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米筐投資
作者菌爺
1
半夜雞叫
7月上半月,銀保監會針對近期部分房地產信託業務增速過快、增量過大的信託公司,開展了警示,作為管錢的操盤手,它往往決定著一個行業的興衰沉浮。
這一點無論是活在當下還是展望未來,都要認清現實,打起十萬分的精神重視。
誰能不圍著「錢」轉?
強調紀律的會議上,還明確給出了五點要求:
1)重申了「房住不炒」這條鋼鐵紅線。
這個也在我們的預期之內,因為這是由我們正處於產業爬坡過坎的「過渡期」現實決定的,老鐵們應該已經比較清楚。
2)打破剛兌的年代,銀行們要「量力而行」。
這是家長的善意提醒,房地產已經過了包賺不賠的時代,銀行們也要注意規模,注意風險。
3)房產信託要合規矩,不能浪。
一直以來,房地產信託都是開發商融資的重頭戲,但伴隨著銷售周期不確定性以及成本的上升,對於某些開發商的信託產品,爆雷已經是很現實的風險。
4)要控制規模,上半年有點猛,下半年要收一收。
上半年房地產信託增速超過兩位數,下半年房企融資收緊已經成為事實。其中被約談後,光大信託更是傳言「暫停所有房地產類項目募集」(包括直銷和代銷)。
5)精細化房地產信託的服務管理方式,提高服務能力,銀行對於開發商要有照妖鏡的硬功夫。
這條有點「打幾巴掌,給個糖吃」的意思,錢是緊的,但並不意味著趕盡殺絕了,對於龍頭和實力強的開發商來講這是一個「大魚吃小魚」的好時代,同時對於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來講,要練好火眼金睛術。
開發商的一場殘酷淘汰賽已在路上。
這個雷,請躲遠點!
2
債務毒酒
一邊是開發商2019年和2020年集中還債大年;一邊是管錢的操盤手收緊信託融資的渠道大門。
開發商該怎麼活下去?
債務是一條帶血的主線,見證著冒險者的高光時刻,也旁觀著「那群貪財的哥們兒」死於槓桿的悲催時刻。為了還錢,有相當一部分開發商開始舉借外債,而且成本高的嚇人。
7月12日,屬於開發商前20強的泰禾,借了4億美元外債,3年期,票面年息15%,每半年付一次利息。可以說是創下了借款利率新高。
地球人都知道,借新還舊,用低利率的錢還高利率的錢是好的操作,如果一個地產20強用極高利率的錢還舊債,其實就已經非常危險了。
這幾乎是在走鋼絲搏命,搏這次能從死亡企業堆里爬出去。
我的好友村口大爺說:「那些孤注一擲的人,往往內心是極其脆弱的,他們知道幸運這個事兒根本就是騙孩子們的,每一次最後的關鍵,是看誰能在最後一秒弄到更便宜的錢。」
如果是弄到更貴的錢呢?
死扛!
當開發商的集中還債期疊加融資端的利率高企,誰在走向滅亡,誰在收割兄弟們的屍體,市場裡的遊戲,過程不重要,關鍵看誰笑到最後。
房企債務到期償還量數據(來源:WIND)
2015年和2016年是房企加槓桿負債的瘋狂時刻,而且大多數是5年期債務,因此從2019年開始到2021年這幾年將是債務到期的大年。
從數據上來看2018、2019年大概4000多億,2020年4700多億,2021年是個大年,是7300多億的到期債務。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擺在很多房企面前的要麼斷臂求生,要麼賣身求生具體該選那一條路,時間已經不多了。
因為債務是「鋼」性的。
3
空頭正確
房子是政策市,真是因為有如此的邏輯,才會有曾經的三年一變天,我們所感受到的周期也就是這麼變出來的。
房企的「供給側革命」是不是房價的末日呢?
站在北京的街頭,看著高懸的房價,人在其中是如此的渺小,內心很想說:「不是」!
為什麼?
明明看到房價暴漲的三顆龍珠土地、放水和信心正在被挨個按下。
憑什麼說,你對長期房價依然樂觀呢?
大家是否還記得2015年樓市牛前面的「股市牛」嗎?
雖然發生在 不一樣的市場,但基本的邏輯是一樣的,換了個馬甲,本質是一個貨色。
都可以用一句話總結:槓桿牛。
只是股市最後跌了,樓市最後無限期耗著了。
盤點整個牛市的演進邏輯,其實就是配資加槓桿。行情的初期,因為後期漲幅空間大,賺的錢能夠彌補配資的高額成本,炒股的和配資的能夠形成階段性的「正循環」。
但當股指突破4000點之後,後期雖然還有漲幅,但分化的行情和賺錢效應已經不能夠完全蓋住配資的巨大成本了。
也就是槓桿正在顯示出「負反饋」階段。
有人說:「2015年A股是官方嚴監管造成的」。
胡說。
槓桿牛從一開始就意味著最終的滅亡,都在賭誰是最後一棒的遊戲,你說能玩多久呢?
樓市其實也是一樣,只是參與的選手有政府,莊家一直沒出,還在不斷維穩、踩剎車,這種情況下,散戶走幾個,其實也就不影響大局了。
樓市的震盪期正在延續,在這樣的行情里,巨大分化是必然的,收益大機率回歸平庸也是必然的。
如果有人要想在這樣的行情里淘到超越平庸的標的,那拼的不只是運氣,還有長期煉獄般實戰之後的專業眼光。
沒有不學習就躺贏的投資。
未來,更加兇險