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的贖身費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2023-11-28     一畫書畫

原標題:梁武帝的贖身費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啟風/文

在南北朝皇帝里,梁武帝蕭衍的名氣大約能排進前三——第一是北魏孝文帝元宏,被歷史教科書樹為漢化模範;第二是宋武帝劉裕,被辛棄疾寫到一首《永遇樂》里,進了語文課本。

蕭衍能出一點小名,可能主要是因為身上八卦標籤多,他是中國歷史上壽命第二長的皇帝,在位54年,活了86歲,最後戲劇性地被餓死在皇宮裡;他崇奉佛教,人稱「皇帝菩薩」,好幾次丟下皇帝寶座,跑到同泰寺出家當和尚,可是國不可一日無君,大臣們不得不斥巨資給他贖身。

圖:梁武帝蕭衍

不同史書對蕭衍捨身寺廟次數的記載有差異,《南史》說是四次,《梁書》說是三次,好在有爭議的那次沒有涉及贖身金額。有明確金額的贖身是兩次,分別在大通三年(529年)和太清元年(547年),都是「群臣以錢一億萬奉贖皇帝菩薩大舍」,即大家每次湊齊一億萬錢,才能把皇上贖出來。

那麼問題來了,南北朝時期的「一億萬」究竟是多少錢?古人對「億」這個計數單位有兩種用法,如東漢徐岳著《數術記遺》所言,採用十進位的時候,以「十萬曰億」;採用萬進位或倍進位的時候,以「萬萬曰億」。如果是後一種用法,那「一億萬」就是現在的10000億,未免太過誇張,因此按「十萬曰億」,把「一億萬」換算成10億比較妥當。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南梁10億錢的實際購買力。

我們首先得清楚,群臣拿來給蕭衍贖身的錢,很可能不是銅錢,而是鐵錢。南梁普通四年(523年),蕭衍鑒於市面上所用銅錢大小不一,且極度缺乏,於是盡罷銅錢,大規模鑄造鐵五銖,在歷史上開了以鐵錢為法定貨幣的先河。到了大通元年(527年),蕭衍又下詔,「百官俸祿……自今已後,可長給見錢」,所謂「見錢」就是現錢,即當時新鑄的鐵錢。群臣從朝廷領的是鐵五銖,那給皇帝贖身時,肯定還是要用這些錢,可謂是「取之於皇帝,用之於皇帝」了。

圖:蕭梁鐵五銖(啟風藏),除材質外,此種錢最大的特徵是背「四出」

同樣數量的鐵錢比銅錢價值低很多,使得物價飛漲。大同年間(535—546年)鐵錢堆積如山,「交易者以車載錢,不復計數,而唯論貫」,即商品不再按照錢幣數量定價,而直接以「貫」為單位了。理論上,1000枚錢幣是一貫,100枚錢幣是一陌,但在實際交易中,有些人故意減少一串錢的數量,久而久之南梁各地出現「短陌」現象,不同地方以90枚,甚至80枚或70枚鐵錢為一陌。

受通貨膨脹影響,南梁官員們合法或非法的紙面收入也是水漲船高。大同十一年(545年),散騎常侍賀琛上書蕭衍,指出南梁存在的幾大問題,其中之一就是貪官橫行,以至「罕有廉白」。按照賀琛的說法,太守等地方官「競事剝削,雖致資巨億,而罷歸以後,不支數年」,那意思是說,太守們即使在任上貪了上億的錢,可是因為生活奢靡,離任後只要幾年功夫,就能把這些贓款揮霍一空。這樣看來,官員們給蕭衍贖身的錢,可能只相當於幾個太守任上的貪污所得。

比貪官更有錢的是宗室。蕭衍的六弟蕭宏,被封為臨川王,一邊做著刺史、太尉等高官,一邊放著高利貸,可謂生財有道。蕭宏家有好多倉庫,平時大門緊閉,蕭衍懷疑他私藏兵器,陰謀造反。

有一天,蕭衍親自到蕭宏府上做客,假裝醉酒,提出要看看倉庫里是什麼。蕭宏無奈,被迫把倉庫大門一一打開,原來每間倉庫里都堆著1千萬錢,這樣的倉庫有30多間。這是在蕭衍鑄行鐵五銖之前,蕭宏手上的3億多錢都是銅錢。除現金外,蕭宏家其他倉庫里堆滿布匹、絲絹、硃砂等各種值錢的物品。因此,這位臨川王一個人的財產可能就夠替皇兄贖身一次了。

看到倉庫里不是兵器,蕭衍很開心,拍著兄弟的肩膀說:「老六,在理財持家上面,你可真有一手!」兄弟兩人手拉著手回到屋裡繼續暢飲,一直到半夜,蕭衍才心滿意足地返回皇宮。

圖:梁武帝修陵的地上部分僅存一隻石麒麟

最後回歸本文主題,計算下蕭衍身價的購買力。對於南梁鐵錢與銅錢的比價,人們大多採信任昉「鐵錢兩當一」的詩句,那麼10億枚鐵錢的價值約等同於5億枚銅錢。南朝時期,一畝地約值1兩黃金,合6250文銅錢,5億枚銅錢與80000畝土地或80000兩黃金等值。換算一下,一個標準足球場是10.71畝,蕭衍身價可買7500個足球場大小的土地;南朝1兩約13.92克,蕭衍身價可換1.1136噸黃金,摺合人民幣4.5億元左右。

蕭衍在位期間縱容貴族、官員貪污,他一時興起出家當和尚,手下人被迫出點血給皇上贖身,可以說是報答君恩。在奢靡的南梁,蕭衍出次家花幾個小目標,也算是符合他皇帝身份的一種特殊「玩法」吧。

參考資料

1、《南史》

2、《梁書》

3、莊輝明:《蕭衍評傳》,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4、陳彥良:《幣制興衰四百年:魏晉南北朝的通貨膨脹與緊縮》,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

5、黃冕堂:《中國歷代物價問題考述》,齊魯書社,2008年。

6、石俊志:《五銖錢制度研究》,中國金融出版社,2011年。

7、華方田:《關於梁武帝奉佛事跡的兩個問題》,《五台山研究》1988年第2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d90f9784d851035a9248b77d2e13c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