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影節|郭帆:拍得好科幻片,紓解不了AI焦慮

2023-06-12     影視獨舌

原標題:上海電影節|郭帆:拍得好科幻片,紓解不了AI焦慮

2023年6月12日刊| 總第3264期

6月11日,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科幻電影周」主旨論壇暨上海科技影都發布會在松江召開。

中外電影人郭帆、王紅衛、陸川、張吃魚、董潤年、彼得·貝布齊聚一堂,他們就「科幻電影的國際視野與時代語境」的主題進行交流,共同探討科幻電影的創作心得,以及科技發展給電影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AI時代是「電影工業化3.0」

郭帆導演的《流浪地球2》在今年春節檔獲得巨大成功,最終收入票房40.29億元。影片電腦特效鏡頭超過3000個,其中還運用到了第一部沒有的虛擬拍攝、面部特效等技術。影片中出現的未來感十足的起重機、外骨骼機器人,皆是國內企業幫助劇組打造完成。

科幻片的創作是基於現實科技的奇思妙想。 《流浪地球2》中的太空電梯,原著作者劉慈欣就表示太空電梯從理論上來說沒有任何懸念,現實中最大的障礙是材料。

論壇開場,郭帆進行了《科幻電影,全人類視角與中國故事》的主題演講。發言中,他講到了科幻片對自己的深遠影響,以及人工智慧帶來的創作焦慮。

郭帆

郭帆表示,科幻電影是全世界通用的電影語言,它能夠讓海外觀眾認識和了解中國,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文化載體。

郭帆坦言,科幻片是他熱愛電影的起點,他因為想拍科幻片才決定當導演。他認為可以將膠片時代稱之為「電影工業化1.0」,21世紀之後的數字時代是「電影工業化2.0」。數字時代發展不到30年,人工智慧時代已經到來,這是「電影工業化3.0」。

人工智慧的應用已經涉足電影創作,郭帆看到虛擬演員的表演幾可亂真,這種技術的革新讓他感到很焦慮。 真人演員會不會被取代?虛擬人物的表演會進步到什麼程度?行業人士近期可能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郭帆呼籲,希望能有一個新的部門,從法律法規、政策引導上幫助電影人規範人工智慧應用的邊界和方向。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原主任吳季,闡述太空科技的發展歷史與太空主題科幻電影的關係。他表示,太空旅遊、火星移民在未來有可能會變成現實。他認為只要不違反科學原理,所有太空題材的科幻片都應該大開腦洞,這些作品有可能推動未來航天技術的進步。

吳季

《巨齒鯊2:深淵》的視效總監彼特·貝布上台分享創作經驗。他表示,視效總監會使用最好的科技來解決手邊的問題,新技術意味著電影人可以儘可能地發揮創造力。

《巨齒鯊2》是聚焦大型生物的科幻電影,製作上一定要做到細節考究。畫面中動物的脂肪、肌肉的質感、還有皮膚的變形等,這些細節一定要完成到位,才能讓觀眾覺得片中的生物真實可信。

彼特·貝布認為科幻電影人一方面要擁抱技術,學習人工智慧;另一方面,大家要加倍努力創作好的故事。技術不是電影的本源,好電影仍然要靠人來創作。

彼特·貝布

科幻電影的創作難點

「科幻電影周」主旨論壇邀請的嘉賓陣容,堪稱是中國科幻電影創作的中堅力量。

導演郭帆憑藉《流浪地球》系列,讓觀眾對國產科幻片刮目相看。監製王紅衛打造的《宇宙探索編輯部》,為科幻片提供了另一種創作可行性。

導演張吃魚憑藉《獨行月球》的成功,奠定了科幻喜劇片的市場地位。董潤年導演的《被光抓走的人》,以科幻外衣來講述愛情故事。導演陸川正在製作的《749局》,關注超自然現象,和科幻有千絲萬縷的關聯。

嘉賓們從創作出發,就國產科幻片的創作體驗,以及創作中遇到的難點進行了討論和分享。

王紅衛認為,電影的特長不是描繪現實,電影是展現人類想像的邊界,這就是「幻想」。科幻片是人類在科學的基礎上進行的幻想,這有別於古人對世界的盲目認知和猜想。

王紅衛

陸川表示,科幻片的創作可以放飛想像力。創作者將科技痛點、社會痛點投射到未來,然後在電影中用理想的方式把這些痛點解決掉。

郭帆談到了對當下科幻片創作的憂慮。他說道,很多創作者執著於電影的高概念設定,這樣容易忽視對人物情感的刻畫。科幻片的創作應該關注人與科學技術的關係,忽視這一點的話,創作就沒有意義。

董潤年是編劇出身,他參與了《瘋狂的外星人》的劇本創作。《被光抓走的人》在拍攝過程中,他原以為那道閃光的處理會很簡單,拍起來卻非常複雜。這道光關乎所有角色的命運,強度如何?直射還是斜射?他和團隊經過反覆論證才最終確立了拍攝方案。他認為, 把觀眾很熟悉的事物或概念,進行視覺化處理,這是科幻片創作的難點之一。

董潤年

張吃魚坦言,《獨行月球》觀眾看的時候笑得有多開心,團隊拍的時候哭得就有多慘。中國觀眾對科幻電影的要求非常高,他要平衡好科幻與喜劇的尺度。比如袋鼠拉車那場戲,給人的直觀感覺是太不靠譜了。但他還是謹慎地向科幻的邊界邁出一小步,倍感艱辛。

餘音

上海科技影都發布會現場,《松江區關於促進上海科技影都影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規定》正式發布。《規定》中明確提出了「支持影視企業上市」「鼓勵影視人才引進和培養」等重點環節的具體扶持措施,為行業復甦提供有效助力。

科幻電影周的「未來引擎· 科幻電影年度展望」環節中, 《749局》《群星閃耀時》《莫莉的冒險》《我看見兩朵一樣的雲》及《明日生存指南》,這五部新片獲得推薦。

這些風格各異的作品,或是以科幻為主類型,或是帶有科幻色彩,它們的創作者正在探索科幻片的更多可能性。

文/崔汀

家人們,請給影視獨舌標星號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c942f1230ada0f20aad774f080a1c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