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一批90後30歲了。
說出這句話時,我能聽見1.74億90後 青年中年人的嘆息聲。
當年在QQ個性簽名寫下「o7姩,我dē卋界*¥不允許伱消失」等海誓山盟de青澀紅髮大學生,現在QQ名可能已改成了 「二三班彤彤媽」。
坐最後一排那個把飛輪海簽名照夾在《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的紅領巾少女,現在 擠著下班晚高峰,對著易烊千璽海報尖叫「媽媽愛你!」(不愧是你啊)
睡我上鋪那個左手悠悠球,右手LG翻蓋手機的小兄弟,現在也 左手保溫杯,右手生薑泡腳桶,正奔波在求生髮秘方的路上。
當然,也不必對此太悲觀,因為:
時間是條無情的長河,但槳在自己手中。
無論選擇哪一條航線,乘風破浪或是順流而下,都終能在某天抬起頭時看見廣闊大海,為迎面撲來的海風而再次臉紅心跳。
要相信,出走半生,歸來你還能做曾經那個少年!!
三十歲,不過是內心住著三個十歲的孩子罷了。
比如,你五年級時在「我的理想」400字作文里誇下海口,說長大後要天天光明正大玩電腦。 現在果然從早到晚對著電腦上班吧?
再比如,你當年很喜歡迎著國旗扶老奶奶過馬路,現在...直接成了老奶奶,每天攙扶著自己。
30歲,一個普世意義上的人生重要節點。 今晚的深圳衛視熱點資訊訪談節目《熱點雲登錄》我們想和你一起聊聊「三十而勵」。
什麼年齡就該幹什麼事?
15歲拚命讀書,18歲離家上大學,22歲畢業找個好工作,30歲成家立業,這似乎成了一種過關考核式的約定俗成。
從小到大,社會都有個魔咒在都在對我們說 :「什麼年齡就該幹什麼事。」
當我們在節目裡問大家「你是否贊同什麼年齡就該幹什麼事?」的時候,有趣的事情發生了。
年紀較大的朋友幾乎都投了贊成票,而年輕朋友則選擇反對票。
從務實主義出發的 雲觀眾首席獵頭顧問李友粒認為每個年齡段都有相應的里程碑,這是 必然的一環扣一環的客觀規律。
如果我們盲目地跳躍過中間環節,遲早還是得回來補這個坑,這可能是更大的彎路。
站在理想主義立場的 雲觀眾獨立女性呂璞就開麥反駁了,她相信普世的人生節奏只能作為參考,只要你想, 每個人都能活出自己不一樣的精彩人生。
雲嘉賓著名作家黃佟佟的回答帶給我很大啟發。她說按照這個「客觀規律」去活是最便捷的活法。
但能按照自我期待的方式去生活,是最大的成功。在和生活不斷碰撞後,你才能知道「自我」的邊界在哪。
那些性別的刻板印象
三十歲,這好像是個冒著焦慮信息的詞。
他會不會成為那種油膩「爹味」男?
她會不會人老珠黃充滿「姨味」?
我們面臨的年齡焦慮很大程度或許也源於性別的刻板印象。
可悲的是,這種刻板印象好像早已植入到了我們的潛意識當中。
不信你跟我一起看看這樣一道題目:
下班後,某市公安局長和別人在聊天,突然一個小孩兒跑過來對這個公安局長說:「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來了,你快點回去吧。」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公安局長和小孩兒是什麼關係?
坦白來說,我苦思到花兒都謝了也沒有反應過來,這不就是 母子關係嘛!
這期節目中,我們和雲觀眾聊了聊 各自對理想伴侶的模樣,也分享了 相親網站大數據抓取的普遍畫像,完全令我大大大大大跌眼鏡了。
我原以為畫風會是這樣:
或者,這樣...?
結果大家對理想伴侶的期待中,重要的一條竟然是, 要求男性不英年早禿,女性薪資不過高。
更多的震驚,請大家記得收看今晚節目解鎖喔! (記得扶好眼鏡)
改善職場男女比例失衡現象
的必要性有多大?
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很自然地被帶到了職場中。
甚至我們在提到一些職業時,都會不自覺地為他們給予標籤,比如:快遞小哥、護士姐姐、兵哥哥。
女性因為生育問題等引發了大量在職場中的不平等對待。
而我們的 雲觀眾男幼師王昌鋒也因為職場性別歧視受到了一些困擾。身為全幼兒園唯一的男老師,不但要負擔起很多額外的體力活,還會受到家長的懷疑。
本期的星觀點,我們就討論了 「你認為改善職場男女比例失衡現象的必要性有多大?」
雲觀眾律師所主任張文波給出了零顆星,他認為職場中, 機會平等比結果平等更重要。
不同行業職位特性決定了所需的不同男女比例,如果刻意用法律去規定是很難實現的。
熱點觀察員方家翊用倒推的思路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說這帶來的是一種蝴蝶效應。
職場中男女比例失衡更是會影響高考志願填報和青年們的職業規劃選擇,所以改善這種失衡現象是必要的。
ps:翊翊子這期節目跳《無價之姐》真的很拼
但不論是30歲的年齡,還是性別帶來的限制,都不應該成為阻擋我們勇敢向前沖的大石頭。
祝大家三十而勵!今晚21:20深圳衛視《熱點雲登錄》我們不見不散!
編審 | 張丹 主編 | 王艷丹 責編 | 曾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