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露萍」回到家鄉!紅色題材話劇《最後的營救》崇州上演

2022-07-07     品質崇州

原標題:「張露萍」回到家鄉!紅色題材話劇《最後的營救》崇州上演

「我有很多個名字,卻只有一個信仰!」

「我為之奮鬥的那個中國,是否是我所願?」

以話劇的形式,

「張露萍」回到了家鄉,

而家鄉人民則用熱烈的掌聲回答:

鐵血今猶在,山河已無恙!

7月6日、7日,由四川人民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出品演出的大型英雄主義歷史題材話劇《最後的營救》在崇州精彩上演。這部以崇州籍革命烈士張露萍的事跡為原型創作的劇目,用藝術的手法再現了張露萍英勇就義的最後時刻,還原了在歷史煙雲中追尋烈士的真實身份、讓人民得以銘記偉大事跡的過程。

話劇用兩條並行的故事線巧妙地推動敘事脈絡的相互穿插、編織情感:四十年代以張露萍為核心的地下黨員追求光明、八十年代的專項調查組人員追尋真相。時空的拼接與聯繫,同時推進劇情,生動講述一場「營救活動」的始末,復刻了張露萍身份「逐漸清晰」的過程。

追求光明 奮力前行 哪怕在至暗時刻

隨著舞檯燈光與場景的變化,張露萍從崇州出發到成都、從成都奔赴延安、從延安潛入重慶、從重慶轉往息烽,身份在變、化名在變,但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意志、堅決的態度,卻絲毫沒有動搖、沒有改變。

特別是在那段鬥爭殘酷的歲月,國民黨重慶軍統電訊總台是離敵人「心臟最近的地方」,也是年輕的張露萍工作和戰鬥的地方。 從被捕直到犧牲,張露萍也沒有吐露過黨的秘密,甚至連朝夕相處的獄友,也曾一度因為敵人的汙衊而誤會過她。

話劇根據張露萍生平的三次化名和四個身份,用四位演員進行演繹。帷幕拉開後,她們不再是演員貢薇、查希、張鳴雪、劉燕玲,而是不同時期但同樣堅韌的張露萍,這樣的模式在舞台上充滿了創新。別具一格的故事架構和富有詩意的文本台詞,將紅色故事娓娓道來,展現出跌宕起伏的歷史和英雄張露萍令人欽佩的一生。

穿越時空 苦尋真相 英雄身份清晰呈現

烈士從未被忘記!在黨的領導下,組織不遺餘力、跨越時空苦尋革命同志。

當年,張露萍犧牲後很長一段時間,她到底是哪裡的人、叫什麼名字,都曾存在過一定的爭議。而靠著昔日戰友的回憶和僅有的線索,調查人員來到崇州,和黨史、檔案、民政等工作人員一起調查走訪。他們「扎進」檔案堆中尋找,分組深入農村、城鎮調查走訪。

一封張露萍母親以烈屬身份寫給政府部門的信被找到,信中寫到:「我不幸的女兒余家英壯烈犧牲了。」而另一封更加珍貴的信件中,不僅有許多對證明張露萍身份至關重要的信息,還附有張露萍在延安時存下來的蘇維埃票幣和相片。

調查人員還找到了張露萍的獄友韓子棟(《紅岩》中瘋老頭華子良的原型人物)在公開場合的講話記錄,證實了張露萍的身份;而另一位獄友孫壺東同志則為張露萍寫了證明材料。

通過大量的證人證言、檔案資料等,得出一個清晰的結論:張露萍是崇慶縣(今崇州市)人,她的母親是余曹氏原名曹天榮,父親餘澤安,而餘澤民是她的大姐夫。

當劇中調查張露萍身份的老方終於得到答案、跪倒在地掩面痛哭時,全場觀眾爆發出熱烈的掌聲,不少觀眾濕潤了眼眶。

台上台下 感動傳承 為崇州英雄女兒驕傲

時光在舞台上交匯,場景在回憶中重現。在兩個時空互疊下,一場「營救活動」的始末得以完整講述。跌宕起伏的劇情扣人心弦,又將這曲英雄讚歌譜寫得愈加宏大。

「我之前看劇本的時候,真是看一次哭一次。」

對於飾演重慶時期張露萍的演員查希來說,《最後的營救》不僅蘊含著感動,更代表著極其強大的信仰之力。而來到張露萍的家鄉崇州,對於演員們而言又有著格外的意義。

「來到崇州,就感覺特別神聖,希望能詮釋好這個角色。」

飾演延安時期張露萍的演員張鳴雪說。

「讓全國人民都知道張露萍的家鄉在崇州。」

劇中飾調查人員「老方」的演員方勇,希望通過《最後的營救》,將「對黨忠誠、對人民熱愛、對國家深情」的精神傳承下去。

「希望張露萍的事跡能在崇州紮根、落地!」

導演敖曉藝表示,崇州是一座有紅色基因傳承的城市,相信通過《最後的營救》能讓崇州市民更深入地了解張露萍的故事。

始終不忘共產黨員的身份,堅定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獻身的信念戰鬥至生命最後一刻......張露萍,這名由崇州走出、長久被崇州銘記、永遠為崇州驕傲的年輕女孩,以鮮活的形象重回崇州市民面前,令人肅然起敬。

賡續英烈精神血脈,抒寫崇州發展華章。

落幕之後,掌聲雷動

張露萍不光存在於歷史之中

也存在於演員們灼灼的目光中

更存在於每一位崇州人的心中

觀眾 王林

「今天帶娃娃過來了解一下歷史,特別是崇州英雄的歷史,讓娃娃接受中國紅色文化的教育與薰陶。」

觀眾 劉彥麟

「演員們非常專業、認真的表演,讓我們感受到在那個年代,革命者的艱辛。讓我和孩子能夠更明白當下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希望以後還能夠更多地參與到這樣有意義的活動中來。」

中學生 劉枘含

「看了話劇之後,明白革命烈士當時的辛苦,現在的幸福生活是他們用鮮血換來的,我們應該更加珍惜,所以我們要更認真地學習,為國家建設作貢獻。」

中學生 楊蕊溪

「我是第一次看這種題材的話劇,我覺得話劇真實反應了張露萍烈士24年生命里一些非常精彩的片段,令人非常感動。希望這些英雄的精神一直傳承下去、發揚下去。 我們做事要有一個初心,要堅持一個信仰,就像他們一樣。」

張露萍

中國共產黨員、革命烈士,原名余薇娜、余家英,化名余慧琳、黎琳等,1921年出生於四川省崇慶縣(今崇州市)。

1937年參加中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積極投入抗日救亡宣傳活動。曾在陝北公學求學,後被保送進入抗日軍政大學,並於193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秋,受黨組織的派遣,打入位於重慶的國民黨軍統電訊總台。1940年身份暴露被捕,被用盡酷刑也沒說出任何黨的機密,1945年7月14日,犧牲於貴州息烽,年僅24歲。

提示

如果未到現場觀看話劇,可掃描下方二維碼觀看話劇完整視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a28a12dd5089157c7ff064d25f11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