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達拳打鎮關西武松醉打蔣門神,徒手格鬥誰更強?戚繼光給出與我們不同的答案

2023-11-03   半壺老酒半支煙

原標題:魯達拳打鎮關西武松醉打蔣門神,徒手格鬥誰更強?戚繼光給出與我們不同的答案

梁山數一數二的步戰高手,當然是提轄魯達出家後的花和尚魯智深、都頭武松冒充的行者頭陀——武松的戒箍、戒刀、直裰、念珠、度牒,都是張青孫二娘將一個真行者做成饅頭餡兒後保存下來的。

武松讀碟上寫著誰的名字,施耐庵沒有說,但肯定不是「清河人氏武松」。

摩頂受戒的魯智深和冒名頂替武行者,誰是梁山第一步戰高手?這個問題他們二位可能不在乎,但是讀者諸君卻不能不感興趣:如果讓他們二位徒手格鬥,最後的贏家會是誰?

要解答者個問題,咱們還得看看魯達拳打鎮關西和武松醉打蔣門神者兩次格鬥——這兩次格鬥,原本都是只分勝負不決生死,魯提轄三拳打死鎮關西後很遺憾:「俺只指望痛打這廝一頓,不想三拳真箇打死了他。洒家須吃官司,又沒人送飯,不如及早撒開。」

魯智深沒有想要鄭屠的性命,但是戰鬥本能爆發,那三拳下意識地打出,完全是多年疆場征戰養成的肌肉記憶。

為了便於讀者諸君品評,咱們還是複述一遍中學學過的課文《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片段:鄭屠右手拿刀,左手便來要揪魯智深,如果被鄭屠揪住,兩人就是近身纏鬥,有刀的一方自然大占便宜,於是魯智深隔開鄭屠伸過來的左手,一腳踢在鄭屠小腹上,那是「太陽神經叢」所在,受到重擊的鄭屠仰面摔倒,被魯智深趕過去一拳打在鼻子上,手中的尖刀也丟在了一邊。

腿比手長且力大,對付持刀的對手,一拳打過去顯然是不明智的——鄭屠即使不會武功,只是拿著刀子亂劃拉,魯智深也有手臂被割傷的風險。

鄭屠在魯智深一腳一拳之下,已經失去了抵抗能力,但是魯智深憑著戰鬥本能,接下來的兩拳還是直奔要害:第二拳打開眉骨,第三拳正中太陽穴,這要是放在八角籠中,裁判再就終止比賽了。

看完魯達拳打鎮關西,接下來再看武松醉打蔣門神。

武松醉打蔣門神是搶先動手的:「說時遲,那時快。武松先把兩個拳頭去蔣門神臉上虛影一影,忽地轉身便走。蔣門神大怒,搶將來。被武松一飛腳踢起,踢中蔣門神小腹上。雙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將過來。那隻右腳早踢起,直飛在蔣門神額角上,踢著正中,望後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這醋缽兒大小拳頭,望蔣門神臉上便打。」

武松打蔣門神,與魯達打鎮關西基本是一個路數,都是一腳踢中對手小腹,先幹掉對方一半戰鬥力。但魯智深是一腳將對方撂倒之後直接上拳,而武松則是繼續飛腳,而且起腳極高,直接踢到了對手額角。

通過這兩場打鬥,我們就能看出魯智深和武松戰鬥特點了:魯智深是穩紮穩打下盤極穩,武松是躥蹦跳躍極為輕靈矯健。

魯智深練的是軍營必殺技,不講花俏,要的就是一招制敵,武松久在江湖行走,打法也與戰陣中不同,用戚繼光《紀效新書》的說法,應該是這樣的:「比場中較藝,擒捕小賊,不同堂堂之陣千百人列隊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後;叢槍戳來,叢槍戳去,亂刀砍來,亂殺還他,只是一齊擁進,轉手皆難,焉能容得左右動跳?」

魯智深與人打架,從來都是腳踏實地,這跟他身軀龐大無關,而是他一向訓練的技法,就是不能亂了步法:萬馬軍中打個趔趄,都可能被後面衝上來的戰友踩倒。

陣中搏殺,都是直來直去,打旋子起飛腳,都不如直拳正踢有效,戚繼光一向認為拳法在軍中只能起輔助鍛鍊作用:「拳法似無預於大戰之技,然活動手足,慣勤肢體,此為初學入藝之門也。」

拳腳只是軍中入門武功,任何朝代的軍隊都是要經過嚴格訓練的,教頭也不是宋朝獨有,戚繼光在《練兵紀實·校武藝》一章中說:「武藝不是答應官府的公事,是你來當兵防身殺賊立功本身上貼骨的勾當。你武藝高,決殺了賊,賊如何又會殺你?你若武藝不如他,他決殺了你。若不學武藝,是不要性命也。況費著官銀,又有賞罰,比那費了家私請著教師學武藝的便益多少?」

戚繼光擺事實講道理算細帳,我們也能從他的著述中看到古代軍營高手與民間高手的不同:以朝廷之力重金選拔高手當師父,中下級軍官和士兵每日吃飽喝足後,就研究怎麼殺人而不被人殺,所以個個都算專業人員,而江湖中人還得自己找飯轍,勉強填飽肚子後遇到的師父,也可能不是王進而是李忠。

如果讓戚繼光來評判魯智深和武松這兩場打鬥,他肯定會對魯智深比較滿意,而對武松提出批評:「凡比較武藝,務要俱照示學習實敵本事,直可對搏打者,不許仍學習花槍等法,徒支虛架,以圖人前美觀。」

花架子與真打架是兩回事,記得有一次《百家講壇》講到戚繼光招兵,說他絕不會要武松,而一定會要魯智深:「第一切忌不可用城市游滑之人,見官府藐然無忌者是也;第一可用,只是鄉野老實之人。所謂鄉野老實之人者,黑大粗壯,能耐辛苦,手麵皮肉堅實,有土作之色,此為第一。」

武松為人精明強悍且江湖經驗豐富,他醉打蔣門神「雖然帶著五七分酒,卻裝做十分醉」,這才讓蔣門神起了輕視之心:「蔣門神見了武松,心裡先欺他醉,只顧趕將入來。」

武松醉打蔣門神是經過精心策劃的,如果他跟魯智深來一場一對一的單挑,肯定也會算計到魯智深的致命弱點:這位大俠力大無窮招式精妙,但是這麼胖的人,肯定餓得快,我只要拖一兩個時辰,他就累虛脫了……

魯智深身高八尺腰大十圍,適合硬戰而不善於奔跑,武松繞來繞去,也真能把他繞暈,但是武松一旦被魯智深抓住,情況可能就不妙了——武松雖然能扔起三五百斤的石頭,倒拔垂楊柳肯定是做不到的。

要是讓戚繼光以百戰將軍的眼光來評判,自然會更喜歡魯智深也更希望魯智深贏,但是以咱們普通現代人的眼光來看,絕倫可能就不一樣了:在您看來,吃飽喝足的魯智深,與巔峰狀態的武松公平單挑拳腳相搏,最後獲勝者會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