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首相佐藤榮作訪華,為何被我國拒絕,被拒後為何很快下台

2022-07-23   張生全精彩歷史

原標題:日本前首相佐藤榮作訪華,為何被我國拒絕,被拒後為何很快下台

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是一件震驚世界的大事,在他離開中國後,日本首相佐藤榮作立刻與中國政府取得聯繫,並「要求親自訪華」,但中國政府卻拒絕了他的要求。有意思的是,就在被拒絕不久,原本任期未滿的佐藤榮作,立刻就下台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佐藤榮作

佐藤榮作能成為首相,離不開兩個人:一個是他的胞兄岸信介,另一個是他的高中同學池田勇人。

佐藤榮作的父親佐藤秀助原本叫岸秀助,後來入贅佐藤家族,這才改姓佐藤姓氏。

佐藤家族雖然靠賣酒起家,但到了明治維新時期,由於參與了與幕府勢力的鬥爭,因而得到新政府的認可,家中不僅有人做過島根縣令,而且佐藤秀助也因為家族關係,得以擠進山口縣公務員行列。

儘管在事業上長期處於划水摸魚狀態,但佐藤秀助卻很能生養,他一口氣竟連生了3個兒子,厲害的是這3個兒子都很有出息,特別次子岸信介和幼子佐藤榮作,都官至首相。而這兩兄弟也是日本首相史上唯一的一對兄弟首相。

佐藤秀助比岸信介小5歲,生於1901年。岸信介從東京帝國大學法學系畢業不久,佐藤秀助也考入了該校法學系。

東京帝國大學是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後,日本用甲午賠款在京都創立的大學,因此被視為日本的榮譽。在日本民眾看來,只要考進了這所大學,也就意味著一條腿邁入了上流社會。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比如佐藤榮作大學畢業後,就長期在鐵道省任職。二戰期間,他還曾兩次奉命到中國籌劃開辦鐵道公司的工作。日本戰敗後,他先後擔任了鐵道總務局長官和運輸省次官。由於他工作能力很強,名氣頗大,不僅被稱為「鐵道的佐藤」,還被視為日本政壇新生代中的希望青年。

佐藤榮作為了能在仕途上走出一片新天地,也是相當用心。他在加入自由黨後,很快就得到了首相吉田茂的欣賞和器重,他的仕途也因此扶搖直上,接連擔任內閣官房長官、郵政大臣和建設大臣等職務,而他作為吉田茂的臂膀,也為吉田茂鞏固政權立下汗馬功勞。

吉田茂

1954年,自由黨總裁鳩山一郎恢復公職。

原本鳩山一郎是日本戰敗後的第一任首相,然而不久他就受到盟軍清洗,成為「必須革除公職者」。因此,擔任過外交事務又一直在政治理念上親美的吉田茂就成了合適的首相人選。

本來,鳩山一郎是暫時把自由黨總裁及首相職務交給吉田茂,並約好一旦恢復公職,吉田茂就交還大權。然而在鳩山一郎恢復公職後,吉田茂卻不願意履行約定。這樣就激化了雙方的權力之爭,自由黨成員也因此分成了吉田派和鳩山派。

畢竟鳩山一郎是自由黨的創始人,又是政壇上有著很高的威望,所以在這場權力之爭中,黨內成員大多都站到鳩山一邊。鳩山則乾脆成立民主黨,隨後他迅速合併了自由黨和民主黨,簡稱自民黨。這一系列操作讓吉田茂措手不及,難以招架的吉田茂眼見大勢已去,只能被迫辭掉了首相職務,並拒絕加入自民黨。

當時,那些曾被吉田茂提拔重用的官員都站到了他的對立面,只有佐藤榮作始終支持吉田茂,並在吉田茂下野後,主動辭掉了所有的職務。

閒散地度過了3年光陰,直到1957年鳩山一郎下台,佐藤榮作才加入自民黨。當時他的哥哥岸信介已經擔任外相職務,並出任自民黨總裁,因此佐藤榮作在加入之初,就擔任了總務會長的重要職務。

岸信介的運氣來得很快,新首相石橋湛山上任才2個月就因病不能繼續工作,所以岸信介接任了首相職務。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何況還是同胞兄弟呢!所以在岸信介的提拔下,佐藤榮作進入了政治中樞,擔任了大藏大臣的要職。

1960年,由於岸信介不顧民眾反對,與美國續簽《日美安保條約》,並和自民黨強行通過了該條約,因而引發了安保鬥爭。儘管岸信介最終達到目的,但是他也在安倍鬥爭中大失民心,不得不在安保條約生效後,宣布辭職。

雖然同胞兄弟下台了,可是佐藤榮作的老同學池田勇人又一躍為了新一屆首相。

池田勇人

池田勇人是佐藤榮作在熊本五中的同窗,兩人在讀書時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後來二人又先後進入仕途,佐藤榮作到了鐵道省,池田勇人則去了主管財政稅收的大藏省。當時他和佐藤榮作被稱為「鐵道的佐藤」和「大藏的池田」,亦是被視為政壇未來之星的年輕一代。

池田勇人和佐藤榮作在仕途上也有許多交集,比如他們的政治導師都是吉田茂,而且他們都在吉田茂擔任首相時期,得到了大力提拔,因此他們倆又被稱為吉田茂的左膀右臂。

岸信介辭掉首相職務後,池田勇人在吉田茂和佐藤榮作的鼎力支持下,在競選中大獲全勝成為新任首相。由於有扶持之功,又是老同學老同事,池田勇人對佐藤榮作的提拔也是十分給力,先後提拔他擔任了北海道開發廳長官和科學技術廳長官等重要職務。

在那一時期,佐藤榮作的政治勢力也在急劇擴張,野心勃勃的他,甚至還在1964年,在自民黨總裁選舉中,與池田勇人爭奪首相之位,不過沒能成功。

池田勇人雖然獲得連任,但不久就查出患上了喉癌,且病情來勢兇猛。無奈之下,他只得辭去首相職務,並推薦佐藤榮作接任。

在這一過程中,雖然佐藤榮作的胞兄岸信介已經離開政壇,但在政壇上的影響力還空前絕後,所以一眾自民黨元老無不買帳,紛紛表示支持。佐藤榮作因此得償所願,在未經選舉的情況下,就接任了首相職務。

佐藤榮作和岸信介

佐藤榮作上台後,為了鞏固地位和權力,他進行了一系列經濟改革。比如採取擴大國債發行及大幅度減稅,加強住宅、電氣公司和國營鐵道等建設,這些改革措施讓原本一蹶不振的日本國家經濟得到了良性發展,並且還一度超過了德國,使日本在短時間裡竟然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經濟強國。

同時,佐藤榮作還有一項政績獲得了民眾的肯定,那就是從美國手中收回沖繩、小笠原群島等地。

當時,美國已經從日本撤軍,但是仍然有部分美軍滯留在沖繩和小笠原群島,並且還不斷在擴大其軍事基地。美國的行為,讓日本民眾非常不滿,因此他們不斷向佐藤政府提出抗議。

迫於壓力,佐藤榮作只得與美國斡旋談判,最終經過4年艱苦談判,佐藤政府和美國終於達成共識,並簽下了歸還衝繩和小笠原群島的協約。

在外交上,佐藤榮作卻繼承了胞兄岸信介「親美反華」的政策。

雖然佐藤榮上台後,一開始也想在中日關係上有所表現。不過,他的舉動很快就遭到了自民黨和右翼勢力的阻撓和反對。因此他迅速改變態度,成為了反華勢力的代表人物。

比如日共中央舉行全會,邀請中國派代表團參加。中國政府也希望能通過中日接觸,緩和兩國關係,所以派出代表團準備赴日參會,結果佐藤榮作故意不給中國代表團發籤證。

還比如,佐藤榮作不僅推行「兩個中國」政策,還提出「一中一台」的說法,甚至還公開插手台灣事務,干涉中國內政。

此外,中國通過努力,即將恢復聯合國席位時,佐藤政府又和美國勾結,阻礙中國在聯合國恢復合法地位。

最讓人氣憤的是,佐藤榮作還是歷任首相中參拜靖國神社最多的首相,因此他在擔任首相不久,就讓中日關係降到了冰點。

尼克森

1972年,尼克森抵達中國進行友好訪問,並受到中國領導人的熱烈歡迎。這次成功的會見,不僅緩和了中美兩國的關係,也讓中國和世界主要已開發國家的關係進一步加強,並為之後的改革開放創造了外部條件。

原本,一直積極追隨美國,並致力於破壞中日關係的佐藤榮作,在尼克森訪華之前,並未得到消息。因此,當他從電視上看到尼克森和中國領導人會晤的新聞場面時,不禁大受震動,並且很擔心美國在與中國建交後,日本會成為美國拋棄的棋子。

其實,當時的日本各界,也有不少有識之人認識到修復中日關係的必要性,因此民間要求中日建交的呼聲很高。甚至國會中還有部分黨派,建立了中日關係意願聯盟。

當然,佐藤榮作不愧是政治非常敏銳的政客,他的反應也很快,在尼克森離開中國的同時,他就向中國政府表示要親自訪華,不過中國政府認為他言而無信,聲稱他不是中國的談判對象,所以拒絕了他的要求。

中國對於佐藤政府的嚴厲懲戒,在日本引發了極大的震動,民眾紛紛認為修復中日關係是大勢所趨,而佐藤榮作顯然不能勝任這一重要政治任務。

佐藤榮作頂著輿論的壓力,在首相職位上又堅持了4個月後,但由於失去了民眾支持,最終不得不主動辭職。

政客和政治家的區別在於,政客總是為了選票,迎合民眾。心中沒有信念,常常做投機的行為。但是民眾往往也厭惡這樣的政客,所以佐藤榮作在迎合日本民眾的同時,最終被日本民眾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