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作文沒達標,說了他兩句他就離家出走了,我們全班找了他一個小時才把他找到,請來學校一趟將孩子接回去吧!」
我在晚上8點多鐘的時候接到孩子班主任的一通電話,乍聽到「離家出走」四個字,我心裡一驚,掛斷電話之後的我,內心湧現出憤怒、焦急、痛心、無奈等等複雜的情緒,一股恨鐵不成鋼的無名火直衝腦門,抓起鑰匙就出了門去接孩子。
老師說他內向、不愛講話、作文字數不夠,考試時總是寫不完,這次要求他補寫作文,半個月過去了還沒動筆,情急之下吵了他,結果他一個人躲在學校附近的小公園裡,害得全班找了他很久,好不容易找到,才叫了我接他回去。
我在來時的路上就進行了頭腦風暴,這次我想換一種方式來面對孩子,因為以往的嚴厲已經固化了我在孩子心裡的形象,而且收效甚微,所以這次我在接到孩子那刻起,自始至終都面帶微笑,回家的路上沒有生氣的跡向也沒有過份的嘮叨,只是問了一句:「冷不冷?要不要去吃點東西?」
孩子聽到我的話,一臉不可置信地看著我,眼睛裡仿佛一下子就有了光。
原來,父母在孩子遭遇學習困境時,只要直接表達關心就能點亮孩子的眼睛,溫暖他的心,可不知從何時開始,家長們只會用責備和要求來表達對孩子的關心,現在的孩子苦這樣的家長久矣!
看到孩子眼裡的光,我突然意識到以前自己的做法不對,我難以想像如果孩子真的離家出走,我該會承擔什麼樣的心痛,於是對他說:「走啊,去吃啥?」拉起他的手就走。
我們去了孩子最愛的自助餐廳,他拿了一塊最喜歡的草莓蛋糕、一杯橙汁,還給我拿了我喜歡吃的水果,我坐在那裡看著他來來去去的身影,心裡感嘆到:時間過得真快啊,我的孩子一下子就和我一樣高了!
自從上了初中以來,他和家長的交流就越來越少,內容也越來越單一、乏味,也許就是因為以前我根本沒有從他的角度出發去真正理解過他,每次遇到挫折從來不問青紅皂白,首先把他批一頓,導致現在他與父母的關係變得疏離。
一想到這,我對他說:「是不是覺得媽媽今天的表現讓你非常意外?換作是以前,接到你那一刻必定少不了一頓批評吧。」
孩子堅定的點了點頭,我苦笑著解釋道:「
媽媽也是第一次做家長,並不知道如何去跟一位初中生打好交道。所以,父母也要不斷地學習,學習去做一個稱職、合格的家長!以後遇到事情不要一個人躲開好嗎?跟媽媽說,媽媽會幫助你的!」
我話音剛落,只見孩子拿了一顆大草莓往我嘴裡塞,我努力地在記憶里搜索,上次他喂我吃東西的時候,還是他上小學三年級那會兒,距今已過去六年了!
我見頗有成效,繼續趁熱打鐵:「雖說父母也是從小長到大的,對一些成長過程中的問題有一些過來人的見解,但由於我也還沒活通透,在某些問題上的看法有時顯得不那麼適合你。以前總是覺得我這是為你好,現在看來我的想法有點一廂情願了。以後你要是有什麼好的建議,可以和父母多說說,比如,這次你被叫家長是因為作文的問題,你希望家長能給你提供什麼樣的幫助呢?」
孩子終於開始對我說話了,他說:「考試的時候我很緊張,每次把前面的題目做完後,面對作文頭腦就一片空白,總是在交卷鈴響後我才寫了不到一半,每次都是作文拖了我後腿。」
我沉思片刻,說道:「嗯,這個問題確實不好解決。咱可以一項一項的來解決,你說考試緊張,究竟是不能承受考砸的後果還是基礎不牢?如果是怕考不好挨父母的罵,那我在這裡要向你道歉,以後媽媽只要你放手去考,考得好與不好都不要緊,只要你盡力了,媽媽保證再也不會因為你沒考好而責怪你!」
我終於是在這個晚上想通了,學習終究是孩子的事情,父母干預過深不僅無濟於事,還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如果是基礎不牢,那平時咱們就要把基礎打牢。對於作文,媽媽認為只要你具備三點要素基本應該就不難。
第一,閱讀的積累;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你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才會豐富你的詞彙,你的語言組織能力才會得到提高。
在平時的閱讀中,遇到一句讓你驚艷的話,你會由衷的感慨,那些字我也認識,為什麼我就不能將她們組織排序之後得到這麼優美的一句話呢?
所以,多看看優秀的作品給你的語言組織提供更多的參考,通過模仿再形成自己的風格,最後超越。
第二,細心觀察一切。
為什麼要細心觀察周遭的一切呢?因為當你沒有足夠的積累時,通過細心觀察身邊的環境變化、人物變化、事物變化,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來試著理解這些變化,通過你的思想將她們提煉出來,用你的語言把她們表達出來,這也是作文素材的來源;
比如,通過觀察小區里被風折斷的桂花樹,春秋更替後在今年的春天,你突然發現折斷的桂花樹身上又出現了一抹綠意,再用你的思想來提煉這種現象,不管作文題目是什麼,你都可以通過桂花樹重新長出新枝的變化來表達出你積極向上的思想;
你可以這麼寫「就算天空烏雲疊浪、地面風卷沙石,也阻擋不了折斷的桂花樹在春天裡長出新希望」類似話語等等。
第三,用心體會生活。
如何用心體會生活?走出家門,積極運動,多跟人接觸。
人是最豐富最複雜的個體,多跟人接觸,多聽別人的故事,多感受這個社會,你的作文素材才會越豐富,生活也會更多彩。只有多經歷事情,多接觸人,你才會有更多的東西可以寫、更多的感受可以通過文字來表達,作文自然就不會空洞、不會有寫不下去的情況。」
我接著給他總結了如何才能有東西可寫,針對孩子作文的「頑症」開出父母的藥方。
不知不覺間,我和孩子的心靈距離開始慢慢拉近,我能感覺到孩子今天晚上的心情是極度愉悅放鬆的,我從孩子的肢體語言和神態上領悟到,父母不能只憑本能去做父母,在遇到親子矛盾的時候,或者孩子在遇到學習困境和生活挫折時,更考驗父母的智慧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正是因為如此,父母更加不能懈怠,需要不停地在現實生活中和處理問題的實踐中學習和積累經驗。
我們吃飽喝足後,在回家的路上,我牽起孩子的手說:
「還記得你在讀小學一年級時,被同學用鉛筆還是什麼戳中眼睛的那一次嗎?當時你眼睛布滿血絲回到家,老師說叫對方家長到學校來雙方當面溝通,看如何處理這件事情?而媽媽當時作為你的家長對這件事情的處理方式,是以我兒沒什麼大事選擇不追究對方的責任而不了了之,現在想來特別的不應該!
我不知道當時我兒受了多少疼痛和委屈,在學校是不是有人欺負你,我們當家長的沒有承擔起應該承擔的保護幼子的責任,卻一味的選擇息事寧人的忍讓態度,這是十分不對的,這是怯懦的表現!!!」
說著說著我眼含熱淚,接著繼續道:
「如果放在今天,做了十五年的家長,具備了一定的處事經驗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兒在學校再遇到什麼委屈的事情,如果是對方的過錯和責任,我會毫不猶豫的讓對方以及對方家長向你賠禮道歉,以及糾正對方的行為和承擔相應的責任。
就像上次你說的有位同學老是打擾你學習,我會去跟老師以及對方家長溝通,盡最大努力幫你解決困擾,這才是家長應該有的樣子。
其實,家長也是在有了你之後成為家長的,父母也是在社會中摸爬滾打慢慢成長起來的,我們也是在不斷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強大起來的;通過這件事情,讓我知道作為你的家長,就應該具備勇敢、強大的力量,來成為你最堅強的後盾,而不是只是嘴上說說而已。
勇敢是需要智慧、需要底氣、需要力量的,很遺憾,在你很小的時候我們還不具備這些素質,但以後我們會越來越勇敢,也希望我兒也越來越勇敢,我們一起加油、進步哦!」
說完,孩子居然輕輕的拍了下我的肩膀,笑著說:「我都忘記了還有這回事!我只記得每次我出了差錯,你都是板著一張臉,嚇得我都不敢跟你說話!」
通過我與孩子的真誠對話,一起回憶過去他成長道路上的點點滴滴,忽然發現今晚的夜特別的溫馨、溫暖。
我說:「是啊,記憶里我總是處在發飆的狀態,看來媽媽要學習控制情緒了。以後我要是快發火的時候,你可以向我建議一下嗎?比如,媽媽,時間用來發火不如用來吃水果!」
「哈哈,好啊,媽,希望到時候你不要說話不算數哦!」孩子明顯是一種快樂的語調。
我回答道:
「當然算數,父母不能在成為父母之後就停止學習,不然明明是和孩子在同一條路上,卻眼睜睜的看著你和父母越走越遠!孩子做的不對要改正,父母做錯的時候不能因為有家長權威就拒絕改正吧。在面對任何權威時,勇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對於犯錯,勇於承擔責任;對於別人犯錯,就要追究對方責任!
還記得你在小學時有位同學把你的眼鏡搞壞了,當時帶你去配新眼鏡的時候,對方的家長說給我發200元紅包,相當於是賠償,而我當時的做法卻選擇了我們自己承擔這筆費用,這也是十分不對的,這是近乎軟弱的善良!
這個社會不會人人都是善良的,做錯事情不會次次得到別人的諒解,我當時應該選擇接受對方的賠償,因為這樣一來就會讓對方知道,自己做錯事了就要承擔相應的後果,而對於受害方的我們,就應該堅決、果斷的保護自己的利益不受對方侵害,而不是做個老好人,唯唯諾諾,任人拿捏。只是當時的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所以父母也是需要不斷地學習來武裝自己的。」
「媽媽,今晚的你變化好大,令我刮目相看了!」孩子一臉欣賞的表示認同。
至此以後,我們各司其職,學生就做好學生的事,父母就做好工作上的事。父母與青春期的孩子不是天敵,而是相互成就的夥伴。孩子因為父母的愛而勇敢、有力量、有擔當,父母因為孩子而不再自我設限,嘗試更多的可能與突破,這才是父母成為父母之後不停止學習的意義所在!
作者:等風來
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嚮往的詩和遠方,關注我,持續給您提供更多育兒乾貨。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