕,還有內容生態。所以,電子消費產業我認為要尊重常識,尊重行業基本規律,以用戶價值為導向。商業的本質是滿足用戶需求,或者滿足競爭對手未被滿足的市場。」
黃鋒對於整個XR產業,乃至整個電子消費產業的市場發展邏輯有著清晰且明確的認知。基於此,黃鋒強調玩出夢想會根據自己的節奏,研發自己的產品,做自己的市場,向最聰明的公司學習,向喬布斯學習,向蘋果學習。
致敬喬布斯,做中國的「早期」蘋果
「站在科技與人文的十字路口。」
在玩出夢想的每一次對外發布會與媒體見面會上,聽得最多的便是此話。在XR產業,或許玩出夢想是將蘋果、將喬布斯產品精神踐行得最為徹底的一家公司之一。
蘋果是電子消費行業的龍頭企業,其創始人喬布斯的用戶理解與產品精神更是得到了全球數千萬用戶的認可,而玩出夢想CEO黃鋒一直將喬布斯視為偶像,並將其核心理念貫徹於產品。
「從個人的角度來講,我可以說是致敬喬布斯,我們想做中國的蘋果,這也是玩出夢想從2017年、2018年確定入局XR領域,2020年正式成立公司,並且一直堅持到現在的原因。做中國的蘋果不是說現在的蘋果,我一直說我們是『早期的蘋果』,1976 年的蘋果,我覺得我們可以慢慢來不能急。我們至少要做20年起,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現在只經歷了5年,未來還很漫長。」
「如果Vision Pro是下一個計算平台,我們認為至少也要做四五十年。四五十年的生意,不能急於這一兩年,不是說持續耕耘,我們認為說像馬拉松一樣跑了第一個階段。從這五年來說,第一步把VR做好,然後把MR做好,我們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們也談不上堅持。」
「我們不是一家追逐熱點的公司,只是在默默的耕耘。我們更多講的是用戶價值,而不是去Follow市場熱點,我們想的就是對用戶有沒有價值,做任何產品從原點思考。」黃鋒說道。
在大多數人看來,想做「中國版的蘋果」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但人沒有夢想,公司沒有目標,又何談商業與發展。蘋果既是目標,也是長線的動力。
在這一場可能長達四五十年的馬拉松比賽上,XR或者說空間計算平台革命也許比的不是誰能先聲奪人,一炮而紅,從長期角度來看,持續的技術積累,正向的商業生態,或許才是維持公司在產業內長青之根本。
預計2025左右國內達千萬台出貨量
截至2023年4月,Meta Quest系列已售出近2000萬台 Quest頭顯。相比之下,目前國內的VR年出貨量剛突破百萬台級別。對於一個14億人口的龐大市場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空白與機遇。
黃鋒預計,國內VR的出貨量可能比美國晚兩年左右。差不多在2024 年、2025年可以達到1000萬台的市場出貨量。黃鋒認為產品價格的推動是一方面,不過其認為,殺手級應用的推動作用將更大。
黃鋒說道:「我認為殺手級應用的推動有可能比價格的力量更大,像《Half-Life:Alyx》這種遊戲,還有《Beat Saber》《亞利桑那陽光》,包括我們也引進了一些3A級的內容,這方面我認為可能更有推動力,因為用戶其實不是買這個設備,用戶是買這個設備來玩他喜歡的內容。」
圖源:玩出夢想(YVR應用庫)
「所以我認為在價格上反而不是最重要的問題,發力點應該是在如何創造好的內容,或者鼓勵開發者。蘋果非常聰明,他的發布會請的是開發者,他認為內容是最重要的。」
蘋果Vision Pro正在推動XR內容生態的發展,這對於整個產業而言或都將受益。雖底層編碼格式不同,但內容展現的形式卻是互通的。
另外,蘋果Vision Pro將於2024年正式上市,由於其首批產品數量有限,且售價高昂,對於同品類產品來說,預計將有較高的市場推動作用。
圖源:玩出夢想
玩出夢想首款MR產品將於2024年正式發布,顯示方面,預計將升級雙目8K螢幕。目前玩出夢想在交互方面,除了6DoF手柄外,已經拓展了更加自然的手勢交互技術,預計明年還將配備眼動追蹤等成熟傳感技術。
在過往的VR產品中,玩出夢想在SLAM交互技術方面展現出了一流的水準,下一款MR硬體,也或將成為國內千萬台市場爆發中的佼佼者。
空間計算大航海時代來臨,毫無疑問玩出夢想正站在新的起點上。
做中國的蘋果,尊重行業基本規律,以用戶價值為導向,做自己擅長的事,跑一場至少20年的馬拉松……
在黃鋒的掌舵下,玩出夢想這艘滿載夢想與未來的航船,搭載著「改變世界獲取信息的方式」這一品牌願景,正堅定、穩健地駛向空間計算時代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