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會像媽媽,兒子和媽媽會更親近,許多有兒子的媽媽都有這樣的感受。但是,隨著兒子長大以後,漸漸地就不願意和媽媽多親近了。
男孩的成長,媽媽應該怎樣恰如其分地養育他們,也是我們這些有兒子的媽媽應該考慮的問題。
男孩長大了和媽媽不親近,似乎是一定的結局
曾經有一個粉絲媽媽,她有兩個兒子。在大兒子出生沒有多久,媽媽就出去打工了,孩子跟著奶奶長大,等到孩子上初中了,才接出來和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這個孩子很叛逆,特別是對於媽媽的關心,他似乎很不領情。
媽媽洗衣服,把他房間裡的髒衣服都洗了,當然也包括他的一些內衣。然後,孩子放學回來,跟媽媽大發脾氣,說媽媽侵犯了他的隱私。媽媽很傷心,自己很想彌補孩子缺少的母愛,但是不管她怎麼做,孩子都不領情。上大學以後,這孩子除了要生活費,一般都很少和父母聯繫。
媽媽覺得,這一定是因為小孩子沒有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原因。幸好,她還有一個小兒子,於是吸取大兒子的養育教訓,這個孩子是媽媽寸步不離,自己帶大的。
小時候,這孩子確實是挺依賴媽媽的。可是,當孩子一天天長高,終於媽媽也只能仰視他了。媽媽說的話,他也不大愛聽了。媽媽只要說多了,他就開始當作聽不到,依然嫌棄媽媽管得太多。
兩個兒子,不管是自己帶大的,還是沒有自己帶的,都一樣不和媽媽親近。這位媽媽也非常後悔,當初為什麼沒有生一個女兒,你看人家的女兒都是媽媽貼心的小棉襖。
兒子的成長,也傾注了爸爸媽媽很多的心血和感情,兒子長大了,卻和媽媽不親,這是為什麼呢?
孩子小的時候,如果媽媽沒有親自撫養,大機率是和媽媽不親的
孩子和大人建立親密的關係、牢固的感情,一定是在他的幼年時期。孩子渴了,你喂他水喝,孩子餓了,我們給他吃的。父母的親自撫養孩子,幫助孩子解決生理最基本的需要,孩子會逐漸和父母建立最親密的感情,也是父母以後教育孩子的感情基礎。
如果媽媽從小沒有撫養過孩子,孩子和父母沒有感情基礎,等他長大以後就很難和父母建立親密的感情了。
媽媽從小養育孩子,孩子大了,管得太多也容易造成親子關係緊張
男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和信任。如果孩子逐漸進入青春期,在他自己的意識里已經逐漸把自己看作一個成年人。媽媽還是管得太多,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的發展受到了限制。想要掙脫媽媽的管控,會表現得特別叛逆,和媽媽的關係也變得緊張。
孩子小時候不管,和他長大了依然想要管得太多,都是媽媽教育兒子的錯誤方式。正確、恰當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健康成長,也讓親子關係融洽舒適。
首先,嬰幼兒時期,媽媽要盡到養育孩子的責任,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
《管教的勇氣》里有一句話說,「教養孩子最幸運的事情就是,小時候給他『扎針』,長大給他翅膀!」
我覺得這也是媽媽養育孩子最正確的順序,孩子小的時候,我們要多陪伴孩子,給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給孩子的內心足夠的安全感,幫他建立自信心。同時,還要教會孩子生活中的一些技巧、能力、規則。
其次,少年時期,媽媽就應該慢慢放開手,並且要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和理解。
孩子的自信是一點點建立的,而這一點需要媽媽的理解和尊重、支持。少年時期的男孩,已經開始可以自己完成許多事情,如果媽媽還總是把孩子當作一個小孩看待,認為他們什麼都不懂,事事都要插手,孩子就會對媽媽產生質疑和反感。
孩子可以完成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去做,父母給孩子多一點支持和尊重,融洽的親子關係會讓媽媽幸福,孩子也得到鍛鍊和成長。
最後,青春期以後,孩子應該得到更多的自由。
孩子的事情,我們應該是越管越少,當孩子進入青春期,逐漸成年,媽媽就應該給孩子更多的自由。他想要學習什麼專業,想要從事什麼工作,想要和誰談戀愛都是他自己的事情,媽媽不要插手太多。
父母硬要塞給他的,不一定是他喜歡的。我們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尋找,孩子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你那麼愛孩子,孩子卻跟你不親,一定是你愛孩子的方式不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